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不可忽视:我国约五分之一的儿童出现抑郁症状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5日11:32 新华网

  新华网成都8月25日电(记者周俏春)童年本该是人的一生中最无忧无虑的时光,但现在不少孩子都把“别理我,烦着呢”“我好郁闷”挂在嘴边,大人们觉得这些话听上去很有意思,其实这些是孩子心理不适流露出的早期征兆。近日召开的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透露出这样一组数字:我国目前约有20%的儿童出现抑郁症状,其中4%为临床抑郁,即需要接受临床治疗的重症抑郁。

LG CDMA手机一元抢先拍 手机中的战斗机
荣誉时刻共享辉煌 展示时尚,飞扬青春

  有关资料显示,山西省太原市一家医院心理科儿童心理障碍疾病已占日常门诊量的15%,上海市调查了3000名儿童,其中各类情绪问题发生率为17.66%,南京和北京儿童精神科门诊中儿童情绪障碍分别占21%和11.6%。

  有些孩子的心理问题早在婴幼儿时期就埋下了种子,而父母关系不和,父母离异,父母过于溺爱、过分保护或过分严厉以及对子女不切实际的过分期望,都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随着我国城乡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不断加强,但同时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现。青少年人格偏差或人格失调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些中小学生由于焦躁、偏执、自卑、孤僻、懦弱心理障碍造成出走、自残、自杀等事故的比例有所增加,这些问题有待社会各界去正视解决。

  上世纪80年代,心理健康教育在一些省市陆续开展起来。如今,全国许多中小学校都设立了心理咨询室,有的还配备了专职的心理辅导教师,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在应试教育的条件下,面对升学的巨大压力,在一些人眼里,心理健康教育还只是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他们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化,热衷于编课本、讲概念、考条条,甚至企图通过一年教学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专家认为,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智力正常+良好的性格+良好的适应能力。父母可以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凡事不要为孩子大包大揽。年龄较小的孩子把事情搞砸以后,家长应该放手让孩子去改正,或者引导他去做,让他从小养成勇于承担责任和处理问题的习惯,而不是依赖他人或逃避现实;鼓励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以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在活动中,教育孩子懂得什么是“分享”和“合作”,如何避免和解决冲突,同时也教会他懂得欣赏别人的优点和长处。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窦文涛侃奥运(视频)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高校招生现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新浪连载:70派私人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