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18岁儿子为筹钱给同学过生日当掉家里摩托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8日09:10 南方日报

  事 件

  要钱不成把家里摩托当了

  前天中午,记者在东莞东城花园新村碰到一对夫妇正在责备他们的儿子。父亲吴先生称,儿子阿丰向他要钱不成,私下把家里买了一年多价值近万元的摩托车拿去典当行抵押
了。吴先生替儿子赎回摩托车,但想不通典当行怎能在没有家长陪同的情况下接受中学生的物品抵押。

  要钱不得当了摩托车

  吴先生夫妇俩一边教训着自己的儿子阿丰,一边用带着浓厚东莞口音的普通话对记者说,儿子阿丰今年18岁,上高中,向来喜欢结交朋友,也经常在外面请请客。吴先生每个月都会多次给阿丰零花钱,每次至少都100元。

  上个星期,阿丰突然向吴太太提出要900元,准备去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同时买些秋天衣服。吴太太当时身上没有那么多的现金,也不赞同儿子一下子就要这么多钱,因此拒绝了阿丰的要求。没想到阿丰趁家里人没注意,把停在院里上班用的摩托车推了出去。

  吴太太接着说:“平常阿丰这个孩子在家里还算听话的,我以为阿丰是骑着摩托车出去兜风,想不到阿丰会把摩托车拿去典当。”

  “我当时确实是要用钱,才想出把摩托车拿去抵押了。”阿丰红着眼睛、低着头像是自己觉得很有道理似地说,“摩托车当时当了钱但不敢花完,是准备过一两天凑齐钱就把车拿回来。”吴先生用白话再次大声责骂阿丰,阿丰不敢出声了。

  家长质疑典当行接受学生抵押

  前天中午,吴先生夫妇拉着阿丰,拿着当票、户口本等证明文件去典当行交赎金把摩托车赎回来。

  吴先生对记者表示虽然当初摩托车是买给儿子上学用的,阿丰也经常用,但是现在是吴先生上下班的交通工具。车是赎回来了,但吴先生想不通,典当行在没有家长陪同的情况下接受学生的物品抵押。吴先生气愤地告诉记者:“当时阿丰是作为一个学生去典当行抵押摩托车的,典当行就不应该接受阿丰的抵押。”

  不合常理但却合法

  记者向典当行了解情况时,该典当行一位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典当行是在看了身份证和摩托车发票后才接受摩托车的抵押业务,在一般情况下他们典当行也不会接受学生的抵押业务。

  记者向一些行业人士咨询了相关的典当业务知识,东莞市洪福典当行胡经理告诉记者,按我国相关法规规定,只要是成年人,能提供相关的有效证件(比如,我国公民身份证、户口原件等)、典当物品合法证明(比如典当物品的购买发票)和能证明物品是典当人本身的,典当行就可以接受典当业务,阿丰,有自己的身份证,车的发票上写的是阿丰的名字,因而典当行可以接受这笔业务。不过按常理,典当行不会接受中学生的抵押业务。

  调 查

  有身份证学生也能当东西

  类似的情况在典当行中是否常见?典当行又是如何看待前来典当的学生哥呢?记者昨日采访了事发典当行,并就以上问题同时走访了市区内多家典当行。

  证件齐备即可典当

  位于花园新村附近的该家典当行,铺内停放着10余辆遮住车牌号码的摩托车。该店负责人江先生对记者表示,在前天退当之前自己根本不知道该名顾客的身份是学生。

  在江先生提供的业务表上,记者见到了前天事主退当的记录:“摩托车,2000元,赎回”,意即押价2000元的摩托车退当。但遗憾的是,记者未能在业务登记表上得到事主的任何资料。

  江先生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典当行记录详细资料的是典当票,但一旦退当,典当票也就同时送还给顾客。店里面登记的只是具体的业务内容,并没有留下顾客的个人资料。

  据江先生介绍,遇到典当摩托车时,自己一般会要求顾客提供全部的车辆证件、税费手续和本人身份证。在判断以上几个因素均属实的情况下,典当行才会接受这笔生意。因此,不管是不是学生,只要手续完备,都可典当。

  不会考虑家长是否同意

  不过,江先生也表示,典当手续相当严格,使得许多学生典当东西,要比瞒着家长卖掉东西困难得多。在他印象中,从开业至今学生典当仅此一例。

  江先生的这一说法,在记者随后的走访中得到了证实。未成年的学生由于没有身份证,往往无法达成典当交易。但是记者在走访中也发现,对于学生瞒着家长典当,这种行为是否合适,许多典当行都明确表示不会关心,更不会过问。

  记者以顾客身份暗访了一家典当行。当典当行负责人得知记者无法提供身份证时,立即拒绝了交易。当记者提出驾驶证和车证可以证明身份时,该负责人语气坚决地说,没有身份证什么交易都不能完成。

  大多数典当行表示,只要有身份证,有合法的手续证明,交易就可以完成。即使是学生,只要不是未成年,有身份证,一样可以。有典当行甚至表示,学生是否征得家长们的同意,并不在他们考虑之内。

  更多学生选择甩卖

  “典当太麻烦了,我们同学手紧的时候,都是在网上把自己的手机、MP3等低价变卖套现的。”昨日,记者了解到,网上低价甩卖才是众多学生找钱的热门选择。

  昨日,在一名高二学生的指点下,记者先后登录了几个大型网站和社区的网上二手货专卖区,发现相当一部分卖主都是大中学生,而且交易商品都比较便宜。一名刚刚卖了一部二手手机的王同学告诉记者:“二手货专卖区真好,缺钱的时候,你可以把自己的随身听、商务通,甚至日剧VCD等等低价甩出去,等有了钱了,又需要这些东西的时候,你可以到这里再低价采购。有钱就买,没钱贱卖,这种生活方式很受学生欢迎。交易高峰一般会出现在情人节等节假日前后。”王同学的室友告诉记者,每逢节假日、同学生日等,同学都会聚会,在这个时候,很多同学除了送礼之外,还在服饰等方面攀比,“总之是花钱的时候到了,问家长要不到钱的时候,通过二手专卖区套现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评 论

  告“败家子”们的一封信

  亲爱的“败家子”或准“败家子”们:

  很荣幸能够这么堂而皇之骂你们一回,但既然是败家子,你们本应受骂。因为,这个世界可能本来没有贫穷,但败家的人、不劳而获的人、挥霍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贫穷和饥荒。

  其实,不管你是小学生、是初中生、是高中生、还是大学生,无论你的言行叛逆到何等极致,在成人们眼中都无非是小孩子不成熟的表现。但是,天上永远不会下传说中的钱雨,地下没有开不尽的宝藏——就算有,你也未必挖得到——那么血汗钱的来历就不明而喻。因此,青春不可肆虐,金钱不可挥霍。

  所以,当你还没在社会立足、没有真正通过自己的劳动而获得收入时,你们花爸爸妈妈给的每一“毫子”之前,是否可以想象一下,爸爸妈妈是在怎样的季节怎样的车站用怎样的目光,送你踏上这理想中的征途的。

  当然,对于那些生活无忧又富足的人来说,也不能再拿解放初期“艰苦朴素”的精神来衡量你们的思想品德。

  在这里,我只想告诉你们,钱赚来就是要花的。但花钱的前提是你可以赚到钱。

  很显然,你们当中的多数人大把大把扔出去的钞票并非自己的劳动所得。当然,你们有许多家庭条件颇好,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家有钱当然是给我花的。对,我当然没说你父母辛辛苦苦赚的钱要给我花,只是看你要怎样花这些钱。

  首先,不能享乐。影视剧里的富家少爷的生活所有人都羡慕,但是请注意,那些角色百分之八十都是反面教材,另外百分之二十是为了追求影视剧效果要求。作为一个正常人,除去正常的生活费用,学习费用,在你有能力供养自己的无数无理要求前最好收起你前卫反叛的心。再富有的家庭也禁受不起败家子的糟蹋。

  其次,不要随波逐流。隔壁买了台车,你也琢磨着弄台玩玩?你这台可能就是你老爸呕心沥血三四年的全部积蓄。

  再次,交了男/女朋友,不要觉得自己有了所谓责任,开始义无返顾地为对方买单。有人说过女生最喜欢看自己男朋友掏钱包的姿势。谈恋爱是吧?谈的是爱还是钱?是爱。在你无法为自己的行为生活负责之前最好不要在花钱上把你的责任找齐。钱不是你的,你也就没义务去养活任何人。不要被寄生虫的概念迷糊住。要是觉得钱多就在父母结婚纪念的时候买份大礼孝敬二老。你只是帮他们花了他们省了一辈子却十分该花的钱而已。

  当然,有资本,可以花!但只要花得尽人意、饱暖、安康、舒适即可,一铺张浪费,一攀比求荣,就显得伤风化,败学风。如果你还是学生的话,我要告诉你,学生毕竟是学生,没有自己自足的独立经济来源,过早涉入纸醉金迷的社会大染缸毕竟是不可提倡的。老一辈所说的“败家子”在当今的社会仍然大有人在。

  以玩乐为主,不顾父母钱财来得是易是难,那是不孝。

  你们的朋友:听我解释

  各 方 看 法

  教育部门

  阿丰的例子不具代表性

  市教育局办公室林副主任表示,阿丰的事情在东莞学生中并不具有代表性,教育局之前没有接受过这样的事情反映。但他也认为,学校应不断加强学生德育等方面的教育,减少像阿丰这样的事情发生。

  学生

  反对vs理解

  王同学(女,初二):我不赞同这种做法。做为学生,给同学过生日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应该适可而止,不能做这种对不起父母的事情。也许这位同学考虑到了还要把车赎回来,才选择了典当,而不是直接卖掉,但是如果他把当车得来的这些钱花了,又要从哪里找钱把车赎回来啊。当票是有期限的啊。

  李同学(男,大一):我理解这位同学的做法。父母平时对我们的生活太不熟悉,每个月就给那么一点零花钱,还以为我们现在的生活跟他们学生时代一样。现在过生日已经超越了生日本来的意义,变成一种交际手段。大家通过互送生日礼物来增加感情,增加理解。人家邀请你了,到时候你没有钱,两手空空的去,那像话吗?要知道,朋友能邀请你参加他的生日聚会,那是瞧得起你。父母不给钱,那我们只能想办法搞钱了。

  家长

  教育+自省

  齐女士(期刊编辑):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我们家长应该检讨一下自己。我认为孩子绝对不是偶然走上这条路的。很多时候,孩子问我们要钱,我们连问都不问就给他了,其实在这个时候,家长可以给他钱,但是也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告诉他赚钱的艰辛,让他花钱的时候不会大手大脚。如果每次要钱都很顺利,一旦有一次你不给他,他肯定会有想法的。古人说,子不教,父之过。我认为孩子做出每一件比较出格的事情,父母都应该从多方面考虑,帮助孩子及时改正错误。

  周建元(茶叶商人):这种孩子之所以会这么做,我觉得最主要的问题可能是家长太溺爱了,平常要什么就给什么,孩子根本不知道钱是怎么辛苦赚来的,所以他才敢这么大胆。另外可能还存在一个沟通问题,平时家长如果没有及时和孩子沟通生活或者学习等等问题,很容易出事,毕竟孩子还小。不过这件事也给我们这些当家长的敲了一个警钟,认真对待我刚才说的那些问题很重要。

  专家视点

  教条式的勤俭教育没有效果

  曾锦华(广东省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我认为这个案例只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它反映了现实中的一些人对生活的放纵欲和享受欲放大了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这件事首先反映出来的一个问题是消费观念畸形发展,生活给予阿丰的观念就是享受很重要,年轻人觉得自己的消费是对的,他们消费得心安理得。第二个问题是现在的一些家长的某些做法误导下一代。比如有些家长,孩子要什么他就给什么,他们在潜意识里,觉得孩子只有花点钱才“够派”,不能让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差,这种意识很大程度影响了孩子的消费观念,他们可能觉得他们的要求都可以得到满足,这是家庭背景造成的悲哀。第三,学校的教育可能也出现了问题。现在的学校教育,尤其是节约观念的教育,是教条式的,是当成政治任务来认识的。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从根本上来说是无法做到真正的勤俭的。因此,家长的个人行为引导非常重要,学校的勤俭教育也要改善。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家长要做的,最关键的不是呵斥孩子,而要让他明白为什么错了,或者为什么花钱是对的,为什么花钱是错的,这样才能治本。

  家长溺爱导致心理失衡

  刘建中(东莞市委党校副教授):我最近正在做一个青少年心理失衡方面的课题研究。你们说的这个案例中,孩子最后之所以走进典当行,我觉得跟孩子的心理失衡有关。当前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对孩子溺爱有加,结果使孩子心理迷茫,想要什么就必须得到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孩子变得相当偏执,这种情况让人担忧。对于这种情况,事情已经发生了,最终也没有造成太大损失,家长不应该简单地打骂孩子。我认为学校和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引导。如果引导不好,孩子可能就不是典当摩托车那么简单了。引导的方式多种多样,现在很多学校都配备有心理咨询室,可以让这些比较任性的孩子接受心理老师的帮助。

  律师说法

  典当行无责任查顾客是否学生

  雷建国(广东中亚律师事务所律师):对于本次典当的合法性,我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考虑:一、这个孩子是否年满18周岁,未满18周岁的,在法律上被视为限制行为能力的人,如果这个孩子没有满18周岁,那么这次典当应视为无效。二、摩托车行驶证上的名字是否是这个孩子的名字,如果不是,典当也无效。三、是否去车管所登记。如果没有去登记,就不构成典当。四、典当所得金额和物品本身价值之间是否显失公平。我国现在还没有《典当法》,所谓的典当,能当多少钱,都是根据民间的约定来给的,一般都是物品本身价值的一半或者三分之一。

  周望辉(广东海联泰达律师事务所律师):只要这个孩子年满18周岁,有身份证,并且能证明摩托车的所有权属于他自己,不是非法途径而来,典当行在法律上就应该没有过错。至于典当行收一个学生的当品合理不合理,这个就很难说,典当行也没有责任去查这个孩子是不是学生。另外,孩子偷偷把老爸的摩托车拿出来,那是他们家庭内部的事情,与典当行没有什么关系。

  老师说法

  攀比心理在作祟

  潘高峣(南城中学校长):发生这样的事情,是攀比、怕丢面子的心理在作祟。这个孩子平时的家庭教育可能效果不大好。这件事情也对老师和家长提出了要求,对家长来说,要教孩子怎样过一个有意义的生日,没有钱的时候,可以勤工俭学。对于老师来说,要教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友谊观。要让学生严格遵守学生守则,强化法律意识,不管摩托车是家长的还是别人的,偷偷拿走都是不应该的。

  家长和孩子缺乏沟通

  俞宗友(东方明珠学校执行校长):事情的变化总是从量变到质变,孩子肯定一直在慢慢发生变化,到最后典当家长的摩托车,这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我觉得发生这样的事情说明家长平时对孩子的变化了解得不够,家长没有及时发现发生在孩子身上的这种变化,家长和孩子平时沟通的有效性、针对性较差。同时,也说明家庭和学校的配合不够,很多孩子在学校表现一个样,在家里表现又是另外一个样子,家长和老师没有及时进行沟通。造成这样的结果,应该说。家长和老师都有责任,当务之急是找出深层次的原因,搞清楚孩子为什么这样,他当时是怎样想的。然后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改正、提高。

  专题策划 周智琛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周智琛 南小渭 林声蛟 廖奕文 插图:晓苏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超俱乐部酝酿大变革
中国国际通讯技术展
北京新交法听证报告
南方周末内地创富榜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凤凰卫视中华环姐大赛
高峰那英情感风波
狼的诱惑-终结版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