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处长使用超前方法查清“冯明昌74亿骗贷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1日07:32 新华网 | |||||||||
今年6月23日,审计长李金华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提交的一份让人触目惊心的审计“清单”中,有一项是“广东省佛山市民营企业主冯明昌利用其控制的13家关联企业,编造虚假财务报表,与银行内部人员串通,累计从工商银行南海支行取得贷款74亿元”。 而发现并揭露“冯明昌74亿骗贷案”的,是一名普通的审计人员———刘丹,审计署
作为新中国第一批审计专业的大学生,刘丹已经干了15年的审计工作。2002年,刘丹针对当前审计工作的迫切需要,与同事一道摸索、开发出计算机审计模型———“商业银行风险审计模型”,一下子就解决了审计任务重、人手少的矛盾,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大大提高了审计质量。由于“审计体系”发挥了强大的威力,刘丹所在的审计组多次被冠以“梦幻组合”。 一家银行整体资产质量情况如何?经营风险在哪里?经营管理上存在什么问题?打开电脑进行处理,马上就能看到分析的结果。“人脑”加“电脑”———打破了传统的审计方式。1999年至今,刘丹担任主审或负责的审计项目共查处违法违规金额达400亿元,被捕涉案人员近百名,受行政处分的处级以上干部39名。 2003年4月,刘丹在对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的审计中,发现了南海“华光”集团骗贷的重大犯罪线索。计算机分析显示,拥有13家关联企业的冯明昌,并没有将大多数贷款用在经营上。仅2001年以来,冯明昌从工行南海支行取得的12亿元贷款中,就有8亿元直接转入个人账户。 “华光”只是一家生产板材的民营企业,为什么它却与南海市财政局资金往来频繁?为什么南海市财政局副局长长期担任“华光”集团的财务顾问?为什么南海市国土局要一次又一次帮助“华光”,向银行提供大批量的虚假抵押物?———一连串的疑点在刘丹的脑海里产生。 据此,刘丹断定这不是一起简单的企业骗贷案!随着调查的逐步深入,案情的发展果然不出刘丹所料:南海市的某些部门,借“华光”的外壳骗取贷款,随后转到境外,用来弥补他们窗口企业在境外的历年损失。正是工行南海支行、市土地管理局、市财政局等单位有关人员的联合炮制,使“华光”神话成为头顶无数“光环”、脚踩多家“钱柜”的家族企业。 “只有不奏效的审计方法,没有查不清的账。”刘丹说,如果光凭人手,要在银行浩瀚如烟的企业贷款登记资料中,寻找出关联企业诈骗的蛛丝马迹,比大海捞针还难。 工作方式的超前创新是刘丹取得成功的秘诀所在。副审计长、审计署广州特派办原特派员余效明用“广办现象”来总结刘丹的工作态度:处长直接参与改,比“处长重视改”来得更加主动、有效。如果没有这种主动性,就不可能有“商业银行风险审计模型”计算机审计模块的诞生,也就不可能发现那么多大案要案的线索。 ———2000年,在对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的审计中,查出广东省14家关联企业骗取银行贷款3亿元和广东汕头百家企业涉嫌骗汇7亿美元。 ———2001年,在对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的审计中,查出该行以“走账贷款”方式掩盖不良贷款及弥补历年账外经营和个人犯罪所造成的资金缺口30多亿元。 ———2002年,在对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审计中,查出该行违规向“广东亿安科技集团”发放贷款近20亿元,以及该行所属广州地区8家支行住房按揭业务中存在的逾10亿元“虚假按揭”问题,并从中发现汕尾市公安局原副局长杨独立,利用“虚假按揭”骗取银行资金近3800万元。 “审计方法找对了,年年都能查出大案要案。”余效明欣慰地说,刘丹主审的项目多次获得全国优秀审计项目或表彰,还多次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批示,社会反响很大。现在,审计署广州特派办各个处室形成了一种“你拼我赶”的工作氛围,每年都有审计方法与技术的创新。 在与刘丹共事8年的特派员助理朱惠红眼中,刘丹就是“刻苦”、“勤奋”的代名词。计算机审计处副处长陈丽华对刘丹的专业水平更加惊叹不已,称赞她时刻都有着职业敏感性。余效明告诉记者,近年来在广州办出现了一个现象,很多年轻人都喜欢往金融审计二处扎堆,后来才知道他们是冲着刘丹去的,因为任何一个下属都希望上司拥有很强的业务能力,可以真正学到技术,提升自己。 作为被审计单位,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信贷管理部总经理吴国祥对刘丹评价很高,因为“冯明昌74亿骗贷案”使他们在工作上有了很多接触。吴国祥说,刘丹在工作上绝对是无情的,一点商量的余地也没有;审计方法绝对是超前的,实现了很多预料不到的结果。“其实,以审计作为契机,也是银行对自己进行一次全面的诊断。通过审计,使得我们的风险意识提高了,整个决策更加严谨了,思路也开阔了。”吴国祥对刘丹竖起了大拇指。(记者林洁)(来源:中国青年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