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反贪局长成贪官”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06日06:26 北京青年报 |
据新华社报道,最高人民检察院日前出台《2004—2008年全国检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提出要建立和完善“高级检察人才库”。对照《规划》的要求,当前反贪部门急需的四类人才,一是经验丰富、能够突破案件的侦查预审人员;二是具有现代管理素养、善于组织查处大案要案的侦查指挥人员;三是对职务犯罪规律特点和法律政策界限有研究,善于从全局研究思考问题的综合指导人员;四是运用专业知识和现代科技为办案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 最高检的《规划》对四类人才的描述,给人们的一个突出印象,就是当前反贪部门急需的是一些在侦查预审、侦查指挥、综合研究和技术服务方面的专业人才。可以肯定,在较长一段时间里,这些专业人才都是反贪部门所急需的,对这些专业人才的培养、引进、激励保障,将是纪检监察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 不过还应该看到,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以往对人才的考评,一般适用“红”与“专”两个标准,并且“红”在很多时候被列在“专”的前面,以显示其重要性。简单地讲,“红”是政治思想标准,“专”是业务工作标准,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现在我们比较多地强调干部的知识化和专业化标准,但“又红又专”作为一个传统的考评体系,在今天仍然没有也不会过时。具体到反贪部门急需的四类人才,在最高检的《规划》为他们列出“专”的标准之外,还需要从管理和制度的层面为他们列出“红”的标准。由于他们是检察人员,直接战斗在反腐肃贪的前沿阵地,所以为他们列出的“红”的标准,不但要求他们像一般干部和公务员那样奉公守法,清正廉洁,而且还特别要求他们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以追求司法公正、匡扶社会正义为信仰,能够无私无畏地坚持原则,自觉抵御各种诱惑,拒绝成为金钱和权势的俘虏。 在法治发达的国家,法官、检察官具有其他公职难以企及的崇高地位和独立权力,享有彰显知识与智慧以及终身任职等带来的尊荣,相应地,国家给法官、检察官制定了严格的“红”的标准,要求他们具有高尚的道德与高贵的良知。在中国,纪检监察部门也不是一般的公权部门,纪委书记、检察长、反贪局长也不是一般的领导干部,在反贪部门任职的工作人员,也不应该是一般的公务员。他们在查办贪污受贿案件的过程中,不可避免要接触到一些或位高权重、或身家亿万的当事人,一方面,这些人的贪鄙行径和奢华生活很可能会对反贪人员形成强烈的“刺激”,有人可能因此心理失衡;另一方面,一些被查办人员会不失时机地向反贪人员施放“糖衣炮弹”,企图把他们拉下水去为其所用。面对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反贪人员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反贪不成反成贪官”。他们只有不断砥砺自己的品格,坚守心中的道义和信仰,把自己锻造成“特殊材料铸成的人”,才能不辱使命,永不变质。 自五年前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局长罗辑因严重违反财经纪律被撤职以来,“反贪局长成贪官”的案例已屡见不鲜,仅最近就有贵州省检察院原反贪局局长刘国庆、江苏省检察院原反贪局局长韩建林、山西省太原市检察院原反贪局局长贾军英、湖南省邵阳市检察院原反贪局副局长李勇等反贪官员因贪污受贿受到查处。颇具反讽意味的“反贪局长成贪官”,既是严重的政治悲剧,也是沉重的人生悲剧。如何在强化反贪人员的专业标准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他们的政治思想标准、道德信仰标准以及心理素质标准,最大限度地避免“反贪局长成贪官”的悲剧,是摆在纪检监察部门和全社会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本报评论员 作者:潘洪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