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教授嫖娼辞职 网民辩护称没骚扰女生就是好老师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2日10:49 东方网

   

日前,知名经济学家、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陆德明因嫖娼辞职。复旦大学纪委表示,陆德明嫖娼行为属实,性质恶劣,严重影响了学校形象,因此对其进行了严肃处理:不再担任院长职务;不能再从事教学活动,取消其教授资格3年。

身为教师、学者,做出不齿于社会道德的事情,虽然让人惋惜,但“辞职”、“停教”的处理无疑是恰当的。不过,看看网民对此的评论,笔者发现,为陆德明抱怨、鸣屈的帖子竟然
数量不菲,其中不乏这样的议论:“嫖娼的贪官何其多,何必为难一个教授”,“他既然没骚扰女学生,可见是个好教师”,“嫖娼属于私人事务,教授也是人嘛”……

当然,这些议论中的片面、偏颇显而易见,但何以这么多人为一种明显失德的行为“鸣不平”,偏激的背后,透露出怎样的社会情绪?

首先,这反映了部分民众对当前社会普遍的道德品质,尤其是一些公众人物的道德水准持强烈的怀疑和不信任态度。的确,贪官们生活腐化,丑闻不断,早已不是什么新闻,即使以往被视为净土的校园,近年来也不时传出诸如“教师骚扰女生”、“女大学生给领导陪舞”之类饱受公众訾议的事情,更进一步,举凡官员文凭造假、学者论文剽窃,似乎也已越来越成为平淡无奇的道德景观。

基于如此的道德状况,一些人觉得,和那些公共腐败相比,教授嫖娼的私生活不检点,算不上多大一件事,拿出来指责有“小题大做”之嫌。显然,这种偏颇情绪背后流露的是一种对今天道德现状的失望之情。

同时,从“不骚扰女学生就是好教师”“嫖娼只是私事”之类的话语中又不难看出,至少在性道德领域,今天许多人的立场已大步后退。

对于如何重新建设道德伦理秩序,一直不乏“道德缺位法律跟进”的呼声,最近“为孝立法”之类的倡议成为这一思路的体现,但是,道德失范,法律可以完全填补吗?从一般社会治理的角度讲,道德、风俗等非制度性规范的社会治理成本、效果总是因其内在的潜移默化品质而比法律等制度性手段要低廉、长效得多,如果凡事都要诉诸法律,那么不仅法律本身会不胜其烦,而且整个社会也会因治理成本的高昂而最终变得无序可言,因此哈耶克说“除非法治成为社会共同体道德传统的一部分,否则它不会普遍有效。”

可见,为挽救道德,离开对道德本身的培养,是没有出路的。

网民的那些辩护,实是对道德失范的反讽。

 

 
 
 
作者:选稿:陈洁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美国总统大选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拉登最新录像曝光
阿拉法特病情严重
央行9年来首次加息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中国足球改革风暴
万张精彩家装美图欣赏
购房装修答疑集锦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