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明天是你们遗弃我的日子我们陪你一起寻亲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8日06:36 都市快报

  编者的话

  85100000值班室,是快报和读者交流的一个主要窗口。

  透过这个窗口,我们每天注视着社会上的人和事。在这里,我们和读者一起感动,一起愤怒,一起排解宣泄或悲或喜的情绪,一起努力解决各种各样的难题。

  有时候,我们会有心无力;不过,我们一定会尽心尽力。比如今年7月6日的一个电话,小孟要找31年前亲手抛弃她的父母。茫茫人海,毫无头绪……

  7月6日

  一个电话

  明天就是你们遗弃我的日子

  记者王家屏

  7月6日9:04,85100000接到一位孟姓女士的来电:7月7日就要到了,31年前的这一天,我被亲生父母遗弃,后来被人捡起来送进孤儿院,再后来,现在的父母亲收养了我。

  我一直怀疑自己的身世,去年,我从养父母口中得到证实,我不是他们的亲生女儿……

  我女儿已经5岁,做了母亲后,寻找亲生父母的愿望一天比一天强烈。昨天晚上,我一夜没睡好,终于鼓起勇气,拨了你们的电话。

  31年前,社会大环境还处于混乱的状态。当初父母扔她的时候,除了给出了她的出生时间,其他什么线索也没有。

  不过,小孟在电话里的那句话———“明天就是你们遗弃我的日子”,真是让人听得心酸感慨,我下决心陪她一同寻亲。

  7月7日

  爸爸妈妈

  你们在哪里

  记者王家屏

  第二天,也就是7月7日第5版的显要位置,是一篇名为《今天是你们遗弃我的日子爸爸妈妈你们在哪里》的寻亲报道。

  小时候,小孟隐约听到小伙伴们说她是“抱养来的”,但每次说起此事,父母亲都坚决否认。

  和其他女孩子一样,孟读书、长大、工作、成家,直到做了母亲。养父养母也退了休,帮她带孩子。

  去年下半年的一天,母亲一边管着4岁的外孙女,一边和女儿聊天。小孟突然问了声:“姆妈,我是不是抱来的?”

  母亲望着女儿的眼睛,沉默片刻:“是的,你也成家做了娘,该告诉你了。”

  在杭州市儿童福利院,工作人员帮她翻出当年的记录:

  1973年7月7日晚上11点多,杭一棉的几位机修工人下班,厂门口突然传来婴儿的哭声,婴儿穿了件俗称“田鸡皮”的小衣服,脚上套着一双破鞋子,身上还有一张黄纸条。工人们把孩子送到附近的派出所。第二天,民警把孩子送到儿童福利院。几个月后,一对夫妇收养了这个孩子。

  这个孩子就是现在的小孟。在那张只有练习本一般大小的发黄纸片上,蓝色圆珠笔写着一行字:“同志:因家里困难,没有办法,小孩生于1973年四月初七赶谢”。

  纸片上书写工整,好几个字用的还是繁体,感谢的“感”写了个错别字,估计文化程度不高。

  报道结尾,小孟要求表明寻亲的动机:只想见见亲生父母,并不想打乱亲人的生活。

  7月7日

  可能是我姐姐

  记者王家屏

  报道见报当天不是我值班,但心里一直惦记着寻亲反馈的情况。我不时跑到值班室查询热线信息库,对自己说要放宽心,31年前的事情哪能马上搞到线索?

  吃过中饭,同事在值班室大声叫我。有消息!

  萧山黄先生说,小孟有可能是他姐姐。“我父母说年份是对的,但是日期不对,我姐姐是11月出生的。还有那张字条不是黄色,是红色的。还有我妈妈让我问一下这个‘田鸡皮’的小衣服还在不在,如果在的话,她一看就知道了。还有就是她的左手臂上或者在额头上面有个红色的胎记,麻烦你们和她联系一下。”

  但小孟确实是5月份出生的,有派出所笔录为证。另外,她的胎记在前胸。

  此后两个多月,再没有一个和小孟有关的电话。

  我打了小孟的手机,她也在宽慰自己,说不定亲生父母根本就不是杭州人,也许是坐火车乘汽车路过,就把她“放”在那里了。

  电话那头,我能真切感受到小孟的苦涩、辛酸、失望。

  9月30日

  已经错过一次

  这次不能再错

  帮办员郦荣林

  转机出现在9月30日中午11点。那天,接待室来了一位大伯,他手拿快报:“我是来找女儿的,就是7月7号那天的事情。”

  大伯姓吴,发根发白,60出头的样子。“过去,我们已经做了错事,其实我们心里一直很内疚。现在孩子为了找我们,还登了报,我们不能再错了。”

  早上,他特地赶到儿福院,但那里的同志说不能向他提供任何信息,怕弃儿的养父母知道了有意见。

  说起当年遗弃孩子的情况,吴大伯热泪盈眶。

  当时,他爱人沈大妈是知青,吴大伯人又不在杭州,再加上沈大妈大出血,家里穷,而且吴家有喜欢儿子的老观念,他们已经生了两个女儿。沈大妈没和吴大伯商量,就把三女儿放在杭一棉门口。

  选择杭一棉,考虑到那里女工比较多,她们一定会把孩子带回家抚养。当时天气有点热起来了,就给孩子穿了件小衣服,还有张写了出生时间的纸头。

  临走前,吴大伯问我:“我的两个女儿身高都在1.6米左右,体重50公斤左右,小孟是什么个头?”

  小孟高1.62米,体重50公斤。

  10月4日

  血型不作依据

  只有亲子鉴定

  记者王家屏

  10月4日,我请小孟下班后马上来快报。看了吴大伯夫妇的回忆和吴一家人的照片,小孟问我:“我和他们像不像?哪里像?”

  “不能说是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但你和沈大妈的肤色、脸形,特别是颧骨,非常像。”小孟带走了照片。

  晚上,她联系上我:“我是B型血,他们是什么血型?”两天后的早上,吴大伯拿来验血报告。吴大伯:A型;沈大妈:O型。

  我和小孟都以为,A型和O型的父母怎么可能生出B型的女儿呢?

  吴大伯说:“这几天,我到浙一、浙二几家大医院都去问过了。医生说,光对血型是不能作为依据的,只有亲子鉴定才能说明问题。”

  将信将疑的我到网上一查,果然,A型和O型的父母有1/4的几率生出B型的子女。

  在萧山上班的小孟听到这个消息立即打的赶到快报,说很想见见吴大伯和沈大妈。

  10月18日

  快报值班室

  她是不是不想认我

  记者王家屏

  10月18日下午,小孟取来被遗弃时留在身边的生辰字条的复印件,和吴大伯沈大妈相约快报值班室。

  “为什么沈大妈看我一眼,就低下头,话好像也不太多?她是不是心里很矛盾,其实是不想认我的?”小孟心里七上八下。

  我替她分析,“哪个亲娘舍得抛开自己的女儿呢?这么多年,她肯定时不时地念叨,又不能说,毕竟,孩子是她去放的。”

  10月22日

  吴山茶楼

  鼻子眼睛开始比对

  帮办员郦荣林

  22日晚上,小孟在吴山茶楼和吴大伯夫妇第二次见面,吴大伯两个女儿也参加。

  茶楼里,大家从眼睛、鼻子开始,一点一点进行比对。

  吴大伯的两个女儿和父母一样,非常希望小孟就是她们的三阿妹。“我们自己看,总是不准的,要让外人来看看”,性急的大女儿还叫来了朋友阿明师傅。不明情况的阿明师傅实话实说:“真是太像了,你们姐妹很像。”

  晚上10点钟,双方还有说不完的话。茶楼领班应我的要求,延长包厢时间。临近午夜,小孟和吴大伯夫妇下定决心,去做亲子鉴定。

  昨天下午,小孟又打来电话:“明天上午8点半我们去做亲子鉴定,你也来吧。”

  好啊,但愿小孟和吴大伯沈大妈能梦想成真。鉴定要一周以后才有结果……

  (都市快报)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超俱乐部酝酿大变革
中国国际通讯技术展
北京新交法听证报告
南方周末内地创富榜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凤凰卫视中华环姐大赛
高峰那英情感风波
狼的诱惑-终结版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