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贪手记18:放?还是不放……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01日14:42 金羊网-羊城晚报 |
人物档案:陈锡华,男,广州市人民检察院反贪局检察官,从事反贪工作十年对贪官他常动情获得了感激全凭一个信字…… 办案是件苦差事,对我来说,它更像雕刻艺术品,只有用心了,就会发现乐趣。 办案中遇到的人,就像雕刻的石坯,最终能成什么样子,得看雕刻家的本领。办案也 一样,不仅要靠法律来威慑,以道理来说服,更要以感情来打动人。几年前,在查处省电力系统一副局长时,我就“动”了真情。这位副局长是北京一所名牌大学毕业,业务能力非常突出,年纪轻轻就身居要职。但他从小家庭贫困,不仅对钱看得重,而且很爱面子。审讯时,他给我讲了他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深深地打动了我。在学校,他总是最后一个去打饭,不仅为了获得便宜的饭菜,而且可以避开同学们的歧视甚至讥笑的眼光。那一刻,《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形象出现在我的脑海,我没想到,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了活生生的注脚。他虽是个高才生,但老婆却是个文盲,他们是同一个村子里的人,从小青梅竹马,他后来考上大学,但一直没有忘记在贫困农村过苦日子的她。毕业后,很多朋友给他介绍条件优越的对象,但他都一一拒绝,最终,他回到乡下把她娶到了广州。 有人说,检察官应该是硬心肠,不应该随意被打动。但对于这样一个具有可塑性的犯罪嫌疑人,说真的,我无法不同情他,更无法不挽救他。我和他倾心交谈,鼓励他正确认识自己的处境。现在的事实证明我当初的动情是正确的,如今他在监狱里改造得非常好。有一次在监狱看到他,他对我说:是你救了我!听惯了“是你害了我”、“出来后我一定会报复”之类的抱怨和威胁,突然听到这样一句感激的话语,我几乎当场落泪,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在那一刻凝固。 有时候,情并不一定只表现为感动,而是一种信任。 在侦查广州市某系统一宗窝案中,我们就感受到了“信任”的强大力量。当时,我们通过多方努力,找到了案件唯一的行贿人欧某。但他拒绝合作。失望的时候,欧某突然说第二天他有一宗非常大的生意合同要如期签约,否则将会带来巨额的财产损失和丧失商业信誉。他希望我们能让他回湛江签约,并保证第二天处理完公司事务后自动回来找我们交代清楚所有的情况,否则,他将拒绝任何合作。说实话,当时我们所有的办案人员都愣住了,这种情况还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遭。放还是不放,成了办案人员激烈辩论的主题。欧某是本案唯一行贿人,我们很担心他一去不回。 我考虑了很久:他是一个生意人,不可能为了本案而置公司和生意于不顾。如果不放,其抵触心理将会更强,对案件的突破毫无益处。最后经请示领导同意后,我们决定:让他回去签约。 那真是一个漫长的等待,第二天,我心里一直忐忑不安。到下午,我正准备给他打电话时,我的电话响了,是他!他感激我们不妨碍他做生意的同时,不仅详细地交代了其行贿的过程,还提供了一些新的线索。我们顺藤摸瓜,一举突破了此案,抓了一批贪污受贿的犯罪分子。 本报记者 胡军 实习生 尹辉 整理(侯颖/编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