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先富论”为基础,构筑非均衡区域发展体系;以经济特区为突破口,推进各区域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以“两个大局”为核心,谋求共同富裕的目标,构成了邓小平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思想。认真学习研究邓小平区域经济发展观,对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实现中原崛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先富论”是邓小平区域发展观的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国采用的是均衡发展战略。1978年,邓小平提出了“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先富论”。按照这一观点,选择自然条件好、区位优势显著、基础工业好、社会
经济条件和技术力量比较雄厚的地区首先发展起来,从而推动了经济发展战略的根本性转变,即从改革开放前从属于国防安全目标下的均衡发展战略转变为以发挥优势、加快全国经济整体增长为目标的非均衡发展战略。“特区论”是邓小平区域发展观的特征。如何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邓小平倡导和支持创办经济特区,大胆提出“通过改革、开放、敢闯、敢试,杀出一条血路来。”有了这种思想和决心,经济特区办起来了,并逐步扩大,形成了经济特区、开放城市、开发区等全方位的开放格局,在中国大地上昂起一个个区域发展的龙头,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两个大局”是邓小平区域发展观的核心。1988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思想。其基本含义是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是大局,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再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按照这一思想和改革开放的总体布局,20多年来,沿海地区得到快速发展。2000年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包括“统筹区域发展”在内的五个统筹发展战略,构筑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鼓励东部加快发展、促进全国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是对邓小平区域经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⑦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