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中山广场凝聚历史的雕塑(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2日07:31 华商晨报
中山广场凝聚历史的雕塑(组图)
中山广场是全国惟一一座保存最完整的毛主席雕塑广场

中山广场凝聚历史的雕塑(组图)
建国前的中山广场

  资料图片
中山广场凝聚历史的雕塑(组图)
精湛的雕刻工艺

  本组图片由本报记者 吴章杰 摄

  一个伟人的巨型雕塑,一个经典的挥手姿势,还有众多活灵活现的浮雕人物的烘托,一座全国仅存而又被广泛熟知的广场,这就是位于沈阳市和平区中山路、南京街、北四马路三条道路交叉处的中山广场。在成为全国惟一一座保存最完整的毛主席雕塑广场后,中山广场的价值弥足珍贵。

  改造

  献礼国庆节

  中山广场始建于1913年,是沈阳市最早的广场。因为位于市中心位置,所以最开始被称为“中央广场”。由于年代太早,现在很难找到目睹过中山广场最初形象的见证人,不过,从各种资料来看,当时的广场,面积很小,倒是周围一圈的路很宽阔。广场中心立着的是一根从下到上逐渐变细的汉白玉柱子。当时的广场更多的是作为城市建筑出现,起到美化城市的作用。

  建国前,由于战乱滋扰,无人顾及到沈阳中山广场,风吹雨打过后,这座建筑似乎要自灭于世,这种局面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得到改变。沈阳各方面对中山广场的保护工作格外重视,从那时起,广场成为这座城市政治、文化活动的重要场地。

  今天中山广场宏伟壮丽的景观是在1969年进行的大型改造中奠定和形成的,而这次改造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纪念建国20年。当时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于是这次改造在现在看来最具历史性,也最有意思。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人告诉记者:“为了这次改造,当年沈阳军区政治部特意成立了一个‘毛主席塑像办公室’。因为林彪在1967年发出指示:大军事机关的大院和广场都要竖立毛主席像,所以中山广场改造最重要的项目就是竖立毛主席像和周围群雕。”

  现在走在中山广场上,人们会不由地赞叹雕像精湛的工艺,而为了完成这件艺术品,当年的付出是惊人的。据老人讲,毛主席塑像办公室由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任总指挥,从鲁迅美术学院和社会上调来了十多位艺术家组成创作组,这个创作组最后发展到七十多人。

  出现在群雕上的一百多个形象几乎都是写生出来的。创作组认为,人物的形象应该尽可能兼顾南北、老少、胖瘦,因而,从沈阳军区文工团演员到天津火车司机,都作为模特参加了这次创作。道具由部队提供,从最老的土枪到最新的机关枪,应有尽有。由于是十几个人集体创作,集体修改的,所以至今很难说这个群雕中的哪个部分是由谁完成的。

  1969年9月28日,这次有史以来对中山广场最大改造的一期工程竣工,第二年国庆节时二期工程竣工。

  2003年8月16日,中山广场开始了最近一次改造工程。这次没有对广场做大的改动,只是用还氧树脂红漆和玻璃钢给主席像添上“新衣”,广场内的人行步道铺设了花岗岩地砖,广场外围的人行道铺设了彩色方砖。很多人回忆说,去年10月1日,广场对游人重新开放的第一天,又出现了10年没出现过的拥挤场面。

  更名

  跟着时代的步伐

  如果随便问几个沈阳市中年市民“红旗广场在哪里?”他们肯定知道这是中山广场早先的名字。事实上,中山广场曾经用过很多名字,而“红旗”是这些别名中最为人熟悉的一个。

  1913年叫中央广场,到了1919年就被改为浪速广场。当时日本人控制了沈阳站以东大部分地区,浪速是日本城市大阪的旧称,拿来做了沈阳城内一座广场的名字,可见日本的侵略野心。“八一五”光复后,广场被更名为现在的名字———中山广场。虽然是在国民党统治时期起的名字,但是为了纪念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新中国成立后依然沿用了下来。

  直到1968年,受“文革”的影响,这一年国庆节前,中山广场被更名为“红旗广场”。家住和平区园路街道的刘贵芝老人对记者说:“广播当时说了好几天,反复强调中山广场被更名为红旗广场,还说是献给国庆节最好的礼物。到了国庆节那天,广场果真红旗招展,粗略数一下,至少插了50面。不仅广场换了名,连中山路也改名为‘红旗路’。”直到1981年这里又恢复了中山广场的名称。

  游行

  刻录国庆的影像

  中山广场曾经像一个巨型会场,大规模的活动都会选择在这里举行,而且参加人数众多,其中最重要一项活动就是庆祝建国。一位老人形象地告诉记者:中山广场游行时的口号声可以传到铁西广场。

  1949年10月1日,中山广场有了第一次国庆活动。据史料记载,当天许多沈阳市民举着自制的小红旗围住广场,久久不愿离开,歌声四处响起,入夜灯火通明,锣鼓喧天,秧歌队、宣传车络绎不绝。第二天,全市各界50万人再次聚集到中山广场举行大会,庆祝建国,领导人李富春、林枫、伍修权在大会上讲了话,会后举行了盛大游行。

  到了1959年10月1日,庆祝建国10周年,又一次50万人聚集到了中山广场。记者意外遇到了现在在沈阳市档案馆工作的梁女士,梁女士曾经亲历了那次欢庆活动。

  梁女士回忆说:“当时我上小学2年级,学校集体参加这次游行活动,要求穿白衬衫,蓝裤子。蓝裤子要有背带的,样式跟现在的孕妇装很像。当时所有活动都要求统一这样的着装,可是我家里却没有,于是我爸我妈从家里翻出了所有白布、蓝布,整夜没睡给我现做了一身。然后第二天才顺利地参加了国庆游行。”

  梁女士还回忆道,当年国庆游行,拿着红色皱纹纸编成的花,然后围着中山广场走了10多圈,喊了一些诸如“祖国万岁!”、“人民万岁!”之类的话,现在回想起来,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中山广场当时怎么能容纳下那么多人。

  1964年10月1日,建国15周年的日子,中山广场再次聚集了50万沈阳市民,不过这是这座广场最后一次容纳这么多人,盛大的节日游行活动为中山广场的历史写下了美好的一页。此后,广场中央立起了毛主席雕像,广场的巨型活动没有再举行过。然而,在沈阳市民心中,都会或多或少留下中山广场的国庆情结,同时也留下了中山广场情结。

  寻访当天,记者特意留意了中山广场的环境,发现一年前的改造成果保持的较好,色彩艳丽的雕塑、平整洁净的地面和休憩闲聊的老人是广场的风景,只是这里还没有为庆祝建国55周年安排什么活动,也没有进行特殊装饰,与国庆氛围比稍显寂静。

  不过,来这里参观的游客却络绎不绝,很多都是外地人,而且对雕刻的赞赏之声不绝于耳。在人们心中,中山广场仍然还是沈阳最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当然每个接受记者采访的人,都希望国庆节那天,中山广场能有活动,他们也愿意参与其中。本报记者 马光

  名词解释

  中山广场———位于沈阳市和平区,沈阳市政治、文化活动的重要场地,也是市区交通中枢,这里是3条主要干道的交叉点。

  毛主席塑像———耸立在广场的中心,总高近19米,塑像高10.5米,基座高约8米,宽11米、长23米,群像人高3.5米。整座塑像全用玻璃钢浇注(毛主席像原计划用不锈钢铸成),基座是红色花岗岩贴面。基座上原有林彪的题词:“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路线胜利万岁”,由铸铜后再贴金。1971年林彪出逃后便被拿掉。

  当时玻璃钢的造价很贵,而且也不知道它究竟能被保存多长时间,设计和施工人员是根据前苏联飞机上的材料来推测它的性能的。不过,地基的承重却是按铜雕和石雕设计的。整个雕塑的建造估计花了180多万人民币,周围环境整治也耗费了不少财力和人力,电车为之改道。其花费之巨、工程之大、历时之久,居建国以来城市雕塑之冠。本报记者 马光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甲午海战110周年
中国网球公开赛
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揭晓
法兰西特技飞行队访华
新一轮汽车降价潮
北京周边郊区秋日游
金龙鱼广告风波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我知道的中国监狱》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