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城市化―――沈阳复兴在路上(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1日07:04 华商晨报
城市化―――沈阳复兴在路上(图)
沈阳城市化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

  本报记者 吴章杰 摄

  重点·沈阳

  综合实力排名全国第九,沈阳得到的评价是:基础设施与人口素质占优,但经济实力相对落后。

  与此同时,“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评选活动昨日截止,沈阳奇迹般地跃居第二位,而且距第一名只差1000多票。

  网上评选只是从一个侧面反映城市实力,但回顾近年来沈阳的城市化进程,我们有理由对沈阳的复兴充满希望。

  沈阳第二

  城市经济活力网上投票昨日截止沈阳与第一名常州仅差1725票

  晨报讯 (记者 甘晶)“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网上投票昨日截止,沈阳排名第二,名次仅列常州之后,相差1725票。

  昨日,记者在央视经济频道主办“活力城市”评比的工作人员处得知,11月4日,将在二次入围的20个城市中选出10个“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以及农民工满意奖、企业家满意奖、市民满意奖、应急反应表现奖4个单项奖项。随后,记者在国家统计局了解到,沈阳的城市化率高出国家平均城市化率近30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也对沈阳的城市化进程给予了高度的认可。

  活动的主办者在投票网页上特别指出,网评结果只代表网络参与的意见,不代表最终评选结果。据了解,本次活动的评比标准,将综合国家统计局提供的客观指标、专家评判的主观指标、区域平衡、政策导向、电视调查结果等,其中国家统计局所提供的客观指标是评比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沈阳 强 基础设施人口素质

  弱 经济实力相对落后

  晨报讯 (记者 刘艳玲)国家统计局10月30日发布的中国百强城市信息中,沈阳成为综合实力全国第九的城市。

  是什么指标让沈阳具备了这样的实力?又是哪些指标阻碍了沈阳进入更高排名呢?

  昨日,国家统计局负责百强城市评估的相关部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沈阳的城市人口与劳动力方面实力最强,经济实力则相对落后。

  据悉,与最终进入百强的所有城市相比,沈阳的基础设施、人口与劳动力指标都还相对领先,处于上游水平。尤其是基础设施指标,甚至超过了前八个城市中的南京、大连以及杭州。

  另一方面,沈阳此次经济实力34.4511的得分比同省的大连低,甚至比综合实力不及沈阳的东莞、无锡、宁波等城市也低。这也是最终影响实力排名进一步上升的最大因素。

  据国家统计局工作人员介绍,经济指标主要从地区生产总值、经济增长速度等主要经济发展指标来考察,他们所依据的数字来自统计部门的年度报表。

  对此,测评部门工作人员认为,借助东北振兴的机遇,沈阳经济增长速度已经开始明显加速,这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前景潜力仍旧巨大。

  《实力:沈阳第九》追踪报道

  56%———这是辽宁的城市化率,辽宁是中国内地城市化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

  70%———这是沈阳的城市化率,这个数字表明了一个事实:沈阳的城市化全国领先。

  城市化,一个在中国不断深入,也从没有停止过争论的话题。

  “世界上通常这样认为:城市的成功就是国家的成功。”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牛文元说。

  “城市化进程是经济竞争的结果,也是经济发展的产物。衡量一个城市关键要看这个城市价值的实现程度,一般来看,一个城市能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第一,要看这个城市是否能创造更强大的经济实力;第二,要看这个城市是否能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品质;第三,要看这个城市能不能为市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遇。”著名城市专家、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阐述了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美国著名规划和建筑专家凯文·林奇曾经给城市的规划和建筑设计订立了一个普遍的评价标准,首要的一条就是“活力”。所谓“活力”就是指:一个城市或建筑对于生命机能、生态环境和对人类的能力的支持程度。城市的经济活力与其社会活力、环境活力以及文化活力共同构成了城市活力体系,而且它们彼此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8月21日晚7时,开了一家小药店的孙小平像往常一样,沏茶的同时拧开了电视,这是他每天关门之前用来打发时间的。

  换台之间,他看见经济频道一行滚动的字幕:“2004CCTV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十大城市评选”在北京启动。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专业性,人均GDP增长率、教科文事业费占GDP比重的专业性,孙小平起初对此项评选没有太多关注。

  孙小平说,他在知道沈阳的排名后,觉得挺有意思:“我让上高中的女儿每天上网看看沈阳的排位。”

  10月8日,沈阳如愿进入前20位候选城市,10月31日,沈阳以8.00%的网上得票率,排名领先。

  “尽管在中国最具创造空间和创造冲动的20年里,沈阳曾失去了它的许多第一,但沈阳依旧有进入前10名的资本。”孙小平表达了一个普通百姓的看法。

  辽宁社会科学院省情所所长梁启东教授的观点则是:“沈阳进入前10名,不会让人惊奇,进不去也不奇怪。”

  复兴的冲动

  “全中国没有哪一个城市像沈阳一样背负着如此沉重的历史包袱,也没有哪个城市比它更渴望‘复兴’和‘振兴’。”国内一家知名媒体对沈阳如此评价。

  实现经济生活规则化,打造规则的沈阳;

  实现政治生活民主化,打造民主的沈阳;

  实现社会生活法制化,打造法制的沈阳。

  时间上溯到2002年7月16日,沈阳以入世宣言的形式,向世界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而机遇似乎也格外惠顾沈阳,2003年8月,国家正式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列为国策。

  辽宁省5年内GDP要达到1万亿元。而沈阳则以龙头的姿态顶在了最前头,据统计,2003年1~8月沈阳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7.1%,规划上亿元的大项目163个。

  城市化升级

  新一轮“城市化”正在沈阳紧锣密鼓地进行。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可看做是过去几年“经营城市”的升级版。———梁启东

  在沈阳市人民政府网页上有这样一段话:“2001年是沈阳市城建史上投资最多的一年,共完成投资额30亿元,比上年增长50%……”

  但这个“最多”很快被改写:据2004年《沈阳年鉴》记载,2003年沈阳共完成城市建设78.4亿元,比2002年增长40.3%。

  “沈阳在最近3年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城市空间大拓展:2001年全面启动了120平方公里的浑南大开发;2002年,将铁西工业区和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合并,组建了126平方公里的铁西新区;同年规划建设了42平方公里的农业高新区;2003年7月,启动了全长17公里的中央都市走廊开发;今年5月,又推出了42公里长的浑河两岸开发。”梁启东教授用数字概括了近些年沈阳城市化进程。

  城市功能的强化

  “过去和你关系最密切的是家庭和单位,现在你所在的城市对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收入水平、就业机会甚至是空气质量、交通状况,深深影响着你的生活。”一位长者概括了他心目中城市和人的关系。

  加强绿化、改造街路、解决雨季防洪雨后除涝问题、强化了环境综合整治……城市功能的强化几乎是2003年沈阳城市建设的基调。

  近年来,沈阳先后建设了东部满堂河、南部凌空、西部揽军等污水处理厂,完善了原有的北部污水处理厂,全市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95万吨,污水处理率达到70.4%;整治了细河城区段和卫工明渠,并配套进行了人工湖建设;改造和新建了老虎冲和大辛两个垃圾填埋场,全市日处理垃圾4484吨,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实现100%;拆除锅炉房400座、烟囱1113根,全市集中供热率达到70%;实施了滑翔地区水质改造工程,累计投入资金721.1万元,改造水质10213户。

  为满足市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沈阳建设了沈水湾公园、体育公园、克俭公园等项目,同时,建设和改造了大东广场、东陵广场、和平广场和中山广场。为满足“申遗”需要,修缮了故宫、昭陵和福陵。

  到2003年,沈阳基本完成了“一横两纵三环十四射”的路网骨架。于是,沈阳市把完善城市功能的触角伸向了小巷路和社区。

  2003年9月29日,陈政高市长召集城市建设管理单位宣布启动“小巷小路整修工程”,用3年时间,对700余条、460万平方米小街小路进行改造。

  “2003年,111条;2004年,335条。其中,21条街路排水管网、60处积水点、12座泵站改造和整修,给全市315条没有路灯的小街巷路安装路灯。”沈阳市城建局徐泽概括道。

  “过去是下雨汪洋,冬天冰场;如今路平坦了,好走了。”家住东陵区文富路的李东平对比了改造前后的不同。

  市委书记张行湘认为:“沈阳的大环境好了,小环境也要跟上,要把以人为本落到实处、细处,小巷建了,更要把它管好,给市民创造一个舒心、美观、方便的好环境。”

  2004年也是沈阳历史上的第一个“环境年”:投资55亿元,实施大气环境、水系治理等八大工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要达到300天以上。这种一锅端的气魄,其指向自然是沈阳将来的发展。

  2004年7月,“一宫两陵”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著名城市专家,教授,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则认为,城市可持续的发展,最关键的问题是处理好城市的既得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问题,本质是城市首脑的眼光问题。

  2003年10月14日,沈阳市长陈政高在贯彻中央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座谈会上说,沈阳要建设成为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首先必须明确要达到的经济总量和人口目标,沈阳的GDP应达到3000到4000亿,人口达到1000万;其次,沈阳必须真正具备在金融、商业、信息等各方面辐射全东北的能力;第三,沈阳必须建成全国一流的体制,具备全国一流的体制创新能力;第四,沈阳必须按照国际大都市的标准进行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增强城市的吸引力。

  新沈阳,新环境。这是一个城市的目标,也是所有沈阳人的期待。本报记者 段芳宇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Twins
友谊第一乱世佳人
维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声有色
夏日狂哗依依不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