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大井、居民、报料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9日07:33 杭州日报

  前天一早,家住大井巷的张先生给杭州日报85109999“大众热线”打来电话,说是近段时间以来,巷中素有“钱塘第一井”之称的“古大井”水质变混了。

  “钱塘第一井”变混了

  “现在这里的水不能喝了,”昨天中午,记者来到大井巷,大井对面摆杂货摊的大妈
LG CDMA手机一元抢先拍 大奖新浪iGame免费抽
荣誉时刻共享辉煌 展示时尚,飞扬青春
说,“好像就是这两天的事,以前可不是这样的。”

  杂货摊旁边放着两桶水,水看起来有点发黄、浑浊,大妈告诉记者:“这就是刚刚打上来的井水。”在大妈的指点下,记者找到了那著名的拥有5个井口的“钱塘第一井”。趴在井口往下看,记者依稀看到水面上不时有水泡冒出。可能年久未用,其中的两个井口织起了蜘蛛网。

  在张先生的记忆里,以前一到夏天,这里的居民就用这里的井水煮开水、泡西瓜,但现在这种景象已经很少看得到了。“可能正是缺少了这样的人气,这口井才会变得浑浊。”

  居民是大井的“底气”

  大井巷因井而名,几乎所有居住在那里的居民都享受过大井带来的恩泽。在居民里面甚至有这样的传说:这大井洗出来的菜特别鲜嫩,洗过的衣服有股淡淡的清香,长期喝大井的泉水还能养身治病呢……

  而事实上,大井与居民们也是相互依存。张先生告诉记者,由于居民经常用井里的水,所以井里活水不断,水质也得以保持。但近两年来,由于居民们用上了自来水,不少居民也搬迁了,这口井的使用群体越来越萎缩,除了一些老人外,现在很少有人在井里取水了。

  这样,由于井水无法得到有效的循环,水质自然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记者向文保部门求证,工作人员也基本认同居民们的猜测。据了解,去年,大井就有过水质下降的苗头,后来有关部门用水泵抽了一下水,水质才暂时改善了。但今年,同样的问题又出现了。

  “虽然现在用井水的人少了,但对大井的这份感情是永远在的。”张先生激动地说,“大井的‘健康’,我们最关心。”

  多次报料为大井

  大井巷的居民为了大井的“健康”而向媒体报料已经很多次了,查询“大众热线”的记录,仅今年当地居民就给热线打来了十几个电话。

  有的是认为大井旁的危房会威胁到大井的安全,有的则在为如何保护水质提建议,他们用“报料”这种特殊的形式来保护大井。通过这种方式,他们的看法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也起了不少积极的作用。

  张先生说,大井不但是大井巷人的朋友,更是杭州人的宝贵财富,保护好“钱塘第一井”,就是保护了一段难得的历史。

  如今,大井水质的改变,其实也是历史变迁的一个结果,但记者和大井巷的居民一样,也希望能有个办法让大井的水质永远保持清澈。

  为此,85109999“大众热线”也向读者征集好点子,如果你对保护大井的水质有什么看法或建议,欢迎来电。

  (实习生王夏虹记者孟铁 杭州日报)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窦文涛侃奥运(视频)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高校招生现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新浪连载:70派私人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