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兵法》网上现身 真假古兵法再起波澜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5日03:52 新闻晨报 | ||||||||
晨报记者李锐 近日,一部名为《孙武兵法八十二篇》的古兵书,在时隔8年之后再次引起公众关注。随着部分文章在网上现身,《孙武兵法八十二篇》的身份真假之争又起波澜,而作为兵书原稿的持有人,西安古兵学研究会会长张敬轩再次成为整个事件的焦点。 据悉,在8年前,当部分文章首次公开发表时,有关《孙武兵法八十二篇》的身份真假,曾引起众多专家的巨大争议,最后导致支持、反对的双方专家诉诸法律,但兵书的身份
“争议”兵书现身网站 在西安古兵学研究会的网站上,晨报记者发现,数幅关于孙武兵法八十二篇研究本的照片,赫然张贴在网站的首页上,照片中并附有八十二篇的部分原文。 据悉,《孙武兵法》又称《孙子》、《孙子兵法》,一般认为是春秋末年孙武著,为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备的军事学著作,被尊为“兵经”。一般来说,《孙子兵法》共13篇,全文大约5000字,而孙子,姓孙名武,字长卿,是春秋末期齐国人,生卒年不详。 关于《孙子兵法》的作者和成书年代,自宋代以后就争论了千余年。现在,学术界普遍认为,《孙子兵法》一书系孙武亲著,成书于春秋末期,但不排除在流传过程中有后人窜入的个别字句。1972年4月,山东银雀山汉墓出土一批汉简,其中有关于《孙武兵法》的内容。 1996年,张敬轩先后公开发表了两篇文章,是其持有的《孙武兵法八十二篇》的部分原文、而现存《孙子兵法》13篇中又没有的内容。此文一出,《孙武兵法八十二篇》引起世人关注,但由于其内容中均有出土汉简的所有内容,因此,争论便由此而生,焦点之一在于八十二篇是否存在抄袭的可能。 一块金砖换来珍贵兵书 “这本书,是俺爷用一块金砖换来的!”谈起该书的来历,张敬轩操着一口浓重的陕西话告诉晨报记者。他透露,在20世纪初期,爷爷张瑞玑从北京到陕西韩城上任,走到陕西五台县黄河边,夜宿一村落,从村里的一位老人手中见到此书,便以一块金砖购买下来,从此得以保存流传。 张敬轩说,关于该书的来历,都是从父亲那里听来的,父亲研究后认为该书著于秦汉时期,而父亲已于1972年去世。 1996年,张敬轩先后发表该兵书中的《行空篇》、《九夺篇》两篇文章,随即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甚至被一些专家斥为“伪书”。为此,张敬轩专门赶到北京,找到了国防大学的房立中讲师,房是国内研究古兵学的专家,同时担任鬼谷子研究会秘书长。张敬轩透露,经过鉴定,房立中认为该书是秦汉时期的作品,而且八十二篇的说法有历史记载,内容与公认的13篇说法相符,所以认为该书是真书。 持有人不能肯定真假 “13篇的内容全部散见于该书。”在电话中,张敬轩语气十分肯定。他一直认为现在公认的《孙子兵法》13篇,只不过是该书八十二篇的精简本而已。张敬轩举例说,“13篇”中的第一篇《计》的“兵者,国之诡道也”,在“八十二篇”中用了6篇的篇幅解释“道”的问题;在“13篇”的《作战》篇说到“兵贵神速”只有简单几句,而“八十二篇”中用了9张篇幅,并总结了52条作战失败的原因、32条作战胜利的原因。 张敬轩说,“不能排除八十二篇可能是解释之作的说法。在先秦的历史记载中,目前未找到关于八十二篇的记载。但在《汉书·艺文志》中,有‘《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图九卷’的说法。” “在山东银雀山汉墓中,目前已经整理出了15篇兵书,而不是13篇。”张敬轩透露,“还有其他与兵法有关的篇目未能整理出来。”由此,张敬轩认为,《孙子兵法》应该不止13篇。 “我现在不能确定它的真假。”对于兵书的身份,张敬轩直言不讳,“所以,我现在把它公布于众,让社会来进行研究和评价,它是否是一部有价值的秦汉时代的兵书。” 有关专家表示异议 “假的,肯定不是秦汉年代的书籍。”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副会长、原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吴如嵩将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1996年我就听说了这本书,后来从专业角度对文字、纸张进行鉴定后得出了结论。” 他说,根据历史记载,在西汉以前,只有见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称作“十三篇”,与今本篇数相合。而关于《汉书·艺文志》中“《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图九卷”的说法,吴如嵩表示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孙子的学生、后人对《孙子兵法》的阐述、解释和发挥;另一种可能是按照字体大小,13篇为竹简,而八十二篇为帛书。“但是,这些说法都没有得到证实。”他说。 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副会长于汝波则对此态度谨慎,他表示得等到八十二篇的研究本全部公布出来后,才便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