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机构精简任重而道远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5日07:46 哈尔滨日报 | ||||||||
本报记者杨兴文 上月底,我市全部免征农业税试点工作在双城结束,全市免征农业税工作全面展开。 全部免征农业税,首当其冲的是乡镇机构要改革,乡镇干部要分流。按照“撤庙撵神”的原则,双城将乡镇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分别精简了25%和30%,共分流人员545人。
新的机构开始运行,但并不等于乡镇机构的改革已经结束,其改革历程任重道远。 “一下子轻松了,反倒不会了” 全部免征农业税,使乡镇干部一下子从“要粮(农业税)、要钱(收费)、要命(计划生育)”的重压下解脱出来,反倒不知如何是好了。一个党委书记把当前乡镇干部的这种心态概括为“减负过快”。 全部免征农业税后,保留下来的乡镇干部干什么,的确是个问题。 过去乡镇干部的主要工作是整钱,体制决定没钱就得受穷、甚至关门。原双城市跃进乡,就因为干部整不到钱,整个机构就剩下一台车3个人(书记、乡长加司机)。而现在完全变了,农业税不收了,因此给乡镇财政收入造成的缺口,由国家通过转移支付的形式给补上。最难办的事儿不用办了,还有啥活儿了? 实质上也真的没啥了。过去,教育是乡镇政府的一块心病,免征农业税前后,这一问题也基本收回县里解决。交通、治安、工商、税务、民政及农业生产等其他方面,也大多由县里的各个部门、龙头企业及经济组织包办了,即使不包办,限于能力乡镇也只能是配角。 “乡镇=信访办”,这是记者到基层采访的感受。乡镇领导们说,当前最主要的工作是解决农民因土地纠纷的上访问题,他们也承认尽管这类问题复杂,但总会有出头儿的时候,比起“三要”来还是轻松得多。 面对当前乡镇干部的轻松状态,双城市“税改办”的负责人说,乡镇机构改革的目的是减员增效,如果仅仅是把一部分干部通过某种方式供养起来,就与改革的目的相悖,在新的形势下,县里应尽快制定新的考核制度。 双城镇党委书记刘建章不同意“轻松”一说。他认为,乡镇领导不要也不应该把乡镇政府降为“办事处”,在免征农业税后,乡镇政府的职能必须遵守市场原则做出调整,由注重微观管理向宏观的指导转变,由催种催收催缴向为农民提供生产销售等信息的全面服务转变,这绝对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 扎不了根儿,分流人员就会随风摇摆 记者在双城市有关部门了解到,此次分流的545名乡镇机关干部,有260多人被安置在新成立的公司,从事农业生产资料营销、农产品销售和劳动中介服务,其前提是“三年内保留工资,三年后逐步脱钩”。除去退休退养的还有一部分干部被分流到村屯及乡镇派出所当辅警等岗位。 原来是堂堂的乡镇干部,一下子被“开除”出了政府大院,巨大的落差让谁也难以接受。为了他们自身利益,曾劝阻农民上访的乡镇干部也加入了上访队伍。乡镇机构改革的难点在干部分流,分流干部的生存状态则是此次改革成败的标志。 “虽然在派出所上班,但总梦见乡里,真盼望着有一天回到政府去。”在一个乡的派出所,分流来当辅警的小王对记者说。 小王不一定非要回去,但他的心态却是多数分流干部的代表。然而,这样的机会不多,他们最大的希望就是有一天乡镇政府能扩编。 从乡镇机构改革的历史看,这样的机会不是没有。2000年前后,乡镇机构曾有过精简,但后来还是没有精简好,又进来大批干部,以至于今天再精简。有这样的先例,就会有摇摆的心态,分流干部扎不了根儿,分流的工作就不能说完成。 分流的心态不稳,干买卖的又如何呢?双城市“税改办”的负责人说,与其他重新上岗的干部比,这部分人的问题最大。 首先,由乡镇支持成立的公司,跟以前“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乡企热十分相似,其浓厚的行政色彩可能造成公私不分,公私不分的公司能赢利吗?如果把买卖做亏了还由乡镇“包葫芦头”,还莫不如直接养这些人算了。问题的严重性不言自明,但鼓励干部分流,作为政府总要在资金、财力上有所支持,但支持不能背包袱。不少乡镇领导对此信誓旦旦。 其次,三年后企业没干好,这部分人真的能脱了钩吗?不脱钩谁出钱养着他们?看来乡镇机构改革的成本,不只是可预见的三年,而是应有更长时期的思想准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