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农民工市民化途径是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8日04:31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20世纪80年代,全国各地开始出现民工潮。据统计,目前我国有1亿左右农民离开了世代生活的土地,进入城市成为农民工。如今,这些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现状如何?他们能融入城市生活享受到平等的“市民待遇”吗?农民工市民化的途径是什么?

  昨(27)日,由省社科院、本报编辑部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都农民工社会支持系统项目”联合主办的“农民工市民化途径理论研讨会”上,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华
东师范大学、北师大等院校的社会学家与我省专家聚集一堂,关注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商讨相关对策。

  制度创新是关键

  现状由于制度性因素,农民工很难融入城市社会

  许英明(省社科院研究生部)据我们调查,农民工大多没有节假日,虽然与城市市民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但无论在工作、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居住环境、身份权益等方面,都与市民存在很大差异。在城市,他们的公共生活空间极少,很难融入城市社会。由于制度性因素,农民工仍持有农业户口,大部分既没有被城市社会保障体系所覆盖,也难享受到城市的各项社会福利。

  观点明确政府管理、服务“移民”的职责

  郭虹(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农民工市民化已成为推进城市化进程中不得不重视的社会问题。帮助农民转变为市民,必须要有制度创新。政府要把农民工视为“移民”,明确政府管理、服务“移民”的职责,在政府设置负责“移民”的工作机构,并按照国家法律制定本地“城市移民”再生法规,保障移居本地农民工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帮助他们能及时得到城市政府为其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各项公共服务,如子女教育、医疗、救助等。

  在移民机构为城市“准市民”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政府也要为他们培育“社会资本”,即帮助他们建立起新的人际网络和与城市各种公共组织的联系网络,帮助农民工从生活和文化层面上更好地融入城市和社区,完成市民化过程。

  产业结构须升级

  现状农民工首当其冲成为城市廉价劳动力

  陈映芳(华东师大社会学系教授)1990年代以来,城市中出现了经济高增长与城市居民失业率并存、大量国有企业职工与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竞争就业的特有现象。农民工首当其冲成为廉价劳动力,一些人的劳动时间大大超出劳动法规定,劳动安全缺少保障,有的还被收取暂住费、计划生育管理费、城市增容费等不合理费用。

  观点产业结构升级,带动农民工市民化

  刘渝阳(省社科院产业经济学硕士)农民工问题本质是农民问题,农民工市民化必须要过“素质门槛关”,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能给农民工市民化创造条件。市场大量需要的是技术工人而不是“劳力”,适应新的产业需求的农民工,才能为自己的市民化消费买单,成为真正的市民。

  黄进(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经济学硕士)大量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承担着家政服务业。目前,我国的家政服务业处于“简单劳务型”的初级层次,但家政服务已出现向“知识技能型”、“专家管理型”发展趋势。政府应将家政业纳入国家发展计划,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保护家政服务员的权益,从而带动农民工市民化。

  教育培训是根本

  现状农民工及其子女教育状况堪忧

  林睿(北师大信息科学院)眼下,农民工普遍只有小学和初中文化,在劳动力市场上,他们无力以技术优势参与就业竞争;在城市,受欢迎的农民工子弟校举步维艰。

  观点农民工市民化的根本解决方案是教育培训刘世杰(省社科院西部大开发研究中心研究员)帮助民工子弟校成长,是西部地区解决教育资源不足的重要途径。应加大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和财政转移支付。同时,给予政策扶持,更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办学,尤其要限时解决民工子弟校的“准生证”和学生的“毕业证”,加快民工学校的“合法化”进程。此外,关注农村教育条件的改善,关心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让西部农村走出贫困代际传递的恶性循环。

  刘渝阳农民工市民化的根本解决方案是教育。也就是说,要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和农村成人教育。要给农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的机会,由国家补贴、资助、保障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其文化素质,才能真正帮助农民工市民化。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是农民工市民化的现实路径选择,它能使农民工适应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进入城市与市民公平竞争。本报记者徐虹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超俱乐部酝酿大变革
中国国际通讯技术展
北京新交法听证报告
南方周末内地创富榜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凤凰卫视中华环姐大赛
高峰那英情感风波
狼的诱惑-终结版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