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安徽农民想造飞碟 为寻求认同参加珠海航展(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8日12:59 北京青年报
安徽农民想造飞碟为寻求认同参加珠海航展(图)

安徽农民要造飞碟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安徽省宿州市萧县有一位农民叫杜文达,他仅拥有技校文凭,却一门心思要研制一种能载人的交通工具“飞碟”。从去年开始,他倾家荡产个人出资40多万元,加上20多个追随者共筹资74万元,到目前陷入了经济困境,连儿子上学都要借钱……他的故事经央视播出后引起舆论哗然,一些航空业内专家认为“他的‘飞碟’充其量只是一个小制作”,“如果没有足够的技术支持和经济支持,实施难度很大”;还有人认为,“投资者的钱有可能打水漂”。

  为了走出困境和在舆论压力中证明自己,杜文达决定带着“飞碟”小模型参加11月1日在珠海举行的“中国国际珠海航空展”。

  要造可以升空可以潜水的载人工具

  安徽农民杜文达要制造的“飞碟”是这样的:一种多功能的载人交通工具,可以平稳地升空,安全地降落,能以任意角度转向和前进,甚至还能潜水。主要用来缓解大城市里的交通。

  杜文达的想象非常大胆,听起来有点像是白日梦,但杜文达可不是做做白日梦而已,他要将它变为现实。虽然他只有技校文凭,也遭到过妻子的反对;虽然他已掏空了所有积蓄,孩子上学的钱都是借来的;虽然北航能源与动力学系

  的一位教授说“杜文达的飞碟也就只是升空罢了,要想左右平飞或者拐弯盘旋什么的,那是万万不可能的”;虽然媒体这样描写———“40个农民凑了50万元,支持他造‘飞碟’的事更为这个神话添加了几分悲壮的色彩”……

  但是杜文达从来就没有后悔过。他坚定地对记者说,“按照我的理论制造的‘飞碟’模型早在2002年就已经飞起来了,我觉得再把握好发动机功率、材料强度和外形工艺等几个重要方面,这试验应该能成功!”而给杜文达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支持的人说:“现在社会上追求物质利益、满足现实、缺乏想象能力的人到处都是,而像杜文达这样的人不多了,———所以我要支持他。”

  “有些人的藐视伤了我们的自尊”

  今天,杜文达等一行4人将赶赴珠海,参加每两年举行一次的“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杜文达告诉记者,“本来到珠海参展不在计划内,但现在我们缺乏资金,又面临着社会舆论的压力,所以希望通过参展,遇到认同我们的合作者。”

  自从10月初央视的记者采访过杜文达以后,他和他研制中的“飞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舆论压力,“有不少人是鼓励我们的,也有一些是藐视我们的,他们觉得,农民信息最缺乏、资金最薄弱,能做出什么好东西来?资金肯定会打水漂。说这些话确实有点伤我们的自尊。有几天,我们觉得呼吸都困难了。”

   “在精神和经济双重压力之下,我们重新理顺了思路,决定赶制小模型准备参加11月1日在珠海举行的‘中国国际珠海航空展’,寻求合作和认同。”

  已花掉了40万元积蓄

  杜文达说自己11岁通过一本科普读物迷上了碟形飞行器,但长大后从事的工作跟“飞碟”相差太远———从萧县技校毕业以后,1990年他被招进当地的煤矿,跟着师傅做机电维修工作,后来因技术过硬,被徐州苏北机械厂聘用做技术员。但是制造“飞碟”的梦想一直没有泯灭,为了多一点时间研究,他去帮人做装潢。

  一个合作者高峰说,杜文达虽然只有技校文凭,但他在机械方面有天赋,“1995年,他发

  明了‘矿山筢片自动拧织机’,获国家专利后卖给了江苏的一家企业,挣了18万元;2002年9月,他又用实验结果和技术数据证实了自己‘碟形飞行器’的理论,也获得了国家专利。”在获得国家专利之前,杜文达就已经做出了能飞的“飞碟”模型。

  为了研制能载人的“飞碟”,今年6月,杜文达成立了环宇飞碟科技有限研究所和研究基地。早在去年3月份,杜文达和几个合作者就开始购买原材料

  和收集国内外有关的研究飞碟的资料。到现在为止,杜文达集中了27个人,大家七拼八凑地筹了74万元的资金,其中杜文达投入的最多,前前后后已倾尽40多万元的积蓄。

  受过嘲笑,陷入困境

  造“飞碟”这一年来遭遇到的困难是杜文达始料不及的。杜文达坦承,“困难我原来也考虑到了,但觉得应该不会很大,可实际过程中的很多困难确实没有预料到。”

  最大的困难来自资金。杜文达把多年来的积蓄都投入进去了,“我以为不会花太多的钱,没想到很多材料的价格超出我的估计。而且,因为是载人的,必须要做破坏性试验,而这毁了不少零部件,花费是非常大的。”最困难的时候,杜文达既要还债又要买东西,“妻子跟我吵嘴,还哭着求我不要再干了,但我还是觉得有很大希望,不能放弃。内弟把自己家里耕地的牛卖了,凑了大约2000元钱给我应急,接着又把家里刚打的豆子卖了500元钱,也给了我。”

  除了资金上的困难,杜文达说还有一些没有想到的,比如:要购买一些原材料必须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由于没有高级技工和设备,技术工艺上比较粗糙等等。

  杜文达说,“研制‘飞碟’不是我头脑发热,我们也不至于到了连吃饭的钱都不留的地步,我又不是傻子,要是没有命了怎么实现计划呢?我之所以这样投入,为的是将来不后悔。而且,谁都知道,这些用来研制‘飞碟’的一分一厘都来之不易,我没有把握怎么会坚持到现在?”

  一帮人的坚定支持

  采访杜文达之前,记者曾通过研究基地的一个接线员预约。说她是接线员其实并不恰当,因为她除了看电话,还得买东西、扫地、做饭等等。她大概60来岁,原来是个裁缝,现在每天做这些,没拿一分工钱,“我觉得他很诚实、很钻研,而且为了个现在全世界都没有的东西投资了很多钱,我愿意帮他。”

  杜文达身边,像她这样执著的追随者还有很多,最初的10个投资者之一的胡波曾是萧县葡萄酒厂的厂长,上学时就喜欢飞机什么的,2002年底他听到杜文达的想法和看到他的专利后,跟杜文达一起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去收集资料和请教有关的教授,尽管有教授劝他们别搞了,“但我们觉得,这是一个新事物,没有人做成功过。全世界也没有一个人能称自己为‘飞碟’专家,所以就谈不上谁的话有权威。还是趁年轻,努力一把。”

  对外界的一些话,胡波很是气愤:“一个新事物还没有出来之前,受到嘲笑是常见的;但说什么农民异想天开、浪费资金,我不能苟同,造‘飞碟’是我们自己在科学上的追求,用的是自己的钱。”

  能坚持多久?

  据悉,在世界上研制飞碟的有日本、美国、德国、俄罗斯,都钻研了很多年,但目前都没有搞成功。有专家认为,“飞行器的制造要综合考虑动力、空气等方面的复杂因素,不是专业航空技术人员来做这些,难度可想而知。”

  杜文达说他现在不担心这些,“因为首先他们和我们研究的飞碟从原理和要求上都不一样,再说,考虑到知识产权,我们也没有让其他人看过我们的核心技术,所以他们说不行还为时过早。”

  令杜文达担心的是,如何让研究走出经济困境,顺利地运转下去。目前,工人的工钱都采取记账的方式,尽管一年来没拿到过一分钱,但没人跟杜文达提过,相反还继续埋头苦干。记者问杜文达:你们这种局面能坚持多久?坚持不下去时打算怎么办?

  他说:“如果真到了坚持不下去的那天,这里的东西随便他们拿吧,我有一辆小货车,有几台机床,还值一点钱。另外,我还可以把专利卖钱还债。尽力做下去吧,我不愿意自己没尽力就让希望破灭。”

  昨晚9点多,做好参加珠海航展的准备工作后,杜文达还呆在那架直径5.15米、高2.37米,共有19叶碟片和三个轮子的“飞碟”旁,久久不愿离去。李湘荃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超俱乐部酝酿大变革
中国国际通讯技术展
北京新交法听证报告
南方周末内地创富榜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凤凰卫视中华环姐大赛
高峰那英情感风波
狼的诱惑-终结版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