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汉式”宗祠原是“番客”所建(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05日15:38 金羊网-羊城晚报
  黄埔区发现一西亚阿拉伯人后裔宗祠

  一间看似“汉式”的普通祠堂,原来却是“番客”后裔所建。近日,广州市第四次文物普查办公室专家组对黄埔区文物普查新线索进行核查时,为“蒲氏宗祠”正了名———该宗祠是西亚阿拉伯人后裔的宗祠,对研究中外文化交往、贸易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族谱“泄露”番客特征

  昨天,记者来到黄埔区黄埔街的珠江村,寻访这座“番客”宗祠。“龙从塞北”、“鳌占川西”———
“汉式”宗祠原是“番客”所建(图)
还没进门,这对不寻常的对联一下子吸引住记者的视线。宗祠保持完好,深二进,硬山顶,青砖灰瓦,木雕短柱,看起来与珠江三角洲常见的祠堂无甚区别,没有任何体现“异国风情”的地方。

  唯一能露出“端倪”的,是祠堂正中所悬挂的《蒲氏族谱》:无论是蒲氏的初太祖“玛稪阿”,还是其子孙“阿嘟嗻咭”、“啪”、“嗨哒耴”等,如此晦涩拗口的名字,显然不是中国人的。

  记者也发现,根据《族谱》记载,自蒲氏初太祖起,蒲氏四代都娶汉族妇女为妻。世代混血,加上世居广州,子孙早被“汉化”。

  专家为“番客”宗祠正名

  村中蒲氏后人蒲伯告诉记者,该宗祠建于清朝同治癸亥年,日军侵华时曾受损,1997年进行了维修,现作蒲氏族人喜庆和商讨大事之地。

  蒲伯说,就如祠堂门前的对联所说,家族里世代相传,都说蒲氏老祖宗是从“塞北”内蒙古迁徙而至,但来自何国,他们也说不清、道不明。

  黄埔区普查办的工作人员说,目前珠江村里姓蒲的人有200多名。由于该宗祠的建筑跟普通宗祠没什么不同,他们当初写的文物线索推荐意见是:“该处文物保护价值一般”。直到近日专家组对该宗祠进行核查时,才为这座“番客”宗祠正了“名”———蒲氏宗祠是西亚阿拉伯人后裔的宗祠。

  可能是古阿拉伯后裔

  专家组成员之一、广东文物专家黎显衡说,众多蒲氏后人中,以宋代的蒲寿庚影响最大,他祖籍阿拉伯,南宋时随其家人由广州移居泉州,曾官拜福建安抚沿海制置使、闽广招抚使,是宋元时期海外贸易活动中的重要人物。他经过调查发现,,建蒲氏宗祠的蒲氏族人与蒲寿庚同出一族,应该也是西亚阿拉伯人的后裔。据介绍,蒲氏一族的迁徙,是以广州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与变迁为背景的。从汉朝始,广州对外贸易繁荣,不断有外商到广州定居。这些“番客”尤以阿拉伯、波斯商人为多,大多聚居在城西南濠东岸番舶码头区的“番坊”里,即今光塔街一带。蒲氏就出自其中的“蒲宜人巷”,即今天的普宁巷。元代海外贸易中心移至泉州,很多番客便迁离广州,但还有一部分留了下来。黎显衡说,珠江村的蒲氏族人极可能就是当时留在广州并移居到黄埔的阿拉伯人后裔。

  本报记者周乐瑞实习生邓旭如通讯员丘秉春摄影报道

  (栩/编制)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网游天堂2新增服务器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