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04日07:35 杭州日报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首要一条是必须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决定》明确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就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总的指导思想。确立这一指导思想,是由我们党作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党的根本宗旨和党在新世纪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是科学的、唯一正确的指导思想。

  坚持和贯彻这一指导思想,要牢牢把握“核心”、“关键”、“重点”、“基础”四个方面要素和内容,并当作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使之相互联系,互为条件,共同推进。

  第一,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指导我们党的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邓小平理论是在新的时代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第一次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这个基本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发展了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统一的科学体系,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是总揽全局、指引航向的东西,是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一切领域和方面的根本指针,当然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指针。第二,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

  这是因为:首先,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植根于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政治观点。毛泽东正是据此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规定为我们党的“出发点”。他并且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系统运用于党的全部活动,形成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使之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统一起来,成为我们党的最根本的政治路线和工作路线。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一再指出从根本上说,政治问题主要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定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并提出了“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重要论断。可见确定这一“核心”,是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价值观所要求的,正确地回答了为谁执政、靠谁执政和怎样执政这个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问题。其次,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毛泽东把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比喻为鱼同水的关系。邓小平讲过,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江泽民多次阐述过水能载舟又能覆舟、人心向背决定一切的道理。这就是说,能否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再次,执政党所处的地位和条件尤其需要处理好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所以,《决定》提出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并健全领导干部联系基层、联系群众的各种相关制度,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抓准了当前党内存在的一个最为突出和严重的问题,抓住了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

  第三,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重新确立了正确的政治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江泽民曾多次说过,当今世界各国之间,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并将长期存在,这种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的竞争,尤其是领导人才的素质和能力的较量。对于我们来说,这将是决定党、国家和民族在新世纪的前途与命运的竞争和较量。因此,我们党必须在充分肯定抓干部队伍建设的已有成绩和进步的基础上,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当前突出的问题有两个:一是一些领导班子整体素质不高,不少领导成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知识水平特别是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另一个是领导班子中年轻干部偏少,不利于顺利进行新老干部的交替和合作。所以党的干部队伍建设面临两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一是全面提高现有领导干部的素质,把县以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好;二是抓紧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努力造就大批能够担当重任的领导人才。这两项任务相互联系,密不可分,都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四中全会《决定》又强调了这个问题,并就如何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作了全面阐述。《决定》的主题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并提出了五个方面能力的建设,这是对党的总体执政能力的要求,而其主体之一是党的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其实质当然是提高干部的素质。正因为如此,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成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之举。

  第四,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总结历史经验尤其是“文革”的教训,高瞻远瞩地提出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而改善党的领导,除了改善党的组织状况以外,还要改善党的领导工作状况和领导制度。他认为在这方面存在着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家长制、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等现象,以及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这些弊端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如不认真改革,就很难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就要严重地脱离广大群众。为此,他特别强调制度建设的问题,深刻指出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邓小平这一从制度上建设党的思想,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提供一个崭新的思路,一直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所坚持并努力付诸实践。四中全会《决定》遵循十六大的既定方针,重申了这个问题并加以发挥。之所以把它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说到底就是因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第五,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的一切工作的落脚点。从现实情况看,我们党有数百万个基层组织,虽然大部分是好的,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未能发挥应有作用,缺乏以至丧失战斗力、号召力和凝聚力。我们党现在拥有六千多万党员,尽管这个庞大党员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但是确有相当一部分党员不能在群众中起先锋模范作用。执政党是由广大基层组织和党员组成的,如果基层组织和党员的素质差,谈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要“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并对农村、国企、机关、高校、社区等党组织分别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强调要“及时整顿软弱涣散、不起作用的党组织,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总之,“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决定》之所以把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道理即在于此。

  上述“核心”、“关键”、“重点”、“基础”四个要素和内容的有机统一,完整地构成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它充分体现了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深刻反映了共产党执政的内在规律,生动展示了与时俱进的创造精神。坚持这一指导思想,才能使执政能力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胜利实现它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工作部署。

  (作者系浙江省社科联名誉主席、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研究员)

  (雷云 杭州日报)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网游天堂2新增服务器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