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因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吞下590粒安眠药自杀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1日14:23 新闻晚报 |
58岁的何阿姨和丈夫至今也没弄明白:今年4月26日夜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令他们失去了心爱的女儿。 明明前一天还与母亲谈婚论嫁,怎么第二天下班回家后就悄悄吞下了590片安眠药? 昨天是“世界精神卫生日”,林家夫妇下午来本报,向本报记者沉痛表示,这件事情给了他们一个沉重的教训,他们也希望给更多家长提个醒,一定要从小关注孩子的内心成长。 事发日下班回家不开心 “前一天晚上她还问我鸡年结婚好不好,她谈了个男朋友,感觉还不错,准备要结婚了。”何阿姨万万想不到,第二天,女儿跟单位同事吵了架,后来单位领导和其谈了3小时的话,回家也没有跟父母讲话,吃了口饭就去睡觉了,然后就是死亡的结局。 何阿姨一直认定是单位领导给了林华强烈的刺激。但是林先生痛心地说,即使人家说了再难听的话,还是林华自己没承受住。后据单位领导称,只是谈些对工作对老人的问题,并没有激烈言词。那么林华究竟在单位遇到了什么不顺心的事? 林华高中毕业后,做过营业员,后来自学了大专,还参加了计算机等级考试。据其父母称,林华一直很要强。一年前,一个亲戚给林华介绍了她最后一份工作,是给一家高档物业管理公司当会计。她边学边做,4月份还自己报名考会计证书。4月18日她的笔记本上还记录第一次上课的笔记。 但林华在那里做得并不开心,算上经理,统共只有5名同事,人际关系却一直不是很好。其中一个前台和林华发生过几次争吵,4月26日那天,林华又和前台因为付款的问题发生争吵,之后单位经理叫林华单独谈话。因为谈得晚了,经理让林华打车回家,车费报销。何阿姨曾给林华打手机,她没接。男友发短信问她五一期间的放假安排,她也没回信。 母亲看到林华回来不开心,还问:“是不是单位里遇到不高兴的事?”但林华什么也没说。 领导:谈话进行得很正常 据林华生前单位领导周经理称,林华的办公座位就在他的对面,她在单位一直比较内向,不太合群,有时候会莫名其妙地对同事发火。后据其舅妈称,林华患有忧郁症,曾看过医生,并在吃药治疗。 4月22日,林华向单位提出辞呈,称路太远,要读书,所以不想干了。当时,经理没有同意。4月26日上午,林华又和同事发生争吵,周经理下班后约其谈话,告诉他要放开一点,物业是很辛苦的工作,不要想那么多。而林华担心自己的位置会被另外一个同事挤掉,周经理劝说:“你是我同学介绍来的,而且财务工作全部交给你做,自然是很信任你,不会给别人挤掉的。” 周经理称,当时谈话进行得很正常,林华没有异常表现。但后来林华称,明天不想再见到她们了,周经理也同意了其辞呈,要求其将财务工作移交一下,但林华移交了一半又不想移交了。当时天色已晚,周经理说,到月底还有几天,还是明天再说吧。就让其回家。不料,却发生了这样的意外。事发后,单位给了其家人2.5万元抚恤金。 人际关系困扰了一年 林华不是不喜欢她的工作。自从去了那里后,林华经常会记日记。“这个工作来得不容易,我一定要好好珍惜。”但是各种人事矛盾一直让林华觉得无法适应,直到她工作9个月后,她仍然在日记里写道:还没有进入角色。焦虑、困惑弥漫在字里行间。 林华父母称,林华经常回来说,单位账目乱得很,她觉得有问题。每天倒3部车上班,1200元的月薪,让她觉得疲惫。她对周围的几个同事也很有意见,觉得她们要么太俗气,要么太尖刻,她努力向领导靠拢,但是又经常事与愿违。 “待人接物方面太草率,不够热情,遇到害怕的事总是选择逃避,有事不请示,不汇报,总觉得领导现在变得对我爱理不理,真太抑郁了。今天到了这个地步,怎么才能扭转这个不利局面?” 她也时时提醒自己积极处理问题。每天上班时,她会在口袋里装小纸条,上面写着“微笑”“真诚”之类的话。“接待陌生人时,不要紧张,一紧张,注意力只集中在很小范围内,做事容易出差错。”“说话要温柔、随和,多关心点别人。” 但是林华最无法忍受别人嘲笑她:手脚那么慢,让公司养你!没人要的老姑娘!林华平时很少跟父母讲话,只有遇到这样最难受的时候,才跟父母倾诉。但这些话在林华的日记里只字未提。 在矛盾心情中工作一年后,林华在未告知父母的情况下,4月22日递交了辞职报告。但由于经理挽留,她又做了一天,但是隔了一个双休日,矛盾又开始激化了。 “从未感受内心快乐” 在林华最难过的时候,她也没有跟自己的男友通过一次话。甚至在日记里,对与男友的交往也只字未提。而在递交辞呈后的双休日,她还和男友一起去逛街。只是在和母亲说起来时,觉得自己比较闷,对方也是闷闷的性格,“勿灵咯。” 男友虽然有些不中意,但是年龄不断增长,也让她心中生出几分焦虑。而这些问题她很少跟父母讲,母亲包揽了所有的家务,连一双袜子都不让她洗,可是林华很少跟父母沟通,闷声吃完饭后就进自己房间。有时,她会质问父母:我是不是你们亲生的?为什么人家小孩都跟父母过,我18岁才跟你们生活?她在元宵节时写道:从来没有感到发自内心的幸福快乐,人生一片灰暗。 “还不是希望她有个上海户口,过好日子,将来我们回上海也有依靠。”何阿姨感叹,女儿不懂父母的良苦用心,而父母也看不惯女儿的很多行为。那内向的脾气、孤僻的性格、冷漠的举止,都让父母猜不透。外婆从小娇惯的教育让林华比一般小孩从小生活舒适,也比较晚熟。 “我们也知道和女儿之间有道鸿沟一直没有填平,这是我们的失职。”林先生感慨道,我们尽量满足她的物质生活,结果发现没用。心灵的关怀才是最重要的,父母没有做到从小引导其性格的成长,这是一个极其沉痛的教训。 注: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专家观点 注重孩子“挫折教育” “与上司的谈话其实仅仅是诱发事件,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人际关系冲突,但采取自杀行为的很少。” 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咨询研究室主任沈勇强称,林华的事件很明显是没有建立合理的心理认知结构,由于长期抑郁或恶劣心境,从而导致了自杀行为。 据介绍,抑郁人格特征,平时会觉得对生活没信心,遇到突发应急状态,会产生情绪失控,影响行为方式,产生“不如一死”的念头。林华当时产生的应急状态,不是愤怒,而是攻击,而且选择了攻击自己。 “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比如与领导冲突了,可以选择在领导情绪好的时候进行沟通,或者改变自己以求适应,或者退一步海阔天空。”沈勇强称,林华就是没有认识到事情其实可以换个角度看待。 他称,一个人的认知结构是从小逐渐积累而形成的。 健康的人格是非常重要的素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重视孩子从小的心理性格发展,增加挫折教育,不要总是功利地看结果,也要鼓励孩子经历克服困难的过程,学会如何正确面对挫折,这也是现代人需要不断学习的。 作者: 晚报记者王凤梅 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