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保 > 正文

每年10万吨垃圾出路何在(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8日13:00 云南日报
  云南日报网
  滇池垃圾打捞起来放置何处?沿岸每天流入滇池的垃圾今后又将作何处理?记者对此走访了昆明市滇管局、昆明市环保局、昆明市环卫监测中心有关专家后了解到,一场大规模清理滇池流域垃圾的战役已在近日全面打响,但对滇池沿岸流入的垃圾如何处理,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新问题。

  沿湖将建垃圾处置场

  据昆明市滇管局宣教处负责人介绍,目前农业面源污染量占了滇池污染的40%强,沿湖15个乡镇约有农业人口70万人,年产生活垃圾10万吨,每天约280吨。由于沿湖乡镇缺乏收集清运处理系统,主要入湖河道垃圾成堆,成了农村倾倒垃圾的主要通道,垃圾和污水直接或间接排入滇池。

  为加强沿湖垃圾的管理,本月初,昆明市政府已与滇池流域7个区县政府以及市级有关部门签订《滇池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7区县政府与乡镇(街道办事处)签订责任书,并建立目标责任风险抵押制度。19日,呈贡县首先做出了辖区乡镇及委办局的60名责任人交12万滇池治理责任金的表率,引起了该县的极大震动。沿湖的4个区县15个乡镇明确了县(区)长、乡(镇)长为第一责任人,在15个乡镇设立滇池管理所,负责辖区内入湖河道维护保洁、农村固体废弃物清运及处置工作。对不能完成考核指标的责任人,将不予发放年终考核奖金,抵押的风险金也将上缴财政。

  紧接着,由区县政府负责,将在沿湖1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建农业固体废弃物处置场5座,每个自然村建垃圾收集点1—3个,共建约700个,配备32辆清运车。这些工作今年将完成1/3,明年全面完成。

  昆明垃圾填埋场超负荷运行

  昆明市环卫监测中心及昆明市环保局的有关人士指出,目前昆明市在垃圾处理方面,特别在技术和费用上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

  据了解,垃圾填埋、焚烧发电、高温堆肥是时下通常处理垃圾的3种方式,但每种方式都各有利弊。垃圾无害化填埋是目前较为主要的手段,其缺点是建填埋场占地面积大,使用时间短(一般在10年左右),造价高,尤其在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上,已成为各界密切关注而又感到束手无策的难题;而垃圾焚烧发电,它的显著特点是减容,即通过焚烧后使垃圾体积缩小一半甚至更多,但缺点是烧掉了可回收的资源,释放出有毒的气体,如二恶英、电池中的汞蒸汽等,并产生有毒、有害炉渣和灰尘;而高温堆肥则需要人们将有机垃圾与其他垃圾分开,而且有分析指出它实际上肥效较低,受到销售和使用不便的制约。

  据环卫监测中心的一位高级工程师介绍,昆明市目前东西郊的两个填埋场建设规模共有500多万方,总投资近两亿,当时设计的每天处理能力为1500吨,而实际的情况是超负荷运转,两场每天需要“吃掉”2300吨生活垃圾,这两个2001年5月投入使用的垃圾填埋场,本来预计使用年限是6年的,到现在才3年多时间,就已经去掉了大半空间。

  谁为滇池垃圾处置“埋单”

  一位多年从事环境工程的高级工程师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处理一吨垃圾理论上要花费30多元,但收费和拨款远远难以满足这个要求。

  以东郊垃圾填埋场为例,每天收到1300吨垃圾,一年的处理费用近1500万元,而收费加上财政拨款可能仅达到200多万元,使得昆明市的垃圾填埋“捉襟见肘”。据介绍,昆明市现行的垃圾处理收费还在沿用老标准,机关事业单位每吨收取60元,企业20元,居民每户每日5元,但实际收取率非常低,缺口都需要财政补贴。

  这位高工指出,通常情况,建一座大型垃圾填埋厂得花1—2亿元,建一座大型垃圾焚烧厂得花20多亿元,接着他又告诉记者一个例子:在去年5月,有关单位沸沸扬扬地传出拟3方合资,投资4000万美金,建立首座垃圾焚烧发电站,但因为种种原因此项目1年多时间以来似乎都没有动静。据这位高工估计,投入与实际收回不成比例可能是项目裹足不前的原因之一。

  眼看着滇池草海流域每年捞上来数10吨的生活垃圾,这位高工非常忧心:“治理被自己污染的滇池,每个人都必须要想想自己该做些什么?”

  首席摄影记者 邓 一 摄 张雅棋(春城晚报)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窦文涛侃奥运(视频)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高校招生现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新浪连载:70派私人史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