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昌都城乡见闻录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5日10:15 中国西藏新闻网

  立刻注册新浪免费邮箱,激活1G空间

  编者按: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区经历了“一个转折点、两个里程碑”,进入了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从城镇到乡村,处处呈现出喜人的变化,高原大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本报今日推出《走藏东,看变化——昌都城乡见闻录》,以小见大,反映我区特别是农牧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充分反映了我区各级党组织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切实加强党
的执政能力建设所做出的努力,展现了我区基层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勇于实践的崭新精神风貌。

  在美丽富饶的三江大地,无论是在金沙江畔的牧场,还是在怒江河谷的农庄,都能切身感受到这片热土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城镇面貌日新月异,广大农牧区欣欣向荣,三江儿女精神焕发……

  10亿元打造昌都新城镇

  近年来,昌都地委、行署先后投入10多亿元进行城镇改造和建设,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的8个建设项目也已于2002年全部竣工。这些项目的建成使用,使昌都城镇增添了浓厚的现代气息。

  在昌都旧城改造建设中,昌庆街实现了传统与现代、古老与时尚的完美结合,2001年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69岁的拥宗老人回忆说,过去这片城区的房屋杂乱无章,拥挤不堪,根本没有什么给排水设施。现在居民们都住进了宽敞、舒适的新房,拥宗全家也搬进了184平方米的新居。泽仁拉姆老太太今年已经67岁了,她们家原来住在夏通街,离城镇较远,购物、子女上班都十分不便。自从搬到昌庆街后,原来的一切困难全解决了。她高兴地说:“现在,再也不用担心家里突然来了客人没菜招待了,只要从楼下的餐馆叫几个菜,一切问题就都解决啦。”

  看看农牧区新气象

  前两年记者在昌都县有名的手工业村温达岗采访时,发现当地群众最喜欢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经济频道的有关报道。现如今,在昌都农区,电视、广播已经走进寻常百姓家。在地区小康文明示范村吉塘村,记者了解到,每天看电视、听广播几乎成了当地人的一种生活习惯。当记者问及当前国内国际有什么新闻时,群众说得头头是道。

  富裕起来的藏东农牧民感受着现代文明带来的实惠。记者到距昌都镇最远的边坝县采访时,正好赶上草卡镇文化站对外开放日。文化站藏书虽然不多,种类却很齐全,各种杂志、科普读物、农技书籍、文学名著应有尽有,进出文化站的农牧民群众络绎不绝。记者采访一位名叫罗布的青年农民,他深有感触地说:“现在种田、经商、养殖,都离不开科学知识。党和政府为我们建起了文化站,给我们提供了学习的好机会,村民们的科学文化素质,一天比一天高。”在以农业为主的江达县波罗乡,记者深切感受到群众学习科技的强烈欲望。每到播种季节,群众都要到乡政府去,主动了解有什么新的良种,“灭草灵”也在当地普遍使用。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使当地的粮食产量由原来最多亩产100公斤左右增加到现在的350至400公斤。

  今日纳西村

  如果想对藏东农牧区的经济社会生活作进一步的了解,不能不去昌都农村的典范——芒康县纳西村。

  在纳西村,良好的生活环境和闲适优越的生活条件给人印象颇深。如今,绝大多数人家已实现了住房和畜棚分离,人畜饮水分开,家家有环保厕所,庭院整洁有序、花香扑鼻。全村205户人家,家家有彩电,自来水也已接进各家的厨房;全村40%以上的农户家里拥有两部大彩电和洗衣机、冰箱、饮水机、程控电话等。不少家庭冬夏客厅分设,装饰高雅华丽,现代家用电器一应俱全,生活颇具现代气息。

  生活质量提高了,村里对教育的投资也加大了。纳西村盐井小学和盐井中学,都以良好的教学质量、高比例的巩固率和升学率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由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信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在纳西村蔚然成风,科技对全村农业经济的贡献率已提高到70%以上。

  西藏日报

  作者:闫恩泽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NBA中国赛即将打响
2004诺贝尔奖
雅尔北京音乐会
最新汽车降价信息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孙楠2004上海演唱会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姚明首部自传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