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原生态:跃马雪域飞铁龙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1日10:21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采访缘起

  阳光下。

  广阔无垠的青藏高原,一条钢铁大动脉正在向着拉萨延伸。这就是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它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也是几百万青藏同胞魂牵梦萦的家园。坐着火车到北京,在20
LG CDMA手机一元抢先拍 手机中的战斗机
荣誉时刻共享辉煌 展示时尚,飞扬青春
05年即将实现。

  为了让火车跃上世界第三极,几十万筑路大军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承受着高原反应,顽强拼搏、默默奉献。这漫漫路途见证了他们的青春,实现了他们的理想,更展示了一种可歌可泣的精神。这种精神风貌和感人事迹,无疑是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生动缩影。

  现年33岁的张顺忠,刚从青藏铁路施工线下来不久,一幅被高原阳光灼黑的脸庞,还有在昆仑山上遭遇车祸的累累伤痕,都记载着那段不寻常的工作经历。提起青藏铁路,张顺忠有一种浓浓的“昆仑情结”。

  张顺忠性格内敛,说话温和、谦虚,他似乎对于我们的来访感到一丝诧异,后来直到采访结束,才知道这其中的真正原因:他说:“工作是大家做的;路是大家修的。”他的话满含深情。张顺忠是农民的儿子,他的老家在贵州省遵义一个偏远的山区里。住在大山里的人,祖祖辈辈都靠着十几亩梯田,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

  小时候,张顺忠上学要走很久的山路,而坐火车到山外面看看世界,是他儿时最大的梦想。天资聪颖加上十二分的刻苦,他终于考到了湖南省城,圆了山里人的大学梦。他至今不能忘怀,在那个小山沟里,在大山的高处,每天都有一个孩子,踮着脚向绵延不断的山的尽头眺望。

  也许,就是大山的期盼,赋予了山里孩子坚韧、顽强的品性,这一点在张顺忠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1992年7月,从长沙铁道学院毕业后,张顺忠被分到了中铁五局二公司,凭着年轻人特有的激情和对铁路事业的热爱,他开始了筑路人生。铁道工程专业毕业的他先后参加了多条铁路、高速公路等工程的建设。

  最让他难忘的,是在青藏铁路建设的那段不解之缘。

  2001年6月29日,青藏铁路建设拉开帷幕。中铁五局二公司承担青藏铁路8公里施工任务,内有特大桥1座、大桥3座、中桥1座、涵洞16座,路基土石方79.9万立方米,施工工段海拔高度在4700米。

  张顺忠主动请战到青藏铁路工作。担任起了项目经理一职。

  在首次登上海拔4800米的高度时,张顺忠高原反应剧烈,在连续的长途奔波和高原反应双重折磨下,疲惫不堪的他时常出现脑供氧不足、心肌缺血的症状。然而,只要症状稍有缓解,他就服下一把抗缺氧药,吸上几口氧气,继续忍着身体的不适奔走在每一个施工点。

  在这里,吃不下饭是经常的事,晚上睡觉时怀里抱着氧气瓶,吸烟都没有什么味道。

  张顺忠拿起桌上的茶杯,紧攥在手里,回忆起那段刻骨铭心的经历。

  “有一名技术干部,刚上到昆仑山垭口,就开始不适应。连续几天吃不下饭,更不要提睡觉了。我过了几天身体稍有好转,就带他四处转转,我告诉他,一旦下山,再上来会反映更强烈,还不如凭着意志挺下来。”

  他说完这段话时并不轻松,给我们的感觉却是这些三四十岁的汉子,要像新生儿一样学习呼吸、学习吃饭、学习上楼梯、学习睡觉。样样在平地上简单易做的事,在这里却都是考验。

  筑路工人们,和大自然展开了史无前例的搏斗。他们走入千古无人烟的荒山,走入狼虫虎豹出没的深谷。他们攀登祁连山、昆仑山,爬上了冈底斯山和唐古拉山的顶峰。他们忍受着严寒,酷热,忍受着蚊虫叮咬、风暴的袭击。为了修通这条铁路线,筑路工人们进行着巨大的而又艰辛的劳动。

  从日升到日落,从日落到日升,职工们夜以继日地工作着。这里的筑路工程,是以一分一秒计算的。各工程队在安排筑路日程的时候,把走路、安锅和吃饭的时间,都计算在内了。时间决定一切,一切为了争取时间。因此,工程总是提前一两倍完成。工人们知道自己在做着什么,没有怨言,齐心向前,干劲冲天。

  正像张顺忠自己的感慨:“修路的时候,不论干部、工人,大家都拧成一股劲,领导指向哪里,就修到哪里;说啥时候修好,就一定能修好!”在青藏铁路建设工地上,在筑路过程中,干部和工人一样参加劳动,毫不例外。这里,检验一个干部,不只是听你的汇报,而首先是看你的手,起茧了吗,磨烂了吗?你是否和工人一起生活了,劳动了?每个干部也把参加劳动和工人一起生活看作是自己的本分,是做好工作的基础。

  2001年,张顺忠的妻子第一次到青藏线上探望他,到了晚上,妻子因缺氧睡不着觉,他就陪着她坐了一晚上。而张顺忠还是怕妻子的到来耽误自己的工作,第二天便把她送下了山。

  “一出昆仑山,两眼泪不干,前面是戈壁,后面是沙滩。”这是古人对这片西北地域无可奈何的感叹。而只有当登上青藏高原的那一刹起,他们才明白了古人对它的形容是那么贴切,诗句朴实无华,但却字字珠玑。工人们把这些困难用一个字来形容———苦。在青藏线上发生的两件事情使张顺忠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领悟。

  一次是感冒。刚上青藏线工地不久,有一天晚上,有名职工感冒了,因为当时工地上还没有医疗设施,值班医生只能给病人服用一些治疗感冒的药,但是,过了两天之后,他的情况越发严重,等把他送到山下的医院检查,却诊断出是脑水肿前期症状。

  后来大家才知道:感冒,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把它当作是小病,而在海拔4800米的青藏高原上却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就因为这一次看似不起眼的小感冒,就有可能夺走一个人的宝贵生命。

  另一次是交通事故。在青藏线上作业,除了缺氧和寒冷之外,交通条件极差,每次上下山,都可以见到一两次交通事故,翻车、撞车经常发生,道路上还残留着一些汽车碎片。

  2004年4月下旬,张顺忠赶着下山办事,由于大气压力大,在一段非常平坦的道路上,车子腾空翻起……“要是这样的交通事故发生在晚上,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张顺忠回忆起这件事情时说,“在青藏高原上生存都难,更不要说在这里修铁路。在这里,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只有这时,你才能真正体会到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张顺忠从医院康复出院,又重新回到了工地一线。

  在昆仑山口,树立着一块高耸的石碑,碑上刻着:笑傲昆仑问天下何处是雄关,跃马雪域引青藏高原飞铁龙。碑文上的字展现了参建青藏铁路工人顽强拼搏的坚强意志、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

  青藏铁路通过的可可西里南部边缘,从青海省的不冻泉到五道梁约100公里,海拔全在4000米以上。由于这一地段海拔高、特大桥多,在加上施工期间又遇大批藏羚羊迁徙,给铺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度,为此施工部门一方面要对铺架机器进行技术改造,另一方面,还要主动为藏羚羊让路。

  而这段时间,照顾年迈的父母以及小孩的担子都落到了妻子的身上,他无法陪在家人身旁,当工地上的难题解决,已经足足有半年多没见到家人,孩子几次在电话里哭着说想爸爸。

  “昆仑少帅”是工友们对他的亲切称呼。也许不是为了那些叱咤风云的战役指挥,仅仅是缘于一件一件的小事。为了让职工住的好、睡的好,使职工的文化生活丰富起来,组织上给每一位职工发放两套床上用品、两套防寒服、安装了燃油锅炉和蒸汽锅炉,铺设了暖气管道。购买了20台电视机、订阅了十几种报刊杂志、安装了IC电话机。

  高原饮水水质较差,张顺忠为每个工班、每个宿舍配备了高原型饮水机。在伙食上,每顿保证四菜一汤,让每个职工的营养都能跟得上。

  正是这一件件的小事,让职工们在雪域高原真正感受到了温暖。

  张顺忠一直认为,“职工生活无小事”,他说:“我得再多的金奖、银奖,都不如职工的一句夸奖!”

  2004年,张顺忠担任二公司总经理,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压力更大了,但情系企业、心系职工是不会改变的,如何保持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如何不断提高职工生活水平,这是张顺忠和所有领导班子成员想得最多的,也是他们不断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茫茫人海中有这样一位普通人:一腔“借得汗血马,跨跃风火山”的豪情,让他付出前所未有的牺牲和奉献精神。他的背后,是一个美满的家庭,像雪域高原一样,赋予着绵延不绝的生命力。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UC音频直播奥运赛事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北航招生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购房租房经历征文
新浪连载:70派私人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