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发现一批有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重要史料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08日12:06 云南日报 | |||||||||
云南日报网 新华社南京9月8日电(记者徐机玲、姜帆)经专家和权威人士分析鉴定,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近日获赠的一批抗战时期史料真实可信,这些史料中首次发现了11位原国民政府高级政要亲笔题写的关于南京大屠杀事件的题词、跋文,对深入研究抗战史及南京大屠杀史实有重要意义。
据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介绍,8月17日,纪念馆收到一封发自南京市挹江门的普通平信。信件虽没有署名,但寄赠的史料却十分珍贵:一本纸张已发黄,没了书皮,且书内有钢笔修改字迹的原版《陷京三月记》;还有张治中、程潜、白崇禧、陈布雷、朱家骅、李济深、朱绍良、贺耀祖、蒋鼎文、林尉、何成濬等11位抗战时期国民党高级军政官员为此书题写的序、跋和题词的原件。 朱成山说,《陷京三月记》是一本记载南京大屠杀的纪实性作品,作者蒋公榖以及为此书作序的金诵盘,均是1937年南京守城部队野战救护处的军医。当年他们在参加南京保卫战后,又在沦陷的南京城中滞留了2个多月。 蒋公榖在书中以日记的形式,记载了1937年12月1日至1938年2月27日间,亲眼目睹的日军烧、杀、淫、掠的血腥暴行。 《陷京三月记》是过去已发现的史料,但这么多国民党军政要员为之手书的题词、跋文,却是第一次发现。为鉴别这批史料的真伪,纪念馆9月3日邀请蒋公榖、金诵盘的亲友及江苏、南京的史学专家,对这些史料进行评析鉴定。 蒋公榖的侄儿蒋祖怡说,蒋公榖的伯父是知名的蒋百里先生,程潜、白崇禧等人曾是蒋百里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时的学生。蒋公榖当年逃离南京后,自费出版了《陷京三月记》,并分送给与他相识的一些国民党高官。从小跟随祖父生活的金诵盘长孙金亶介绍,金诵盘与时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长的朱家骅是老同学,与张治中、陈布雷等人私交甚好。 据此分析,蒋公榖、金诵盘完全有条件与这些国民政府军政要员相识,并请他们为拟正式出版的《陷京三月记》题写跋文。此后,可能因多种原因,再版的书未能付梓,这些史料才保存至今。 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副会长孟国祥教授、南京博物院征集部主任章义平等专家和蒋、金两家的亲友,共同对11位政要进行的身份、手迹考证表明,这批新发现的史料与现存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总统府”等处的相关档案资料,在笔迹、印鉴、纸张、用墨方面,均与当年的事实相符,从而确认了这批手稿的真实性。 记者在评析会现场看到,这些史料虽纸张破旧,但字迹仍清晰可见。其中,张治中愤然手书:“这是血的记录,这是的的确确的事实,这足以概略说明倭寇之残忍酷虐……”慷慨陈词,力透纸背。 时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桂林行营主任的白崇禧,在一张“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桂林行营用笺”上写着“勿忘国仇”4个大字。朱家骅、蒋鼎文、李济深等9人书写的题词、跋文,均强烈地表达了对“南京大屠杀”事件的震惊,对日寇残暴行径的愤怒谴责。 朱成山说:“日本右翼分子否定南京大屠杀史实的一个重要‘论据’,就是当时国民党高层对南京大屠杀事件没有明确表态和反映。新近现身的这批史料说明,当年许多国民党军政要员不仅了解南京大屠杀的惨烈,而且对这一暴行深感愤怒。这些史料的佐证,是对日本右翼分子歪曲历史的有力反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