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郭荣庆的事迹在滨城反响强烈,昨天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人其实没有吃不了的苦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07日05:59 大连晚报

  《滨城打工仔考上硕士研究生》后续报道郭荣庆的事迹在滨城反响强烈,昨天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其实没有吃不了的苦本报记者孔庆蕾

  在上海,他吃过别人扔的馒头 郭荣庆回忆说,1993年3月左右,19岁的他从家里要了200元钱要到上海打工。他从老家坐两小时的客车到了临沂,又坐了八九个小时的火车来到上海,这时他就剩100多元钱了。他把行李寄存在一天收费2元左右的火车站寄存处,住进十
日立为中国全力以赴 大奖新浪iGame免费抽
史诗大作倾情放映 新浪点点通个性天气
几元一天、上下铺至少15人住一屋的小旅馆。然后他就外出找工作,像“地毯式席卷”似的一个个单位进去询问,然后再一次次失望地出来,就这样五六天过去了,他还是没找到活儿。 度过了“只出不进”的日子,郭荣庆终于一分钱没有了,他只有流落街头。 他背着行李,白天继续在闸北区找工作,晚上,他就把行李卷打开,下面铺块儿塑料布睡到上海西站一个上边跑火车下边跑汽车、走人的桥洞里。他天天都在上火,嘴边不知何时起了大泡,心里火烧火燎的,几天不吃饭也不觉得饿。 他没有地方洗脸,没有地方刷牙,所以脸上天天脏乎乎的,头发更是脏得都粘在一起了,一绺一绺的。就这样有一天,当他走过一家小饭店,看到外面的地上扔着一块馒头的时候,他突然感到有一点饿——郭荣庆说,其实自己当时胃里因上火而感到满满的,不吃东西也罢,但他看着那块馒头还是有点感觉,他几乎是下意识地把它捡起来,把馒头皮儿扒掉后,把馒头吃了,这是他几天里的第一顿“饭”。 之后,他还是没找到工作,郭荣庆说,自己还算是“有点文化”,知道民政部门对吃不上饭的人有专门救助的,于是,他就找到上海闸北区民政局,一进门就说:“我没有钱了,好几天没吃饭,这里能不能管我顿饭。”看门的老大爷很奇怪,说:“没想到还有人主动来到民政局寻求救助的。” 当天晚上,郭荣庆吃了多日来的第一顿像样的饭,他清楚地记得,他吃了一碗米饭、一碟油菜,还有一碗汤。在一个有20人左右的大屋子里住了一夜后,郭荣庆又吃了一顿米饭、油菜、汤。然后,民政部门就将他们往离原籍最近的地方送。 按照上海方面当时的规定,山东籍的人一律都送到离山东较近的徐州。 郭荣庆到了徐州,离家近了,真想回家,离家不几日,自己承受了让自己一生都不能忘记的委屈和屈辱。但下意识里,他又不想回家,他怕自己的伤心情绪传染给父母,让他们再难受。 所谓“天无绝人之路”,没想到在十里洋场的大上海找不到工作,在徐州这样一个没有上海大的城市,郭荣庆竟然在到徐州当天就马上找到一个在工地抹石灰的工作,他干了不到20天,挣了100元左右,就是这100元,让郭荣庆有了继续漂泊的勇气,有了他以后能到大连的这种延续,有了今天……

  冬天的大连,复读机磁带冷得都“不愿”转 郭荣庆来到大连后,曾在西山村附近租过一个比现在不到3平方米的小房子还小一点的房子——那很可能不是什么正经住人的房子,冬天奇冷无比,郭荣庆有一次测量过,当时室外零下21摄氏度,室内零下16摄氏度,霜凌有几厘米厚,门都关不上。 那时,郭荣庆已经开始参加自考学习,每天晚上都要看书,而屋子里如此寒冷,使他每次都要盖4层被子加一层毯子、缩着身子在被窝里看书,同时还要戴着手套,有时还要戴上只露两只眼睛的帽子。 即使这样,他每个冬天膝盖和手指都要被冻伤。而让他也“开眼界”的是,用来听英语的复读机也不适应这样的低温度,磁带都“不愿意”转,所以转速极慢,听起来失真。

  在雨中,水从脖领进去,再从裤管出来 郭荣庆的主要时间是用来打工,他卖过菜,常常凌晨2时就要去批菜。有一次,他为了让自己的菜卖得价钱更好,决定去辛寨子附近的农村去,到农民的地里直接上菜,结果当时赶上大雨,他拉着上百公斤的菜,路又不好走,郭荣庆感到,雨水最后都是从他的脖领里进去,贴着身子哗哗流,最后从裤管里流出来。那天,郭荣庆整整骑了两个小时,才将菜拉到市场…… 曾经受过的苦,郭荣庆都不会忘记,当记者问他“对待如今大学生的优越生活,你想说些什么?”时,郭荣庆脱口而出:“我受苦我不后悔,我觉得人没有吃不了的苦,没有遭不了的罪,而有时优越的生活却值得我们警惕,所以,我对自己受过的苦不后悔……”编后 相信看了这篇报道,所有人都会被郭荣庆的经历深深震撼。 在喧嚣浮躁、灯红酒绿的都市里,有这样一位在困境中苦苦挣扎求索的上进青年,他给我们每个人上了最为生动的一课。因为,他就生活在我们真真切切的生活里,离我们是那么的近,他以他的不屈、坚忍和坚持,为滨城青年树立了一个坚定而生动的楷模形象,这种形象也必将很长时间里荡涤我们的精神世界。 青年朋友们,当你们还在为一点点生活的不如意而自寻烦恼的时候,想想身边的这个人,你一定会明白自己该怎样面对未来的人生。

  作者:本报记者 孔庆蕾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议机动车撞人负全责
新丝路模特大赛
新浪财经人物(1500个)
可口可乐含精神药品?
同学录开张欢迎加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连载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