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大学生再揭家教中介黑幕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8日22:05 扬子晚报

  本报讯本报昨日《家教未做成手机却被骗》的报道引起许多大学生的强烈反响,纷纷致电本报新闻热线84527052诉说做家教的种种辛酸。有的学生说,家教中介应纳入行业管理范围,对不能自律的家教中介应予停业或取缔。

  骗子出手早有预谋

  昨日文中的当事人南京工程学院的李小琴说,她是想通过做家教来锻炼自己,没想到竟遇上骗子。这个骗子与她见面时称自己姓李,要给读初二的外甥女找家教,但他到“南大(联合)家教中心”要电话号码时报的却是姓张,要给读初一的外甥女找家教。见面时,这个骗子大谈自己谈过几个女朋友,最后一个女朋友上个月才“吹”掉,却始终不介绍外甥女的学习情况,当时他“借”手机时又把旧夹克衫放在椅背上,没想到竟是个幌子,细细想想这场骗局是有征兆的,自己却没有意识到,回想起来真有点后怕。“南大(联合)家教中心”的余小姐承认,有的家长打电话来要学生的电话号码,家教中心也照给不误,并不要留相关的资料。

  “双向收费”已成惯例

  南师大一位曾做家教的大四学生郑同学说,家教中介也有“托儿”。他和另外两位同学一起到某家教中介登记做家教,先后被同一个“家长”相邀面谈,结果都是寥寥数语,就借口不适合教他的孩子或课时费太高等理由加以拒绝,而家教中介却称“已给你介绍了,谈不成是你们自己的事”,郑同学从此再也不去做家教了。南京审计学院一位同学说,有的家教中介就是为了收钱,且是独特的“双向收费”,全由学生承担,已成了家教中介的惯例。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南大(联合)家教中心”收取学生方80元,其中家长的30元也由学生“垫付”,待双方谈成后,由学生向家长收取,无论谈成与否,家教中介是“旱涝保收”的。正由于这个原因,家长向家教中介索要学生的通讯方式十分方便。

  据了解,学生家教最初是作为勤工俭学的一种方式,由高校的团委、学生会牵头向社会推介优秀学生,后来逐渐变得越来越商业化,进而演化成一种新行当,“南大(联合)家教中心”就属这种情况。该中心的余小姐说,他们的老板原本就是大学生,在校时就从事家教中介,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就做起了商业化家教中介。记者欲与这位大学生老板联系,该中心的两位小姐却称“老板很忙”,拒绝提供联系方式。(李定强)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超俱乐部酝酿大变革
中国国际通讯技术展
北京新交法听证报告
南方周末内地创富榜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凤凰卫视中华环姐大赛
高峰那英情感风波
购房疑难有问必答
装修建材价格查询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