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公共安全隐患引发“民告官” 暗含私利争议突现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03日12:16 安徽卫视《周末断案》

  安徽卫视《周末断案》播出节目《公共安全引发“民告官”》,以下是节目实录。

  (演播室)

  主持人:各位好,欢迎收看《周末断案》。今天我们演播室现场请来的法学专家是安徽大学法学院王源扩教授。今天场上还请来了很多即将参与讨论的现场观众,非常欢迎各
燃烧战车火爆玩 史诗大作倾情放映
新浪点点通个性天气 400医院专家为您解答
位的到来。在节目一开始,想先给大家看一张照片。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现在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照片上这样的储存液化气的大罐子。今天我们要讨论的这个案例呢,实际上也就与这几个大罐子有关。事情发生的地点是在皖南山区石台县。我们还是先来看一下记者从那边发回的报道。

  (外拍片)

  解说:石台县县城七里镇是一个有着2万多居民的山区集镇,这里环山带水、风景秀丽。在县城的西北角座落着一座液化气储灌站,两个大大的储罐在清山绿水间显得格外显眼。这两个储罐所在的石台县石油液化气公司储灌站建成于1993年,是石台县第一家液化气储灌站。它从1993年建成到2001年间,城区居民的燃气都完全靠它来供应。如今,城区约有80%的居民都享受到了燃气带来的便利。

  (演播室)

  主持人:一个处在群山之间的山区城镇,居民能够用上液化气,应该说是非常不容易。但是令人想不到的是,在去年的9月,当地的18位居民却将批准建立这家液化气储灌站的石台县建委告上了法庭。而且这些居民诉讼的目的,就是要求县建委让储灌站停业。本来是民心工程,是为居民办好事的。为什么最后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为了寻找答案,我们今天现场请来了18位居民的代表余传桃先生和当地居委会的支部书记黄德华——黄支书,有请!

  主持人:非常欢迎二位能够来到我们的节目现场。首先我想问你们一个这样的问题。现在你们家里都用上液化气了吗?

  余传桃:我们都用液化气。

  主持人:用多少年了?

  余传桃:用了已经有6年了。

  主持人:那如果这个液化气站关闭了。有没有想过没有液化气用,用过又不用了。会不会不习惯?

  余传桃:这个应该是说有点不习惯吧。

  主持人: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把批准建立液化气站的县建委告上法庭呢?

  余传桃:这个问题呢。我们家离液化气储存罐不到50米。所以我们从1993年建这个液化气站以来,我们每时每刻都感觉到有一种安全的隐患。特别是高温的夏天,储存罐上面就是一 层“火焰”。

  主持人:能看到“火焰”。

  余传桃:对,能看到一尺多高的“火焰”。这是一个,液化气;第二,我们1998年县城做了一个防洪墙。这对防洪墙的危害也是比较大的。

  主持人:我们说到了安全的问题,这个事确实是非同小可。那么对此,居民们他们的担心是不是属实?有关方面又是怎么样来解释的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外拍片)

  解说: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座储灌站北面紧挨着当地有名的秋蒲河。这条河沿岸虽然风景秀丽,但是屡屡洪水泛滥,石台县城曾5次淹没水中。1998年,石台县城再次遭受水灾。洪水过后,县里痛下决心投资2000多万元,修建了这条城防大堤。在储灌站的东面,其围墙与城防大堤相隔一条不宽的河沟,放眼望去,大堤外侧的几间民房与储灌站的距离也确实不远。记者又来到储灌站的西面,发现该站的出入口正对着一条马路,与一座汽车加油站隔路相望。2002年9月,七里镇18位居民向县里举报储灌站存在安全隐患。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立即批示,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县建委调查处理。2002年10月底,石台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曾给予答复认为:居民们所反映的情况失实,该储灌站的相关安全距离符合国家标准。但是,作为液化气储灌站行政主管部门的县建委一直未予答复。对此,县建委似乎有难言之苦。

  县建委领导:因为你来采访,有些事情我不好跟你说,有些事情我不太方便跟你说。从建站以后,最近几年有些反映。其实我们每年都在检查,逐步地在规范。

  解说:记者随后来到这座储灌站的主管单位石台县石油液化气公司。在这里,建委方面不愿说的话似乎有了答案。

  夏经理:2001年,对方城东液化气站建了一个液化气站,离县城3公里左右吧。它2001年9月份建起来以后,就出现了这些问题,又是举报,又是告状,它的目的是什么目的呢?就是要把这个关掉,然后它一个人吃饭。

  解说:在距石台县城约3公里的地方,记者果然看到了一家液化气储灌站。而据调查,这家充气站的负责人,也是18位原告之一。那么,居民们是否夸大了隐患的存在,这家气站的存在与居民们打官司是否有着内在的联系呢?

  (演播室)

  主持人:到这里呢,我们听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接下来,面对疑问我要给大家请出一个人。我想他心里对于这些疑问是最清楚的。有请 18位原告之一秦德胜先生。

  主持人:秦先生请。给大家介绍一下。秦德胜先生是18位原告之一,也是刚才片子当中讲到的,就是城东液化气站的经理。我想在这个案子当中,你是具有双重身份的。一方面,您是原告;另一方面呢,您又是城东液化气站的负责人。对于外界的质疑你是怎么解释的?

  秦德胜:我参与这个举报不能讲没有个人利益在里面,这个不否认。因为我跟他两家气站竞争应该有公平的条件竞争,不应该呢……在我们考察建站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市建委的领导同志就叫我们。如果现在按照省里规定的话,要建这么一个储灌站需要5亩地。

  主持人:需要什么?

  秦德胜:5亩地啊,3000多平方。石台县石油液化气公司充装站,它只有1000多平方,大概一亩半地的样子。就这个样子。所以它按照国家城镇燃气实际规范,按照正常的布局啊,它没有办法布置进去。所以从它建站开始,这个站从它审批开始,建站开业开始,就一直达不上国家标准。就是讲一直存在着安全隐患。在整改期间,已经整改了多次,也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

  主持人:液化气罐站是在1993年就建了。

  秦德胜:对。

  主持人:为什么隔了这么久,18位居民才决定要打这个官司呢?

  余传桃:他建起来以后,开始的时候,液化气,作为我们老百姓还不太了解。

  主持人:什么时候意识到这个安全隐患呢?

  余传桃:最早在1996年洪水以后,1997年就开始。因为1996年洪水以后,液化气罐子,刚才镜头也看了,就是洪水让整个液化气站已经漂起来了。小罐子漂到湖面里一堆。从那时我们感觉到危险猛增。

  黄德华:广大居民反映到我们居委会,我们居委会有县人大代表,也向县人大请安,也提到了安全隐患问题。镇人大代表,我们有四个是镇人大代表,也联名向镇人大提出了异议。液化气的隐患问题。我们只要求各级领导重视这个问题,立即采取措施,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就行了,不是要求把它关闭掉,你把它移走,移远点不就行了嘛。

  主持人:听居民代表的说法,就是打官司的根本目的在于要解决这个事,他们觉得实在是存在安全隐患。但是刚才听石台县液化气储灌站负责人夏经理他的说法,话中有话,好像是觉得这其中存在一个商业竞争。那么我就想请教一下王教授,这当中是否存在不正当的商业竞争?法律上是怎么样去判断的?

  王教授:我想首先,我们这位嘉宾,他作为同样也是液化气的供应商去告另一个供应商。当然,相互之间有直接的竞争关系。但是我想我们国家的法律,并不禁止直接竞争者之间,一个竞争者去状告另一个竞争者,或者状告政府,要求政府采取行为制止另一个商业竞争者的合法的行为。并不因为说我们两个是直接竞争者,所以我就要放弃我的权利,我就不能维护我的合法权益,没有这样的要求。

  主持人:我们在采访当中,有关部门是一再提到了这18位居民打官司的动机。这个动机是否会影响到有关部门对这起事件的处理?

  王教授:我认为从法律上讲不应该受影响。因为政府他应该是全体人民的代表,而不仅仅是自己下属(主管)企业的代表。这起案件中所涉及到的液化气站,他到底安全隐患表现在什么地方?是不是违反了国家关于安全生产或者其他方面的一个强制性法律规范?这是问题的核心所在。

  主持人:液化气储灌站是否存在真正安全距离不足的情况,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的记者是再次前往现场进行了调查,我们来看一下。

  (外拍片)

  解说:经了解,这家液化气储灌站建成于1993年11月,其储罐的总容量为42立方米。按照国家1993年颁布的《液化气储灌站建设标准》,如此规模的液化气储罐,离居民区的距离应不小于60米,离防洪墙等设施距离应不小于25米,离加油站储罐的距离应不小于55米,离公路路肩的距离应不小于15米。那么,这座储灌站的相关距离是否符合标准呢?记者在现场测量的数据分别是距离居民区约70米,距离防洪墙不足13米,距离加油站储罐80米,距离公路路肩7.5米。这一测量结果表明,液化气储罐与防洪墙和公路路肩的距离有着很大的差距。

  (演播室)

  主持人:这样一个液化气储灌站为什么还会长期的稳稳的立在这呢?我们也来听听液化气站方面的负责人他们是怎么说的。

  (外拍片)

  解说:在石台县石油液化气公司,记者看到当初建站的各项许可证。这些证明这家储灌站确实是合法经营。那么这些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地方为什么会存在呢?

  夏经理:这个情况是历史(造成的),按照1993年的规范要求建的。1993年公路没改道啊,这个公路改道以后,距离就显得不足了。这里有个特殊情况我也说明一下,因为那个城防工程实际上是后建的。

  (演播室)

  主持人:王教授,关于刚才的疑问我们又作了调查。看来居民们的担心确实不是空穴来风,但是我觉得从片子当中夏经理说的这番话也有他的道理,他就说我们这个液化气站是在1993年就建了,至于公路、加油站、居民区什么的都是在这之后建的。那为什么一定要我搬走呢?

  王教授:现在我们国家法律上对这个问题是没有明确的规定。我们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速度都很快。公路改道、加护防洪设施之后,使得它原来符合标准的变成不符合标准的了。像这个石油液化气公司,它既然建在前,你公路后建,你如果要求他搬迁的话,从法律上讲,你要不要对他搬迁所受的损失给予补偿。所有这些问题,在我们国家现行的法律上都是没有规定的。还有像防洪设施也是这样。防洪设施关系县城、全县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当然要建。但是在建这个防洪设施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到:原来已经设立的液化气站它是要搬迁呢,还是我防洪设施的位置距离拉得远一些呢?这个问题当时政府在决策的时候,我觉得应该考虑得更周详一些。

  主持人:那么既然这些都得建,也都建了,而且中间确实存在安全距离的问题。这个中间怎么去协调?由哪个部门去协调?

  王教授:我觉得还是政府,还是政府去协调。像这种情况,因为我们显而易见,从常识来判断,这个防洪设施的建造成本、公路改道的成本,肯定要远远高于液化气站搬迁的成本。从目前的情况看,液化气站和公路和防洪设施的距离既然不符合国家标准,那么你应该进行拆迁。

  主持人:那么居民们选择了用打官司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问题到底解决了吗?结果怎么样呢?我们来看一下判决结果。

  (判决结果)

  (演播室)

  主持人:王教授,我又要请教您了。这个判决当中支持了要求建委给予行政答复的请求,这里的行政答复意味着什么呢?是不是县建委只要把这个问题说清楚就行了。

  王教授:那不是。法律现在裁定县建委必须给予答复。就是说你必须对人民群众提出的要求给予回应,如果说你下属(主管)的企业,他对安全方面的规范不符合国家法律要求,那你就要改正;否则的话,如果你下属的主管的企业明显有违法的行为,你不去执行法律,你就是违法行政了,是吧?所以这不单单是给一个说法,给一个口头解释就完了,而是要具体采取行动。和国家法律要求不符合的地方,要把它切实纠正过来。

  主持人:刚才王教授对这个判决书也做了一定的解释,同时这个判决书当中还提到了一个期限,就是要求县建委在判决生效10天之内做出行政答复。接下来我想问一问现场观众,请大家来做一个预测:事情发展到了这个阶段,接下来县建委会怎么做?这个事情会怎样发展下去?我们来做个预测,接下来这个事情会怎么发展?

  观众1:这个液化气公司刚开始的时候,可能是为了百姓着想,为山区的居民着想,让他们生活方便。但是现在的情况,就是他的弊大于利。所以我觉得应当,就是为了群众的利益考虑,应当搬迁。

  观众2:我觉得搬液化气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现在的建设非常快,搬的时候有可能在下一步建的时候,也会建设到那个地方去。我觉得除非是整个城市规划好了之后,再将他搬到一个固定的位置。这样下一次就不会因为规划的事情跟他的建设违章搭上钩了。

  观众3:最近我们国家什么煤矿、各个地方倒塌都是由于没有提前防范,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到时候就晚了。我希望有关部门给予尽早解决。

  观众4:我认为政府不管是什么样的困难,一定要让老百姓的生命得到安全的保障。再大的困难,政府也应该为老百姓着想。这个液化气站是必须要搬的。

  主持人:那么我想来问问两位当事人。刚才观众朋友都做了预测,大部分观众都认为这个液化气储灌站必须得搬,而且很快就会搬。实际结果是不是这样?

  秦德胜:到现在为止,还是养患成灾。没有就这个问题做明确地判定。

  主持人:在这个判决书下达之后,我们的记者也是再次前往石台去采访了建委方面的负责人。看看他们怎么说。

  (外拍片)

  县建委负责人:如果给他答复,这个也有必要,不是说没有必要。但是我们口头上答复,因为起诉的,包括打官司的这些居民,其实大部分我们都很熟,都是熟悉的人。有时碰到了,在街上跟他说明一下,这个是有的。他们当时反映说要这个液化气站要吊销他的营业资质。因为我们想这个资质,根据国家石油液化气管理的规定,它的审批权不在县建委。所以我们也无权吊销他的资质,这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就是现在要关闭,还有一个实际困难。实际困难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城区的绝大多数老百姓都在这里面灌气。我们石台是山区县,现在让老百姓上山去砍柴,这个是不现实的。再说这个选址也比较困难。石台你也看到了,我们山区地理环境受到限制,到处都是山,平地很少,除了河流、公路以外,其他的平地到处都建满了。这个对当地政府来说也是个两难的事情。

  (演播室)

  主持人:王教授,刚才这个徐副主任提到了,说不是没有答复,咱们有口头答复。这个口头答复在法律上认可吗?算数吗?

  王教授:这个不能。我是行政机关的某个负责人,原告我们认识,走在大街上唠嗑,然后我就说你这个事情怎么办了。这个不能作为一种法律上的正式的答复。我们说公民向政府提出来的要求、请求、申请、举报等等,政府应该把它作为一种公务行为。这是我们政府的工作人员树立一种依法办事,在程序上也严格办事程序,养成这么一个习惯。

  主持人:确实在这个案子当中,居民们有居民们的担心,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但是建委方面他们说的也有道理,他们也有一定的难处。可能说没有地方灌气了,这个是一个托词吧。秦先生说可以到我的站里去灌。但是确实像刚才您提到的补偿的问题,还有新的液化气站往哪里去安置,选址的问题都是他们的担忧。

  王教授:我想搬迁,消除安全隐患这是肯定的,另外一方面你让它马上就搬,它也有困难。我想,相信县政府会根据未来石台县规划的需要,根据石油灌气站布点的需要,来选择一个合适的地址,然后去进行搬迁,并且给出一定的补偿方案。怎么来补偿?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但是在继续运营期间,在搬迁之前,一定要加强安全设施。

  主持人:那我想在实际行政当中,遇到难题的可能不仅仅是一个石台县建委。那么这几个大罐子他最终的命运到底怎样,石台县政府各部门在对储灌站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调查之后,最终对这座储灌站拿出了一个处理决定。我们来看一下。

  (外拍片)

  石台政府领导:一方面我们选站址,一方面叫石油公司积极做好搬迁的筹资准备;第二,我们下决心在2005年6月份以前,把新站建好。新站建好以后,老站才能完全停止运行。

  (演播室)

  主持人:这里为止呢,这个官司、这件事情算是告一段落了。但是从居民举报的时间来算,到现在已经有了将近两年的时间了。为什么一定要等到法院判决,等到媒体介入之后,这样的事情才能够得到解决呢?我想这恐怕是这个事情、这起案件留给我们的又一个问题。非常感谢各位观众参与我们今天的讨论,同时也感谢场上的几位当事人,也感谢王教授来到我们的节目现场,《周末断案》下周同一时间,我们再见!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议机动车撞人负全责
新丝路模特大赛
新浪财经人物(1500个)
可口可乐含精神药品?
同学录开张欢迎加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连载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