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不出庭原因:“出庭暴露身份,安全无法保障”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9日07:16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报道】“既然法律规定鉴定人有出庭接受质询的义务,却为何又没有鉴定专家现身法庭呢?”本报连续报道“医疗事故鉴定人为何不出庭”引起了越来越多读者的不解。

据悉,去年,某医学会组织进行了220起医疗事故鉴定,被认定为医疗事故的仅为15%。在全部220起医疗事故鉴定中,有20%因不服鉴定结果,申请上一级医学会进行再次鉴定,但被“改判”的仅是极个别。

昨天,某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工作办公室主任接受采访时表示,鉴定专家不愿出庭接受质询的主要原因,是担心身份暴露后,人身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品德端正”能弥补鉴定机制漏洞?

某医学会拥有一个人数达1000多名医生的医学专家库,包括58个医学领域。据悉,入库的这些专家,首要条件是思想品德端正;其次必须是本市各大医院拥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生。

进行医疗事故鉴定的专家,都是随机抽取产生的。一次医疗鉴定,一般由7名专家组成,医患双方各抽取3名,医学会抽取1名。如涉及病人伤残、死亡的,要有2名法医参加。此外,每个鉴定组还要推选一名组长。这位主任说,医学会只负责组织工作,具体鉴定由专家全权负责。虽然有一个人数众多的专家库,但因各大医院医生互相鉴定医疗事故,外界常常有“暗箱操作、院院相护”的质疑。对此,这位主任表示,不会发生这种问题,因为“鉴定专家必须思想品德端正”。

不过,有人质疑:鉴定机制上的漏洞,能否靠“思想品德端正”来弥补呢?

安全问题能成不出庭理由?

鉴定专家为何不愿出庭接受质询?该主任认为,主要原因是很难保障专家的人身安全。

他说,目前医患纠纷比较严重,如鉴定专家就“不构成医疗事故”出庭接受质询,很难保证不会出现过激场面,给鉴定专家的人身安全带来隐患。据悉,有的患者家属在医疗鉴定后好几年,还到鉴定专家所在单位讨说法。这让鉴定专家的工作很被动。

记者了解到,医疗事故鉴定,根据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得出鉴定结论后,由鉴定组组长签发。同样为了保护鉴定专家,报告书上只用鉴定专用公章,而不透露专家姓名。

这名主任说,在国外,出庭证人有严密安全保障和经济补偿措施,但我国暂时还没有。因此,简单地要求专家出庭,是不现实的。目前,为解决这一矛盾,只能进行书面答疑。

不过,大多数读者表示,医疗鉴定就是为了追求公平,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也是鉴定专家的责任。如仅仅因为害怕危险而拒不出庭,那么鉴定专家的这一行为,就是不负责任的。比如说,警察抓坏人有危险,警察就可以不抓坏人了吗?

医疗责任险,解决问题之道?

2002年9月1日实施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是医疗事故鉴定的依据。不过,法律界和医学界人士都认为,虽然《条例》出台后,医疗事故鉴定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改为由医学会组织,但没了卫生行政干部的参与,并不能保证鉴定的客观、公正。因为在医疗鉴定中出现的庇护现象,实际上是一种行业保护。

而鉴定专家不出庭接受质询,只是这类行业保护的一种体现。对此,省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工作办公室一负责人表示,为解决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他们进行了大量调研工作。不过基于目前的鉴定机制,尚无很好的解决办法。据悉,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医患纠纷,一些医院主动参加了医疗责任保险,一旦医务人员因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人身损害,就由保险公司来理赔。对医疗事故频发的医院,保险公司会提高保险成本,甚至拒绝投保。

该负责人说,省内确有一些医院投保医疗责任险,有关部门也在关注这种尝试,但暂无推广要求。而南京地区,尚无一家医院参加医疗责任保险。此外,因我国保险体制并不健全,实行起来还有一定问题;至于投保成本是否该由患者承担,也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南京日报记者殷骏

(编辑 草非)
【相关报道】
(10-29 07:16)
(10-29 07:16)
(10-29 07:16)
(10-29 07:16)
(10-28 07:16)
(10-28 07:16)
(10-27 07:12)
(10-27 07:12)
(10-2607:17)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Twins
友谊第一乱世佳人
维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声有色
夏日狂哗依依不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