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亩效益1570元是怎样创造的?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5日08:00 哈尔滨日报

  立刻注册新浪免费邮箱,激活1G空间

  收获的季节出了奇迹,刚刚建立不到一年的南岗区万亩种植园实现产值3413万元,平均亩纯收入达到1570元,比园区外的土地高出近4倍。

  同样是种地,差别咋就这么大呢?

  请来企业,实现了健康流转

  南岗区农林局局长韩良芝介绍说,土地分散使用、家庭式小规模经营、市场信息不灵是长期制约土地产出率的关键因素。南岗区万亩种植园之所以请企业来种地,其目的就是要破解这一束缚农业生产发展的难题。

  据了解,南岗区万亩种植园共引进14家农业企业,他们以每亩260元的价格租用了红旗乡农民耕地,一租就是27年(第二轮土地承包期已过三年),租赁费一次付清。

  农民一次获得土地27年的收益,他们一是用这笔钱开发了新的就业门路,比如东升村家家建起了大棚搞食用菌种植,成为闻名的蘑菇屯。二是又有不少农民回到自己的土地上打工,人均年收入四五千元,远远高于过去的农业生产。

  请来企业,汇聚了资金人才

  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政府有限的资金投入,对于过去的农业生产来说是杯水车薪。而请来企业后,情况立即有了变化。韩良芝说,建立万亩种植园,政府只投入1000多万元,而企业的投入是3000多万元,是政府的3倍多,而且今后20多年的时间里,企业是土地投入的主体,这样的高投入必然是高回报。

  “没有科技就没有精品,没有专家就没有财富。”这几乎是社会各界的共识。然而,科技如何注入农业、专家怎样进入田间,却是多年难有起色的挠头事儿。如今请来企业种地,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万亩种植园里,没有市场的产品不上,没有专家的指导不干,达不到绿色食品标准的不生产、不能形成综合能力的项目不选,成为企业的自律。韩良芝说,万亩种植园里,已聘请了30多位省内外知名农业专家,已推广了先进实用技术138项,转化新的科研成果156项,开发优质农产品135个。

  请来企业,孵化出了多种模式

  记者在万亩种植园中采访,发现很多生产模式其实就是一层纸,捅破这张纸也就轻易地掌握了这门生产技术。

  比如,玉丰公司的米—菇生产模式,其实就是传统的间种模式,每隔两垄种4垄玉米,只不过间种的不是庄稼而是香菇、平菇等食用菌,玉米给食用菌提供阴凉的生产环境,食用菌为玉米提供有机的营养物质,从而实现米菇“双赢”,亩纯效益1900多元。菁菁公司的特种玉米种植,与早矮阴作物马铃薯、甘蓝等立体种植,利用光合作用的时间差、空间差提高了种植效益,比常规种植玉米增加效益800多元。而像绿色实业种植的有机油豆角、玉米等,就是按照有机食品标准进行加工生产,产品全部出口,油豆角一亩地收入1万多元。

  韩良芝把这些操作简单、农民一看就会、一点就通的高新技术称为“傻瓜技术”,而恰恰有不少打工农民就是冲着这些傻瓜技术来的。东升村村民何常春把土地转包给食用菌企业后,又来到企业打工,“偷艺”后回村建立了食用菌大棚,现在每年净挣3万多元,并建起了一个蘑菇生产专业协会。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NBA中国赛即将打响
2004诺贝尔奖
雅尔北京音乐会
最新汽车降价信息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孙楠2004上海演唱会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姚明首部自传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