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飞碟”叫板安徽农民 刘辉要去找其探讨业务(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2日05:52 青岛新闻网 | ||||||||||
34岁的刘辉在一家澳大利亚驻青机构工作,他对记者说,自己在上大学的时候虽然学的是纺织专业,但自己一直对研制飞行器有着浓厚的兴趣。“我从小就喜欢读科幻小说,当我第一次从科普读物上发现了‘飞碟’的外形后,我就开始痴迷,幻想着有一天将自己制造的‘飞碟’发射升空。”刘辉说到这里,拿出了自己设计出的“飞碟”图纸,记者看到刘辉设计的“飞碟”外形如同草帽。 刘辉解释说,以前,美国、法国的一些发明爱好者也造过“飞碟”,但他们的飞行原理是采用喷气反推的方式将“飞碟”推上天空,但这种“飞碟”的耗能量是惊人的。“我设计的飞行原理是通过‘飞碟’的环状飞行翼急速旋转后形成的上下气压差让它升空,这种飞行方式耗能低、安全、速度快。” 刘辉偶尔发现了安徽萧县农民杜文达投资50万元造“飞碟”的消息,他仔细阅读了安徽人制造飞碟的原理后大吃一惊。“他们制作的‘飞碟’其实就是我制作设计图的翻版。”刘辉说,自从他1998年发明了升空“飞碟”后,利用了四年的时间申请了国家专利,但因缺少资金,一直没有开始制作。 昨天,当记者告诉刘辉杜文达也获得了国家专利的消息后,他立即来了“精神”。“我和杜文达的发明肯定各有千秋,我已准备去趟安徽,当然不是为了阻挠杜文达制造‘飞碟’,而是求证他的发明经过,并传授我的制作方法,共同让我们制造的‘飞碟’早日升空。”刘辉拿出他的国家专利证书对记者说。 (记者 徐勇摄影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