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大工学生明日出发参加南极科考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0日00:36 半岛晨报

  大连理工大学电信学院自动化系2002级研究生董西路明天出发去上海,在本月的25日,他将和其他科考人员一起,乘雪龙号科学考察船去南极,这是中国科考队第21次考察南极,也是董西路第二次踏上极地之路。昨天,刚刚准备好行装的董西路接受了记者采访。亰

  董西路今年24岁。2003年7月到9月,董西路参加了中国第二次北极科考。他在北极科考期间,配合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学院李志军教授等北极科考大气-海冰组专家及其他各国科
考队员,完成了长周期冰站海水温度剖面观测项目,实现了我国在北冰洋海冰上布放GPS阵列零的突破。

  这些连续、系统的观测数据为研究海冰本身的变化及其与大气、海洋相互作用过程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董西路还协助中国科学家获取了8天海冰表层变化过程精度达到毫米级的连续数据,取得了国际上尚未报道的精确数据。

  “我想这次我能顺利去南极,跟在北极的表现有关系吧。”董西路说。

  本次南极考察董西路将在那里呆上151天,他的主要工作是负责海冰剖面温度采集,这依赖于理工大学计算机控制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的相关系统。

  “我想我不会寂寞,因为没有时间寂寞。”董西路笑着说,工作往往是突如其来的。“去年在北极的时候,曾连续工作三昼夜。”那一次,考察队突然下达通知,决定选择一块厚3米、面积约300多平方公里的巨型浮冰作为长周期冰站。时间紧迫,为了不影响后续工作的开展,董西路必须立即对温度测量模块、传感器等设备进行连接、调试,做大量的设备安装、调试工作。

  董西路说,北极的寒冷让他这个生活在北方的人也感到可怕,工作难度可想而知。“但最危险的还是北极熊。当时没觉得有多可怕,当我们完成任务撤走后的第三天,我们所在的冰面上就出现了北极熊,现在想想都后怕。”

  这次到南极考察,董西路做了充分准备,他说,上船后将和外界失去联系,所以准备工作一定要非常细致,在设备的准备上,连一个螺丝都不能少,整个工作是很繁琐的。

  “参加北极科考使我开阔了眼界,亲身、近距离感受到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同时也看到了我国与发达国家在高精尖设备和技术水平方面存在的差距,这些更激发了我求知的愿望。”董西路说。

  董西路觉得科考对自己的人生态度也有很大的影响,“在北极与科学家近距离接触,让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如我们学校的李志军老师,他事无巨细,亲历亲为,通宵达旦的工作态度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在北极期间,考察队还举办了近30场学术报告和科普讲座,让董西路感觉受益匪浅。

  董西路说,通过参加中国极地科学考察,他感觉到目前学生面临的最大的竞争不仅仅是学好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于创新。

  首席记者辛敏娟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NBA中国赛打响
协处罚国安罢赛事件
北京新交法听证报告
考研大讲堂 报考指南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京城劣质楼盘备忘录
调查:南方周末创富榜
安妮宝贝笔记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