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三女失学逼出沈城“准私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31日03:06 时代商报

  三女失学逼出沈城“准私塾”七年教女 父亲甘苦自知勤奋好学 女儿笑中含泪热线回音本报“寻找流动的花朵”热线首日接到百余电话———读者热心煮沸沈阳

  本报大型系列策划———关注沈城“流动的花朵”推出首日,便在沈城引起强烈反响。3部热线电话接连不断,100多人打来电话,热切关注农民工子女就学难的问题。关心:我家邻居的孩子想上学

LG CDMA手机一元抢先拍 大奖新浪iGame免费抽
玉兰油欧莱雅等6折起 展示时尚,飞扬青春

  “我家邻居是农民工,他家的两个孩子都失学了,一个10岁,一个7岁,长得可好了,还聪明。就是家里穷,现在天天不上学,满街跑。真是太可惜了。”杨女士是个热心肠。她说,这两个孩子的妈妈患有精神病,爸爸整天走街串巷靠掏大粪维持生计,太可怜了。“如果你们来,你们可以找我,我随时带你们去找他。”热心:我能帮他们做点儿啥呢

  “我头一次看到这样的生活,真是太让人难受了,我想去看看他们,这小哥俩家怎么走?”昨日下午,沈阳市11中学的赵晓晗同学看到本报报道《小哥俩误把幼儿园当学校》后,十分震惊。她在电话里问记者:“你看我能为他们做点啥?你随时都可以给我打电话。”难心:14岁的孩子没学上

  “我家是黑龙江的,我和我爱人都给人打零工,一个月也就几百元的收入,去了租房和生活费,根本供不起孩子上学,所以孩子今年都14岁了,也没上上学。您看能帮忙不?”李先生一直为孩子上学的事着急,他说孩子是去年从老家转学过来的,由于家境不好,加上功课也跟不上,转到沈阳后就失学了,去年已经耽误一年了,不知道今年还能不能上学?现状调查

  6:00起床、6:30跑操、7:00上课、8:30早饭、9:30学习、11:00下课、11:30自习、13:00上课、14:30下课、15:00自学正体字、15:30自写日记一篇、17:00下课。

  在沈城一个普通的家庭里,一张发黄了的“课程表”,就这样一天不落地指挥了父女4人7年。春去秋来,寒暑更替,这种近乎机械的生活方式给这一家人带来了什么?也许有快乐,但更多的则是难以言说的无奈。

  沈城有家“准私塾”,这件事在我们看来很有新闻性,但在新闻的背后,我们品出的,恐怕只有苦涩了。

  “在家里开私塾,这是没办法的事。我以前跑供销,后来孩子们都上不了学了,我怎么能让她们在家‘放羊’呢?”每当提起孩子上学的事,年逾半百的刘茂运满是核桃纹的脸上写满难堪。“我女儿的作文能上报纸”

  上午9时30分,一缕阳光洒进沈阳市和平区沙岗村一间十几平方的阴暗小屋里。又到上课的时间了,还在外面玩的英豪和雅楠很准时地跑进了屋,搬过凳子,和姐姐雅琼一同挤坐在靠窗的旧写字台旁,翻开各自的教材和作业本。这节课上的是语文。按照爸爸的要求,雅琼这节课写作文,而英豪和雅楠则自学生字。

  时钟滴滴答答地走着,一个小时很快过去了,刘家姐仨都很安静,认认真真地上着自己的课,遇到不会的地方,就小声问爸爸。

  7年前,这姐仨就在家里上学了。姐姐雅琼今年16岁,现在已学到初二的课程,而她“同班”的同学———13岁的妹妹英豪和11岁的雅楠分别念六年级和四年级。

  “42年前的今天,雷锋用生命谱写了一首爱国家爱人民爱共产主义的赞歌……”《向雷锋学习》是英豪今年在雷锋纪念日里写的一篇文章。“仨丫头语文学得都好,你看,老二的短文投到外面都可以登报纸了。”老刘翻出英豪的一篇作文,脸上露出满意的神情。他一直很满意3个女儿的语文成绩,每次检查作业或是考试判卷时,他最喜欢读的就是孩子们写的作文。

  “爸,这个地方我不太明白。”老大雅琼是3个孩子中学习最认真的。老刘看了看课本,面露难色:“你多读几遍,再想想吧。”随着孩子们年级的增长,老刘开始觉得力不从心了。“我恨不得把孩子都教到清华去。”老刘狠狠吸了口烟。“但凭我现在的水平,最多只能教他们到高中。”说到这里,老刘压低了声调。由于老刘读书时也只读到高中,教基础的数学、语文还勉强,英语课,则是他想教也教不了的。“我做梦都想再上学”

  “山东老侉卖猪爪,一分钱一大把……他们给我编了顺口溜,比我学习差的同学几个人合起伙来用书包、砖头打我,有一次把我的头都打破了。”7年前的这段回忆,16岁的雅琼至今依然刻骨铭心。

  那时,雅琼9岁,在沈阳一所公立学校读二年级。现在一想起那段日子,雅琼就忍不住泪流满面。“同学们欺侮我,我心里特别难受,但跟谁都没说。后来开始害怕去学校,爸妈也交不起学费,干脆就不去了。”雅琼说,“虽然现在不到学校上学了,但爸爸比学校管得还严,比老师教得还细,遇到一道不会的题,爸爸总要讲上几遍甚至几十遍。要是姐妹中有不听话的,爸爸就会严厉惩罚,不让吃饭。”

  “现在我做梦都想上学!”雅琼揉揉哭红了的眼睛,似乎又想起了什么。“其实不上学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家里交不起学费了。要是能让我上学,我还想回到学校,现在,我不怕同学们打我。”在刘家3个女孩中,只有雅琼上过两年学,至今还记得学校里的一切:“我的班主任是于老师,她每天都晚走半个多小时给我补课。那时我不会普通话,所以老师上课讲的我大都听不懂。”而她两个妹妹对学校的印象也多来源于姐姐的回忆。

  老刘说,自己毅然辞职在家教课主要也是因为雅琼。雅琼不能上学的时候,整天在家哭,连饭都不吃。嘴上的大泡起了一大片,吃什么药都下不去。每天早上,她都要趴窗户目送邻居的孩子上学,直到窗前一个背书包的都看不见了。

  老刘辞职后,全家5口人的经济负担全落在雅琼妈妈一个人身上,妈妈每天早出晚归,孩子们都很少有机会和妈妈说会儿话。“爸爸是我最崇拜的人”

  晚上吃饭的时候,老刘家做的是土豆。

  刘家仅有一铺炕,夏天5个人挤得实在太热,晚上,姐仨要有一个人轮流睡到外屋木板条和砖头堆的临时床上去。外屋蚊蝇多,但姐仨说习惯了也就没什么了。

  老刘是个要强的人。3个孩子的性格也像老刘,从不挑吃穿。在老刘“带兵”似的教育下,孩子们也不介意家里的经济状况,因为在她们心中,父亲是最值得学习和崇拜的。

  老刘的老家在山东,曾经在新疆当了6年骑兵,那段经历是他一生为之自豪的,他时常向孩子们讲他当兵时报效祖国的经历,最喜欢听的话就是“这人不愧是个老兵”。从新疆娶了妻,他们全家就到沈阳落了脚。现在住的这间每月130元的房子就是刚来沈阳时租下的。住了这么多年,图得就是个便宜。

  “长大了全让他们到西北去当老师。”老刘说,虽然孩子们没上学,但他一定要把他们培养成对国家有用的人,让他们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政策解读农民工子女上学有优惠1.就近

  沈阳市教育局明文规定,农民工居住地附近的学校以就近为原则负责接收农民工子女就学。同时,要求学校必须动员学区所在地所有适龄农民工子女就学。2.平等

  沈阳市规定,对农民工子女入学(包括插班就读)必须建立学生个人档案,要给予与城市学生相同的待遇,尤其在入队、入团、评优、评先等方面更要一视同仁。3.试点

  为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沈阳市已于年初指定了和平区砂山四校作为接收农民工子女就学试点学校(取消借读费)。该校在对农民工子女教育、教学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并将在全市推广。4.救助

  沈阳市希望办将在希望工程沈阳市助学基金账户下分设农民工子女助学基金,对该项基金实行专账管理。项目实施学校也将设立专门账户,实行专人负责管理。项目纳入结对救助管理体系。

  本报“寻找流动的花朵”热线全天开通,如果你是失学的农民工子女,或者你知道哪家农民工的子女已经失学,你就可以立刻打来热线电话,本报记者将以最快的速度深入一线采访,尽最大的努力帮这些孩子上学。

  辽宁省希望工程办公室:(024)22831797、22822113

  沈阳市希望工程办公室:(024)23846287

  本报:(024)23828607、23826666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马薇采写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议机动车撞人负全责
新丝路模特大赛
新浪财经人物(1500个)
可口可乐含精神药品?
同学录开张欢迎加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