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原生态:与环卫工老杜对话(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8日10:39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采访缘起

  时传祥、张秉贵都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闻名的劳动模范。他们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对青年工人传技术、帮思想、带作风的精神,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如今时隔40余载,现在的一线劳动者,和以前的工人有哪些不同呢?

  我们截取下一段与环卫工人的对话。

  2004年9月7日,白露。

  北京午后依然骄阳似火。

  杜师傅像平常一样,骑着那辆印有“新街口保洁队”的旧三轮,用扫把清理着街边的垃圾。

  杜师傅说,以前是“脏了我一人,干净千万家”,现在是“干净我一人,万家更干净”。做首都北京的环卫工人,就要先从自身做起,自己整洁了,街道
原生态:与环卫工老杜对话(图)
才能更美观。

  雅典奥运会结束了,北京渐渐从金牌的沸腾中趋于平静。可每个岗位上,工作并没有因奥运的冷、热而变得张弛无度。

  我们是在一次外出中偶遇杜师傅的,看上去,他和其他的环卫工人不太一样。杜师傅的头发很短,工作服洗得干干净净,皮鞋上一尘不染。

  经过短暂的交谈,他同意接受我们的采访,但面部表情毫无变化,他只是淡淡地说,等我把活干完,马上就收工了。

  我们在封闭垃圾场旁边,找了个台阶坐下,我没有开采访机,我怕老杜对一丝一毫的“现代化设备”感到不习惯。我用最通俗的语言和他聊着,时时肯定着他的回答,慢慢地,老杜打开了话匣子。后来,几个工友收了工,坐过来听我们聊天,他们面对镜头都有一种乡村式的腼腆,但时不时要插上几句话,我顿时觉得他们是这世界上最可爱的一群人,采访也因此变得亲切起来。

  于:您是哪里人?

  杜:我是四川人,家住在广源剑阁县百龙镇摇铃乡楼房村。

  于:您今年多大年纪?

  杜:我是1958年生人,今年47岁,属狗。

  杜师傅的全名叫杜奉明。他对问题回答得极为认真,采访刚刚开始,他就自报家门,这让我们感到杜师傅很质朴,他认真地对待着身边的每一个朋友。

  于:家乡的生活是啥样的?

  杜:我们那儿,是大山区,村里一共900多人。我家有5亩土地,平时就在家务农。种水稻、玉米、小麦、大豆。一年能收一万斤粮食,因为粮价不稳定,所以不卖,都是靠粮食发展农副产品,比较养猪、养鸡、养鸭,除去日常开支以外,一年只能挣两三千元。而且,农村的税收很高,还有村里的各项集资,加上孩子的学费,养家有些负担。

  于:所以您想到来北京?

  杜:对。老家没什么发展,生产出来的东西拉不出去,外面的商品也运不进来。到外面打工,虽然工资低了一点,但一般都是包吃包住,所以挣下的钱能攒得下。我们村几乎每家都有人在外打工,其中选择最多的城市就是北京,那些先出来打工的人回到家里,都说北京好。我们也就出来碰碰运气,我爱人2001年就出来了。

  于:爱人现在北京做什么?

  杜:爱人在大钟寺那边做家政服务,说明白点,就是给人当保姆。她刚出来那年,经常往家里打电话,说北京城可漂亮了,让我也出来长长见识。

  于:可来北京,一切就要从头开始了,您苦了半辈子又出来打工,心里能好受?

  杜:说实在话,我快50的人了,从来没走出过大山,真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我觉得借这机会,正好出来闯闯。

  就是现在提到来北京的情景,老杜还是孩子似地激动起来。他说,从四川广源到北京的硬座车票是100块钱整,那一宿,他兴奋得睡不着,北京是个啥模样?对于近半百的他,一切都显得陌生而新奇。从西客站出来,老杜感觉有点发懵。这楼,怎么这么高?这街,怎么这样宽?这人,怎么这么多啊……

  老杜按事先与媳妇说好的,生平第一次“打的”去找她。花了24块钱,可老杜说,他心里头别提多高兴了。车子开在北京的二环路上,他的两眼只顾直勾勾地看外面,恨不得把一切新鲜感受都印到脑子里。

  杜:一年多没见媳妇了,我发现她变了,穿着打扮和说话都像个城里人了。当天她就和我说,大城市可和乡下不同,各方面都要注意,乡下的那一套,在城市根本不受用。由于老乡都给我联系好了,第二天我就“上了岗”,一个月300块钱,在北京市新街口街道办事处保洁队工作,干的就是保洁工作。我说的“保洁”是好听话,别人都管我们叫“扫大街”的。

  “扫大街”的日子开始了……

  由于在家务农,老杜根本不把城里的这点扫垃圾当回事。可是,想要把工作干好,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能蛮干,要有计划有主次地扫。什么时候先扫哪儿,再扫哪儿,是很有讲究的,得在工作中慢慢摸索出经验。但是,老杜也随之遇到了烦心事,比如路边停着一些车辆,司机们在小吃摊吃饭,有些人并不配合清扫工作,不把车挪开。有人说:“你不就一个扫马路的,有啥了不起”。还有个别店铺的营业人员故意将垃圾倒在街上,还说:“我们不乱倒(垃圾),你干什么?

  老杜也因此心烦过。

  可是,他转念一想,什么工作都要有人干,什么工作都有委屈。别人瞧不起自己,但自己要瞧得起自己。于是,老杜下了决心,他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皮鞋打得贼亮,头发梳得齐齐,衣服也是连洗带烫的,再加上刚学来的文明礼貌用语,别人果真还敬他三分。

  从此,老杜又变得快乐了。

  环卫工人的工资待遇低、工作条件艰苦、职业病多、住房条件差是多年以来存在的问题,对此,很多城市都给环卫工人长了津贴。以新疆为例,今年6月,新疆环卫工人每月工资将不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其中乌鲁木齐市环卫工人月均工资将逐步达到600元以上。

  更是值得称赞的是,河南省郑州市还评选出“首席环卫工”。一些城市也纷纷设立了“环卫工人节”,将该节日定为每年的10月26日(1959年10月26日,刘少奇主席接见北京市掏粪工人时传祥)。以此增进广大群众对环卫工人的理解,争取全社会对环卫事业的关心和支持。种种迹象表明,环卫工人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与重视。

  于:您这保洁队,一共有多少人?负责多大面积的清洁工作?

  杜:我们保洁队一共有70来人,全是外地人。我们70人负责六条街的清洁工作,有二环路、西直门内大街、新街口北大街、德胜门内大街、鼓楼西大街、旧鼓楼大街。我们实行全天候保洁,但随手丢垃圾的人也是全天候的,总有人随地吐痰或乱扔废品。

  冬天,有人把污水泼在街上,结了冰,很难处理,我们就得拿小铁揪一块一块地铲干净。还有个别人在街上大小便,把刚打扫过的街道又给弄脏了。我们只能不停地扫、扫、扫,从来不和别人发生口角,毕竟在别人眼里,我们的地位是最低的。

  老杜管辖的这条街叫旧鼓楼大街,街道保留着北京老城的旧貌,四合院居多,但垃圾清扫工作并不容易,由于距离固定的垃圾桶较远,不少居民把垃圾倒在门口的树坑内,老杜就挨个树坑扫。这条街由9人清扫,白班是早5点到中午11点半;中班是11点到下午1点半;晚班是6点到晚上11点半。他说早班工作量大些,要扫树叶。

  下了班,老杜住在办事处安排的房子里,20个人15平方米,上下铺。被褥、生活用品都是办事处免费发放的。而且还安了两台洗澡的热水器,老杜说,条件很好。

  从刚开始来北京对一切都陌生,到现在对所管辖的街区门牌号如数家珍,老杜在生活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的眼界开阔了,他的语言变得更礼貌了,他的性格也慢慢地改变了。以前在家,经常因为乡里集资和农税的事和人吵架,现在一到北京,似乎所有的烦恼都瞬间消失了,他说他重新认识了自己,并且非常满足。

  老杜平时还收集废纸、塑料瓶,用卖废品的钱贴补零用。两年时间里,老杜的工资也翻了翻,现在能挣到580块。去年十月,他把闺女从四川老家接到了北京,如今闺女在北京一家餐馆当服务员。

  四川山区的一家三口,如今都闯荡在北京。在这里寻找自己的梦想,在这里与北京人水乳交融。

  老杜说,他已经攒了点钱。再干两年,就回老家。因为今年两会以后,农业税减了一半,毕竟是农民出身,还是惦记着家里那几亩地。

  出生在大城市的人,体会不到老杜一家人的快乐与艰辛。他们在北京感受到的,想必是这一生中最深刻的记忆。这些经历,会被老杜常挂在嘴边,回到家乡,当做传奇故事讲给一辈子没有走出过大山的人们。

  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但时代在进步,大家都文明起来,城市才会更漂亮。或许,我们更需要像老杜这样的环卫工人,通过优质的服务维护城市的形象,做一个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环卫工人。

  老杜说,他感谢北京,给了他一个更加了解自己的机会。他也很自豪,他来北京干的工作并不低贱,这是无比高尚的,因为他为北京城的建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是北京城的美容师。

  临走时,老杜嘱咐我们,等报纸出来了,要给村里的人寄去几份,让他们知道,咱给家乡人挣了光。

  
日立为中国全力以赴 免试入学读在职研究生
人大附中网校招生中 男科妇科疾病不用愁!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中超联赛重燃战火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央行加息在即?
我要买房有问必答
近期降价车型一览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话题:成吉思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