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银杏吮吸“营养棒”治大病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5日02:01 辽沈晚报

  立刻注册新浪免费邮箱,激活1G空间

  昨日,一种名为“高密度营养棒”的特效药,在沈阳市园林专家的帮助下直接“喂服”给沈城街头那些萎靡不振的患病银杏树。

  这也是继三周前沈阳市邀请全国知名专家会诊银杏树怪病后,采取的有效治疗。但是具体疗效还要等到明年开春才能见分晓,因此关心沈城街头这些近百岁高龄“活化石”的市民们,还要等待一个漫长的冬季。

  七成银杏患了黄叶病

  为抢救沈阳的银杏树,在上月23日,沈阳市城建部门邀请北京、丹东、山东等5位在银杏树研究领域颇有造诣的专家,为患病树种现场把脉会诊。会诊的结果令人喜忧参半。忧的是,银杏树萎靡不振的原因有三方面:干旱缺水、盐分太多、土壤不透气,而这些原因的罪魁祸首就是汽车尾气、建筑垃圾、道路硬覆盖。喜的是,凭借银杏树自身顽强的生命力,尚未病入膏肓的树木还有救。

  目前,沈阳市栽植银杏树的街路和广场共有22个,总计栽植5000余株,主要集中在文化路、文艺路、和平大街等景观街路,树龄从几年到八十多年不等。这本该是城市的一笔财富,如今却成了市民的一块心病。一份来自沈阳市园林植保中心的统计数字显示:出现黄叶病的银杏树比例接近七成。

  专家妙手施治银杏

  已经找到了黄叶病的病因,同时也看到了治愈的希望。在上次会诊之后,沈城的园林专家们一直忙碌于寻找根治黄叶病的良方。

  昨日上午十点多,沈阳市园林植物保护中心的专家们带着许多稀奇古怪的工具赶到了文化路。最先接受治疗的是沈阳药科大学门前几株患病较为严重的银杏树。安装巨大钻头的拖拉机以及一大堆黄颜色、碗口粗细的柱状物全都集中在银杏树下,这引起了过往行人的好奇。大部分市民已经猜测到,这是给银杏树“配药”来了。

  在专业人员的熟练操作下,树根附近被巨大的钻头轻而易举地钻出4个1.5米深,直径12厘米的深洞。专家们计划采取这种最接近树根的方式,给银杏树“服药”。许多围观者这时候才发觉那些枯草一样的柱状物,原来正是专家研制的“特效药”。果然,工作人员将这些巨大的“药片”塞进了深洞,最后在洞口还盖上了通风的塑料篦子。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植保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广增在现场向记者透露,这些“特效药”其实是“高密度营养棒”,别看它们不起眼,可治疗黄叶病却有奇效。营养棒里富含磷、钾等有机肥营养素,混合有木屑、玉米秸。这样既可保证银杏树长时间得到营养,又改善了附近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通过同样的方法,专家们对文化路及和平北大街两侧枯黄的银杏树实施了紧急医治。

  入冬以前,其他地段的银杏树也将接受“治疗”。专家们认为,明年开春,就可以看到这些特效药的具体作用了。

  【新闻链接】

  读者送来救治良方

  本报此前关于沈城银杏树“病危”的系列报道,不但引起了全市读者的普遍关注,甚至引起了外市有关专家的注意。丹东市振安区林业局姜信清多次致电本报,并寄来了长达数千字的银杏树“病危”调查。希望凭借自己20多年来养护银杏树的丰富经验为拯救沈城的银杏树助一臂之力。

  姜信清提到,丹东市青年大街两侧同样也有枝繁叶茂的银杏树,可是后来因为大树周围铺上了方砖,银杏树长势明显不如往年。因此他认为,沈阳市如果能够在银杏树根部采取绿草覆盖,肯定会大有改善。

  他还猜测,上世纪90年代,沈阳曾经从南方引进不少银杏树。同一时期南方银杏树正在流行黄叶病(银杏叶枯病),那个时候,丹东市运进的银杏树就出现了同样的问题。加之常常会有“地老虎”一类的害虫混在树根泥土中一齐运到沈阳,这也可能成为树木根系被破坏的原因。幸好这些原因都可以根治。另外在丹东还出现过因为土壤缺锌造成的黄叶病。

  在丹东曾有这样的经验,栽一株银杏,栽一株桧柏,里面用水腊和连翘做篱,银杏长势很好。

  本报今日将把姜信清的调查,转交给园林部门,希望可以帮助沈城的银杏树安然度过此劫。 首席记者 孙泽锋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NBA中国赛即将打响
2004诺贝尔奖
雅尔北京音乐会
最新汽车降价信息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孙楠2004上海演唱会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姚明首部自传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