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天津流行“鬼屋”游 专家称有损身心危害社会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0日03:00 城市快报

  日前,本市一位赵女士给本报调查热线打来投诉电话,据她反映,最近她的女儿总是做恶梦,睡梦中还不时喊些“别抓我”的胡话。据介绍,在赵女士的一再追问下,女儿才说出实情,原来她一时好奇,不久前壮着胆子去了本市一家“鬼屋”历险,结果受到了很大惊吓,几天来恶梦不断。赵女士说,孩子不像成人,他们好奇心重但心理承受能力很弱,如果“鬼屋”在项目设置上超出了一定的“惊吓尺度”,很有可能对孩子造成难以弥补的心理创伤。

日立为中国全力以赴 金牌会员,免费游香港
联想打印机送电脑 男科妇科疾病不用愁!

  就此问题,“城市调查”记者进行了相关调查走访,并亲身体验了“鬼屋”所带来的“惊悚”刺激。调查中记者发现,对于这些名为“鬼屋”或“恐怖屋”的游戏项目,人们的看法不一:一些青年人认为,“鬼屋”是锻炼胆量、挑战自我的好地方;但也有不少学生家长表示,“鬼屋”历险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发育,有关部门应该予以规范。

  讲述“鬼屋”是勇敢者的游戏

  在本市一条繁华商业街上,一家“鬼屋”门口贴着一张广告宣传画,画上有一名无脚的白衣女子,她探身向前张望,一副很幽怨的样子。

  记者看到,此时很多人排队等候在“鬼屋”的入口处,他们大多是少男少女,其中也不乏几名孩子。一位服务员向他们叙述了一些注意事项,游览者便进入“鬼屋”,开始他们的历险。大约20分钟后,几名之前入场的青年男女惊叫着从“鬼屋”出口处跑出来,一位女孩被吓得花容失色,坐在一边频频抹泪。

  记者立即叫住了一名刚刚出屋的男青年小周,他向记者讲述了“鬼屋”历险的经历。

  “我们在屋中真的‘见了鬼’,一个样貌十分恐怖的‘鬼’总是如影随形地跟着我和我的女友,就在我们即将出屋时,‘他’还龇牙咧嘴地追着我们,真的好恐怖!”

  小周告诉记者,虽然自己胆子比较大,之前也有心理准备,但还是有些害怕。“毕竟这些鬼是‘活’的,而且我还担任着‘保护’女友的重任。但‘他’还是比较有分寸,看到你很怕,就会有所收敛。”

  对于“鬼屋”中的具体场景细节,小周却不愿讲述,他认为应该保留些神秘。“这是勇敢者的游戏,如果你从心底里就排斥和害怕,肯定会被吓倒,如果你镇定自若勇往直前,屋里的‘鬼’就不会再纠缠你,转而去吓唬别人。”小周略有感慨地说。

  走完全程者颁发徽章

  随后,记者采访了这家“鬼屋”的老板,他告诉记者,这家“鬼屋”是不久前刚开设的,屋内陈设都是从日本引进的,人物造型、布景、声音等完全模拟现实生活,所以会给游览者带来十分生动刺激的感觉。而且,如果游览者能够勇敢地完成这次恐怖的旅程,可以得到这里颁发的“勇敢者徽章”。

  亲历

  “鬼屋”里到底有什么,它究竟是真恐怖,还是说只是一个“噱头”而已,众多家长对它的质疑是否有道理?为了探究真相,记者亲自探访了一些“鬼屋”。

  吃惊房屋 无法让人“大吃一惊”

  据了解,本市不少地方都开设了这个名为“吃惊房屋”的“鬼屋”,单单这个名字就能勾起不少人的好奇心,而且《游客须知》中还这样“添油加醋”:“屋中有十分恐怖的场面,儿童及身体状况欠佳的游客不能进入。于是,不少好奇心强的年轻人便中了招儿。

  日前,记者亲身进入一家“吃惊房屋”历险,记者看到,小屋内的陈设较为完备,桌、椅、花盆、壁挂一应俱全,一盏小灯将屋内的一切笼罩在一片暗红色的灯光中。小屋正中间的地面上放着一条长凳,几名游客并排坐在长凳上,等待着游戏开始。

  不多久,小屋大门忽然关紧,屋内一片寂静,大家屏住呼吸,静候“吃惊”的到来。几秒钟后,房屋的墙壁及室内陈设开始朝一个方向旋转起来,感觉很像一个滚动中的铁桶,不过里面的人是静坐不动的。但是,由于乘坐者将滚动的墙壁当作参照物,所以身体也会下意识地随之倾斜和晃动,从而产生眩晕感,仿佛自己也在随着房屋滚动。

  看来,“吃惊房屋”正是利用了人在视觉上的这种本能反应而发挥其“恐怖威力”的,可以说,它考验的是人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一种应急反应,用“吃惊”来命名倒还算恰当。但令记者有些“失望”的是,“吃惊房屋”并未给游览者带来期望中的“大吃一惊”。

  音幻魔屋 音效令人毛骨悚然

  “4月13日,星期四,那天晚上雷雨交加,住在古堡里的一家人忽然无端死去,从此这里就出现鬼影……”以上表述已经让人感到后心发凉,可偏偏又身处在一个阴森的黑屋里,再配以惊悚的音效,可想而知会多么恐怖。据了解,“音幻魔屋”也是一个比较受欢迎的“鬼屋”,在本市多有分布。日前,记者亲身体验了一把“音幻魔屋”恐怖声效。

  当日,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等人走进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小屋,屋子中间摆着一张长桌,桌上放着十多个耳机,桌子正中摆放着一盏四角的日本式街灯,灯光惨绿,整个房间被一种诡异的气氛所笼罩……众人坐下后,按照工作人员的要求戴上耳机,还没等大家看清屋子里的环境,房里全部的灯忽然同时熄灭,所有人都陷入一片漆黑里。就在此时,耳机里传来一个女人的低吟,仿佛是在自言自语:“4月13日……今天晚上你会看见什么呢?”话音刚落,耳畔又传来一阵急剧的敲门声,紧接着是门“吱呀”开启的声音,紧接着是高跟鞋敲打地板的声音,仿佛有女子走进来,来到你的身旁放下茶杯,倒水……

  一切听来都是那样的真实,感觉就发生在听者的左右和身前身后。紧接着,脚下的地板强烈震动起来,那个不知道是死是活的女人声音反复在耳边响起,声调时而阴沉时而凄厉,墙上本已熄灭的灯盏忽然复明,忽明忽暗地闪烁,恐怖氛围被营造到了高潮。这时,人们终于承受不住,开始骚动起来。有人惊恐地用手抱住头,有人则干脆摘下耳机,有人甚至惊恐地叫出了声。大家都不知道这个女人的声音还要持续多久,一分钟都好像几年那样漫长。

  不知过了多久,大家耳边忽然听到那个女人说:“打开灯吧!”随后眼前灯光大亮,所有的音响效果全部消失,大家这如蒙大赦,“逃”也似地跑了出来。

  据工作人员介绍,该屋引进的是全套日本虚拟技术的声响效果,音像系统又采用了当今世界新声效果科技成果,能让人感觉身临其境。前来的多是年轻人,开业一年多来,生意一直很好,最多时一天能接待900多人。

  根据记者的亲身体会,这里的声音效果确实比较到位,听来让人毛骨悚然,成年人勉强可以承受,但对于孩子来说就不太适合了。

  调查:“鬼屋”为何受到青睐?

  “鬼屋”既然如此恐怖,为何还会有这么多人趋之若鹜,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它如此被人钟爱呢?

  游览者:享受恐惧是一种时尚

  “如今,体验恐惧、享受恐惧、娱乐于恐惧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时尚,我就是很喜欢屋里的恐怖气氛,越恐怖越刺激就越令人兴奋。”周延是一位公司职员,他的话道出了不少人的心声。

  周延表示,由于生活节奏紧张,工作压力较大,需要一种较为特殊的方式令自己释放压力,像“鬼屋”这类新兴的游乐活动不仅令人耳目一新,而且还给人一种征服的快感,玩惯了约定俗成的游戏,看惯了恐怖电影,亲自投身恐怖游戏当然是首选。“每当我自己勇敢地走出‘鬼屋’,便立刻感觉信心倍增,一天的劳累便烟消云散了。”

  “鬼屋”老板:娱乐是它存在的意义

  本市一家鬼屋的负责人张先生表示,鬼屋的存在不是以单纯的恐怖和吓人为目的,它存在的意义在于娱乐。

  张先生告诉记者,现代人承受地来自工作、生活各方面的压力较大,用于调节身心的娱乐项目有存在的必要。单纯的娱乐已经人所共知,“恐怖娱乐”作为一种新兴的娱乐项目很容易被都市人所接受,它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给人以惊恐和紧张感,更重要的是让人从中体会胜利感、自豪感、征服感,以娱乐为目的的恐惧是有益的。

  张先生说,虽然有些游客从鬼屋走出后仍惊吓不已,有些人还被吓哭,但是过后,回想起在鬼屋中的经历,感受更多的是自豪感,因为他们战胜了自己的胆怯。另外也有个别胆小的游客中途退场,但鬼屋中的恐怖对于他们来说仍是种诱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们还会再来挑战。“我曾经接待过好几位像这样再来挑战的游客,我很佩服他们的勇气”,张先生说。

  观点

  老师:衡量孩子勇气“鬼屋”不是标尺

  调查中记者了解到,虽然多数家长反对孩子去“鬼屋”历险,但也有少数人认为这时锻炼孩子胆量的一种方式。

  读者崔先生告诉记者,自从津城风靡“鬼屋”以来,上初中的儿子小刚多次要求去挑战,为了满足孩子的愿望又保证孩子的安全,崔先生便亲自带小刚来“鬼屋”探险。

  虽然崔先生捏了把汗,但儿子的表现很令崔先生欣慰,小刚拉着他最先走出屋子。小刚兴奋地告诉爸爸:“我已经长大了,以后遇到困难可以勇敢地面对。”

  然而,本市耀华中学、新华中学、第二南开中学的几位老师却均表示不太赞成学生参与这样的恐怖游戏。

  耀华中学一位老师表示,学生还属于生长发育期,心理承受能力有限,过早接触此类恐怖游戏不利于身心健康。“而且,我们进行的是唯物主义教育,来自鬼魂、幽灵方面的挑战过于唯心,家长也不该将参与恐怖游戏作为衡量孩子勇气的标尺。”

  新华中学和第二南开中学的老师则表示,虽然通过恐怖游戏可以感受到征服恐惧的快感,但遇到鬼怪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的,孩子在现实中要面对的,是与鬼怪毫无关联的其他困难,因此不能说征服了对鬼怪的恐惧就说明已经战胜了自己,孩子也不会因此就具备了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和决心。“战胜自己、树立信心可以用更健康有益的方式,把游戏作为锻炼方式不过是种借口,是毫无意义的。”

  专家:惊吓消解不当容易伤害自身

  天津市教育科学院心理学专家刘金明认为,以恐怖游戏消解日常生活带来压力的方式不甚妥当,如果游戏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够,恐怖游戏带来的惊吓有可能消解不当,这样就会对游戏者自身产生伤害。

  刘金明说,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一个比较敏感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孩子特别喜欢新奇的东西,表现自我的欲望十分强烈。而目前孩子和父母的沟通普遍不是很好,恐怖游戏便填补了这一空白。但是,目前我国对“恐怖玩具”和恐怖类游戏还没有出台相关法规进行界定管理,因此,对此类游戏或玩具所承载的精神内容并没有相关法规来规范和保障,对这些恐怖类游戏的“惊吓尺度”也没有一个严格的区分标准。“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工商法规目前所界定的‘假冒伪劣’、‘侵权’、‘欺诈’等诸多违规行为来界定这些产品均不合适。”

  “正因为此,目前恐怖游戏、整人玩具屡见不鲜。可是,恐怖惊吓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游戏的孩子如果经常受到某种强刺激,就会形成一定的条件反射,使他对某一特定事物过于敏感。例如,一个孩子在游戏过程中如受到带绒毛的‘恐怖玩具’的惊吓刺激,这种刺激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使他形成条件反射,日后他凡是看到带有绒毛的物体都会产生恐惧感。”

  刘金明告诉记者,众多青少年之所以热衷于“恐怖消费”,是因为他们从中能体会到一种愉悦和满足的感觉,但随着恐怖玩具的不断更新,“恐怖刺激”不断升级,青少年要达到新的“满足感”,就需要更强烈的“恐怖刺激”。一旦“恐怖刺激”无法满足需要,就会形成一种失落感,久而久之,青少年就有可能在现实中发泄,从而危害自身和社会。

  刘金明认为,要想让青少年远离这些恐怖游戏,就应该从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入手,使其对自身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此外,老师和家长应引导他们进行健康的娱乐活动,使其情感和能量得到渲泄。见习记者 安颖 记者 刘彩霞 记者 谷月 见习记者 艾春广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中超联赛重燃战火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央行加息在即?
我要买房有问必答
近期降价车型一览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话题:成吉思汗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