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三尺讲台的位置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0日03:57 辽沈晚报

  五大教师热点问题的二十年变迁

  9月10日——教师节这个充满着思念和感激的节日已经伴随着我们整整20年了。20年来,每到这个日子,人们都会在浓得化不开的秋意里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想到校园,想到讲台。

日立为中国全力以赴 大奖新浪iGame免费抽
史诗大作倾情放映 你的放心来自我的用心

  20年间,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也随之发生深刻变革。一名终日忙碌的教师,难有闲暇时间来驻足回首,品味改变。在这里,我们将尽可能深入其中,希望描绘一个真实的过去,和正在改变的将来,为了教师的更美好的未来,以及他们肩负的中华民族的未来,关注他们,是我们媒体的责任。

  辽宁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潘建群副处长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希望可以代表全省30万中小学教师感谢《辽沈晚报》的本次采访。他说,在每年教师节必至的赞誉和关注中,一些为教师真正关心的热点问题正在“渐行渐远”……

  待遇的提升

  婚姻:找对象越来越抢手

  “今年师范毕业分配来校的三个女孩儿,已经全都被‘抢购一空’了。”沈阳145中学校长李亚非骄傲地说。“抢购”是指说媒者的蜂拥而至。不知从何时起,李亚非每年都会在新教师分配进校那几天,陷入几个关心青年一代“终身大事”的热心大姐的包围之中。

  而在20多年前,情况却与现在大相径庭。李亚非回忆起1980年他在辽中县一所中学开始从教的那段岁月,当时,在婚姻方面,无论男、女教师都绝对不抢手,甚而至于比其他好多职业要困难。总结这种鲜明的历史变化,李亚非用了这样一句话:“20年来,在婚姻市场中,教师从买方向卖方明显倾斜。”

  待遇:工资涨了,但有高低反差

  40岁以上的许多教师,都可以清晰回忆起20年前在辽宁各地举行的盛大的全国第一个教师节庆祝大会。他们很高兴自己竟然有了节日,“那个时候还没有卡拉OK什么的,大家都怀着一种很质朴的欣慰之情去庆祝。”李亚非说。

  1985年第一个教师节后不久,辽宁省中小学的班主任老师开始有了每个月7元的班主任津贴,后来涨至14元,又一路涨了上去。直至如今,除一部分由国家拨付,其余由各校灵活掌握额度下发。

  但崇尚教师职业的风尚形成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上个世纪90年代,人们选择职业的标准发生了一些变化,教师流失,工资有时候会被拖欠,在这个阶段,李亚非和他的同事们心理上的波动和痛苦是非常大的。

  今天,李亚非自觉很满足了,这突出表现在他的收入上,1985年他的月收入是37元,1995年500元,2004年达到了1500元左右。这些年来,沈阳东陵区政府从未拖欠过他和同事们的工资,而且东陵区每年都有优秀教师当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这种荣誉是以前无法想像的。

  拥有30余万教师的辽宁省,是中国广阔土地上教师群体的一个缩影。这个庞大的群体由西向东、从辽西偏远山区分布至临海繁荣的商业城市,他们的待遇也有着这样那样的差别,李亚非只能算是中等。超过他的是部分月薪近万的大学教授、重点学校和私立学校的高级教师,远远低于他的包括收入菲薄的“马背教师”、“孤岛教师”等农村教师,他们共同生活在我们周围。

  全国模范教师、辽宁省功勋教师、盖州市榜式堡镇学校的张桂芬老师这几天也在沈阳,她接受采访时说,为在教师节20周年大庆时给老师们谋点儿福利,学校考虑了很久,最后决定把拖欠教师的工资补发一部分。她说,只要有信心,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教育奇迹。

  地位:公众中声望最高的职业

  虽然存在如此巨大的反差,但辽宁人开始把教师看成是社会上最崇高的职业这一点还是毫无疑问。

  2003年辽宁省首次对公众科学素养进行系统调查,在“最为尊重的职业”选项中,占受调查者最多数的四成以上的人认为,教师和科学家声望最高。

  这完全是民间意志,与传统说教无关。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张思宁说:“一种职业的地位,是通过经济收入、政治生活影响力、职业稳定系数等硬指标体现出来的。”

  第一个和第二十个教师节的庆祝在本质意义上没有不同,它们都是力求促进全民尊师重教的积极性,成为各地为教师办实事的一个重要契机。今年27岁的东北中山中学教师邢宇至今还能回忆起,她的老师许多年前站在讲台上说过的一句话:“搞导弹的会挣得过卖茶叶蛋的。”她认为,恩师的“预言”,20年来正一步一步转变为现实。

  师德的困惑

  曾经的普通管理手段

  现在叫“体罚”

  由辽宁省教育厅委托沈阳师范大学进行的全省中小学教师专项调查结果于今年6月发布,结果表明:93%的教师认为学生不好管理,79%的教师认为家长不能理解他们,77%的教师认为行业与社会期望值不协调。

  “孩子就交给你们学校了,有什么错只管打”。东北中山中学校长王伟说,1984年他参加工作起初那段时光,每隔几天,就会有家长到学校来,态度非常恳切地向校方提出这样的请求。如果老师真的打了某个学生,家长们大多也会认为这是老师对孩子负责任,不但心存感谢,还会因为孩子惹老师生气而脸上无光。

  但到了今天,家长已经绝少再提出类似的请求,反而是因为孩子被体罚而把老师告了的多了起来。

  20年来,中国人的经济生活、民主政治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公众对于教师师德的要求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前所未有的对教育界展开的“道德审判”出现了。

  王伟说,先前的师德规范相对简单,譬如只简单要求教师仪表端庄、语言文明等等,而现在师德要求遍布每一个教学环节。以往,上课时发现学生不专心、责令罚站,再平常不过,现在则不同了,学生和老师就此达成了共识:那是一种变相的体罚。

  体罚与变相体罚已经明令禁止,一些思想新锐的学校甚至着手取消对学生的批评——这当然并不完全出于师德考虑,而更多的是一种教学意识的创新。

  相当一部分教师失去了传统的“强硬”手段后,变得无所适从。1997年参加工作的教师邢宇说:“最初一年,我发现前辈们所传授的大喊大叫、树立权威的努力,都失败了。”

  个别人的劣迹经常被非正常渲染

  家长与教师、社会与教育行业之间对于师德观念的碰撞,集中由媒介体现,最终以见诸报端的“禽兽教师”的字眼达到顶峰。强大的社会舆论,自觉不自觉地代表民意关注此类事件,间歇性反复拷问教师队伍。

  在连篇累牍报道时,外界很难体会到,正如一名护士、一名警察经常性地在媒体上看到他们极少数同伴的劣迹被反复渲染时的那种心情。教育界普遍认为,这种媒体强势关注的背后,是全社会对教育体制弊端期待改变的非正常宣泄。

  辽宁省教育界关于新、旧师德观冲突的困惑,在2003年的中考期间得到前所未有的体现。鞍山女教师周维玉在儿子生病后,连续83天没有离开讲台。在她的儿子夭折于病房时,她所带毕业班以优秀成绩通过了中考。

  对于这个20年前肯定会得到一片赞誉的举动,现今的舆论却表现出严重的分歧。一位女士直言不讳:“你儿子的生命只有一次,但是学生们可以再考”。邢宇说,她可以理解那位同行,这不是对与错、是与非的简单问题。邢宇今年6月患阑尾炎,只休息了一天,提前一周出院,就是因为放心不下毕业班的孩子。教育界人士认为,师德问题的尖锐冲突,一方面反映出社会思想多元化,另一方面,反映了公众对于自身教育利益有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等因素,造成了教育要求和教育成果之间的矛盾。问题在于,“将一个教育界本身不能承受的社会问题,比如最为人诟病的、学校左右不了的乱收费问题等归罪于教师队伍,他们是否有能力承受?”

  王伟认为,师德的核心,20年来没有变,将来也永远不会变,那就是爱学生,在很大程度上这是个良心问题,几乎无法硬性规范。

  在第20个教师节大庆中,温馨的祝福将剧增。而教师这些传统道德偶像们也已经进入公共舆论的中心,“被迫”接受道德追问,面临一个严峻的心理适应过程。

  王伟认为:“现代教育思维提倡,给犯了错误的孩子一个等待的时间;师德矛盾的解决,可能也需要外界给予一段宽容的、理智的等待过程。”

  身心的压力

  大部分中小学教师

  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如果没有课,沈阳市和平二校的李雪琳老师每听到下课铃后,总会走出办公室,围着自己代课的班级教室,看着里面吵吵嚷嚷的孩子,转上一圈。不这么做的话,她就很难安心。

  与20年前相比,辽宁省小学教师的每日平均工作时间,增加了2小时,中学教师增加了4小时,均超过法定8小时工作时间。20年来没有发生变化的是如终如一的高强度工作节奏。

  2004年,由沈阳师范大学课题组接受辽宁省教育厅委托,对全省部分城乡中小学随机抽取500多名一线教师进行普查得出以上结论,认定辽宁省大部分中小学教师感到工作压力很大,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更精确的结论来自三年前。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168所中小学2292名教师的检测结果显示:51%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的教师属于“心理疾病”。

  李雪琳描述了她和可爱的孩子同在一间教室上自习各看各的书的情节。有时,突如其来,耳边的嘈杂之声变得越来越大,无法忍受,令人憎恶。她无法解释起因,只是觉得那样想是不对的。

  沈阳市心理研究所一位心理学专家认为,负面情绪如不得到及时释放,那么很有可能导致强烈的爆发,压力可能转化为强烈的攻击性,非常危险。她建议,教师们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更要恰当地宣泄情绪,注意不要把工作中的烦恼带入私人生活。

  七成教师觉得行业竞争压力大

  东北中山中学教师邢宇介绍了一名普通班主任的一天。她每日早6时40分到校,监督早自习,收作业,上课,改作业,备课,中午和同学们吃饭,然后还是上课、谈心、处理各类突发事件。下午5时30分离校,已是精疲力竭,回家后仍要备课、充电。

  “妈妈告诉我,这个工作风晒不着,雨淋不着,就是坐办公室,”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女教师说出年轻时择教的期盼。她在“一本讲义几十年,半截粉笔上讲台”的时代末期进入教师行业,虽感清贫,但很是悠闲。

  压力与地位,20年同样突飞猛进。在教师所受各种压力之中,行业竞争压力高居首位,有71%教师接受调查时表示,面临职称聘任、晋级考核时,他们心理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安全感不足,对于责罚、下岗等危机信心不足。

  “最重要的是建立一个公平的评价机制,”组织全省教师工作压力和心理专项调查活动的心理学专家郭黎岩,呼吁政府采取切实措施为教师减负,真正做到按业务能力、工作态度、爱心与责任心来评价人,而不是一味地按学生的考试分数来检验教师。

  “蜡烛”观之思

  “燃烧自己”仍是

  大部分教师的自觉要求

  伟大教育家孔子如果在新中国第20个教师节这一天来到辽宁,他会看到,由其思想传承而出象征教师奉献精神的“蜡烛”观,得到部分人的顽强坚持,而另一些人则开始发出了质疑的声音。

  绵延传承的“蜡烛”观,即指教师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核心内容就是奉献。5天前,在辽宁省教育厅召开的座谈会上,全省中小学部分名师代表一同抚今追昔,全国模范教师、原鞍山市15中学校长欧阳代娜重提“蜡烛”观:如果只奔钱多的地方去,岂不有违师德。

  另一方面,在辽宁省近期开展的专项调查中,有相当人数的教师,在调查表上填写道:一直以来都渴望能改行到其他挣钱多的行业。他们坦言,在与其他行业的同学相聚时,自己有深深的自卑感。

  如此复杂的心态,反映了复杂的社会对人的价值认同标准。辽宁省学校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负责人杨振德认为,日益繁荣的社会,提供了多种实现自我的可能,而教师也必须自我定位:他们作为学生惟一知识源的地位已经动摇,必须从“你说我听”的长者形象,一步一步转变至平等的对话伙伴。

  但是,大概世间没有任何一项职业像教师这样,社会意义如此重大,工作又如此辛苦,却又欲罢不能。李雪琳说:“看着那些孩子们,你不得不全心投入,义无反顾。” 这应该是成年人面对未成年人天然激发出的爱,在一项契约规范的师生关系上,又增添了一抹神圣色彩。

  老师和学生都应该得到快乐

  李雪琳的校长王铁说,基于这种对教师和对时代精神的理解,希望可以对“蜡烛”观进行一些适时的改良:“我们不希望燃烧老师,我们希望大家都能快乐:孩子们学会了做人,老师们度过了一段美好的人生。”

  出于这种理念,王铁在校规定,下雪天教师可以迟到,教师早到不表扬。他指着教室门,每一扇门的右侧都镶上了玻璃,提醒孩子以手推门,而不是用脚,“老师们不用再辛苦地反复劝告”。

  但在和平二校的小学生看不到的地方,“蜡烛”精神得以继续发扬,因为存在需求。

  辽宁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潘建群副处长说,他曾经到省内探访一所贫困学校。它位于大海之中一个孤零零的小岛上,两个孩子,一名教师,一张桌子,组成学校的全部。衣衫褴褛的孩子们看着同样衣衫褴褛的教师,他们用特别崇拜的表情看着他们的老师。

  “那个老师,是两个孩子和外界文明联系的惟一方式,”潘建群说:“他一定会把自己当成一根蜡烛。”

  进修之急

  学生“一碗水”,

  教师就得“长流水”

  辽宁一所重点大学教职工宿舍很多居室的灯,每天到凌晨时分才熄灭,常年如此。这是青年教职工在发奋读书,自我充电。知情人说,那不仅是为了生存,也是为了尊严。

  调查表明,辽宁的教师们最渴望进修,而进修机会又非常之少。86%的教师在辽宁省教育厅举行的专项调查中表示,新信息、技术掌握不够,必须不断学习来提高综合素质。

  20年间,辽宁省教师素质得到飞速提高。辽宁省教育厅教育信息中心举例,在全省3万高中专任教师队伍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比重已达到88.1%,比10年前提高了20多个百分点。

  而社会整体信息量20年来也急剧放大。社会的发展,现代工具的便利,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大大拓宽。教师们深感某些方面的知识甚至不如学生。

  东北中山中学校长王伟说,过去师生关系是“学生一碗水,教师一桶水”,而现在要求“学生一碗水,教师长流水”。东北中山中学130名教师,已有30余人取得硕士学历,学校鼓励其他教师进修,参加网上研究生考试。

  教师群体内部之间的竞争也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己,以求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随着中小学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一部分教师转岗分流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辽宁省去年共有5万名中小学教师员工以提前退休、提前离岗或辞职的方式分流。沈阳市皇姑区一所中学的李姓班主任说:“现在,你不想等着学生把你轰下讲台、不想等着校长把你赶出校门,只有一个字——学。”

  在保住“饭碗”的前提下,许多教师更渴望成功的体验,如果在竞争中总是处于弱势,那么他内心所承受的压力就不仅仅是生存问题,李老师说,那“更多的是一种难以言说的失败的痛苦”。

  生存的竞争和对成功体验的渴望,成为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巨大推动力。而大多数教师很难抽出时间和精力“充电”。李老师表示,现在只能在假期匆忙参加各种形式的进修与培训,如计算机培训、以学历提高为目的的成人高考、自学考试等等,力求使自己多一些竞争的砝码。

  他和他的同事们,希望能有一个特殊“假期”:没有工作量的压力,没有考核的压力,还享受与平常一样的工资待遇,可以沉下心来,学习和思考。

  首席记者 关切 记者 王晓倩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
北京将更换出租车车型
庆祝第20个教师节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周而复:往事回首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