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高三学生不堪学习压力跳楼自杀 升学率成杀手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4日01:50 现代快报

  一锅没吃完的红烧猪脚

  2004年10月11日中午11点50分,高三学生李远准时回家了。和以往一样,他的爸爸李浩和妈妈王萍已坐在饭桌前,等他开饭了。王萍说,李远的心情看上去很好,进门时还哼着歌。

  李远扫了一眼饭桌,桌上有一盘鱼和几个素菜,他立刻着急地问:“我的猪脚呢?”李远是李家“两代单传”的独生子,从小到大,最爱吃红烧猪脚。他问了几遍后,李浩笑了,才说猪脚在厨房锅里,想吃自己去盛。李远揭开锅,看到的是大半锅红烧猪脚,“你们做这么多呀,我今天要把肚子撑死了”。

  这是李远在家中吃的最后一顿饭,那个父子之间的温馨玩笑后来成了最辛酸的回忆。当晚,李远在学校坠楼身亡。

  “饭桌的气氛很欢快,李远吃得才香呢!”说完,王萍使劲吸了一下鼻子,抹去眼角的泪,“饭吃到一半,李远笑着说他这次月考考得不好,不过比上月考得要好,在班里名次前进了3名。他爸就说考300分上300分的学校,考400分上400分的学校,没事的。我就说:‘你努力一点,你可以进步的。’后来又说了‘只要你尽力了,我们没关系的’。”

  与平时一样,李远这顿饭吃得很慢,但红烧猪脚吃了大半。吃完后,他回自己房间做作业了。王萍记得,他做的“好像是物理作业”。下午1点半左右,李远拿着作业,离家乘校车到启东中学。王萍坚称,“李远走时与平时一样,心情还不错,没说什么特别的话”。

  当晚7时多,班主任郑雅兰打来电话,李浩接的。“她说你们知不知道,李远这次月考实际上考得很差。我说知道,她就说还有不到10个月就高考了,你们应该再抓抓孩子。”

  启东中学走读生的晚饭照例是在学校食堂吃,李远修完晚自习的回家时间一般为晚9时50分。这个晚上,李远没有能回家,尽管家中还给他留着红烧猪脚。

  跳楼后五小时才被发现

  据李浩、王萍说,当晚10点半,他们打电话给班主任郑老师,郑说“他应该是下了自习回家了,不在学校的”。李、王还反映,郑老师拒绝了共同寻找孩子的要求,“她当时根本不重视这个事”。据称,11点多第三次打郑老师手机时,郑老师关机了。

  根据李、王描述,李远从小就特别听话,很老实,基本上不和父母顶嘴。他从来没有离家出走过,总是按时回家,就算有事,也一定会打电话回来。他基本不进网吧,不进社会上的娱乐场所。虽是个小伙子,但胆子不大,从小就怕黑。

  李和王已从电话中知道郑老师找李远谈了话,所以就此分析儿子可能是受老师批评不敢回家,有可能到了同学家或者在路上徘徊。李浩夫妻俩骑着摩托车找遍了小区和学校附近的所有路,但没找到。到凌晨两点,夫妻两人又分析小孩可能看到家中灯亮,认为他们没睡不敢回家,他们就回家,关灯上床“休息”,连话都不敢高声说。

  凌晨4时,李远还没有回家。他们起身,又是苦苦地寻找。

  就在他们这次苦找期间,约凌晨5点多,启东警方接到启东中学一位学生的报警,称学校的实验楼下有一具尸体。后来查明,这具尸体就是一夜未归的李远。李远跳楼后至少在冰冷的地上呆了5个小时,才有人发现。

  近6点,李和王拦住启东中学一辆校车,拿着儿子照片问同学和司机,同学都说没看到他昨天乘车。6点,两人赶到学校,目光盯着每一辆驶来的校车。此时,与李浩隔一幢楼的实验楼前,警方已经拉起警戒线,启东公安局、教育局和启东中学的领导,都在现场,并且启东市分管教育的副市长也赶到了现场。

  6点半左右,校车基本全到了,但李远的身影仍没有出现。据称,他们拨了郑老师的手机,告诉她李远一夜未归,问她李远是不是在教室里。郑老师说她去过教室,不在。事实上,郑老师此时已到过李远坠楼现场,“这事对郑老师打击很大,她当时就瘫了”。校领导向记者描述郑老师在现场的反应。

  时间接近7点,李和王开始到学校办公区找校长,找了一圈后,一位负责清洁卫生的校工说校长在实验楼前。在去实验楼过程中,他们得知有学生在实验楼跳楼了。有一位相识的老师听说他们在找孩子,说了一句“原来是你家孩子……”。李浩说:“我们的脑子立刻全乱了,公安人员询问是否可以移动现场时,我们糊里糊涂就答应了……”

  当天,李和王在殡仪馆见到了失踪一夜的儿子。那个昨天还吃了许多红烧猪脚的一米七三的儿子,“别人评价长得很帅气的儿子,此时静静躺在白色的被单下。他脸上没有血迹,但一条胳膊震破好多处。法医说,李远的心、肝、脾都震碎了,有的碎成了好多块”。

  10月13日下午,启东警方排除了他杀可能,基本判断李远的死亡时间为10月11日晚11点至12点之间,李远是从实验楼的最高楼层6楼坠下的。

  跳楼之前发生的三件事

  在启东市教育局写给市政府的一份汇报材料上,这样描述了李远的死:“经查明,李远在晚自习放学后,未按规定乘学生接送车回家,有意潜到实验楼楼顶,属于非正常教学时段、非教学区内坠楼……”

  李远的物质生活并不贫乏,家境在当地还是说得过去的,父亲是一家医药公司的中层领导,母亲是一家国营书店职员。他的成绩就算考不上大学本科,也能考取一个不错的一类专科学校,那他为什么在高考即将临近之时,选择在学校结束自己的生命呢?至今,警方从李远尸体及附近,还没有找到能确切说明李远自杀原因的线索。尸体的衣服中,有一本英语书,但英语书中只有正常的功课文字。

  记者调查发现,李远生前发生了几件值得注意的事。

  第一件事是学校对高三年级组织的例行月考,此种考试相当于高考模拟考试,最近一次是10月上旬进行的。“李远这次考得很差,是班内倒数第3名。从去年的高考分数线来看,李远这个成绩考上本科不大可能,只能上一类专科学校。”启东中学校长王生透露。

  第二件事即改分事件。据校方说,李远坠楼的当天中午,拿回家的成绩单是自己私自改动过的,有些科目被他调高了分数,总分也调高了。李远父母否认改分一事,但在王萍的讲述中,提到“李远对家里说,这次虽未考好,但名次比上次提前了3名”的话。

  第三件事离李远坠楼时间最近。“当晚7点多,郑雅兰老师给不少家长打了电话,范围主要是班里考试成绩最差的几位同学家。与李远家长通话时,郑老师发现李远向家长改动了成绩,就找李远谈了话。”王生说,“这次谈话的时间是10月11日晚上8点左右,地点就在教室门外的走廊里。谈话时间并不长。”

  据校方证实,谈话结束后,李远正常回到教室上晚自习,郑老师呆在教室中,直到9点20分晚自习结束才离开。甚至李远的同桌还向王萍说,李远当天晚自习表现正常,还把各科作业做完了。

  记者在启东中学实验楼现场发现,该楼紧邻操场,与李远的班级所在教学楼相距百米以上。该校校办负责人认为:“实验楼没有班级,一般在晚上9点50分关门,李远应是在下了晚自习后,在9点50分前进了实验楼的。”有人据此分析,李远自杀前的心理斗争应该是很激烈的,因为他在楼顶呆了起码一个多小时才跳楼。

  承受的学习压力太大了

  对李远可能的死因,李远的父母和邻居推测认为,郑雅兰老师与李远的谈话可能伤害了李远的自尊,进而导致李远自杀,主要理由是两件事在时间上有接近性。

  那郑老师与李远当时谈了些什么呢?记者听到两种说法。一种是谈话时郑老师很生气,讲话声音很高,甚至骂出“考不好你就去死”等话。但李家邻居、李远父母等,均只是听旁人风传,没有证据肯定。

  另一种说法是这是一次师生之间极为正常的谈话,且郑老师当晚与考试成绩差的学生分别谈了话。与李远谈话时态度很好,主要指出了他改动成绩的错误,告诉他做人要诚实,再就是学习要特别加把劲,因为依现有成绩,无法考取本科学校,前途堪忧。这是校长王生给出的说法,当地警方和教育部门也先后证实王校长的说法。

  记者向校方要求采访郑雅兰和李远的部分同学,被校方拒绝。记者曾多次试拨郑老师的手机,起先是没有人接,后来虽接通,但郑老师听明记者身份后,立即挂掉并关闭手机。记者私下在校外找到一位李远同班同学,但该同学说“我什么也不会说”,他的家长请求记者不要逼孩子接受采访,因为孩子马上要高考了。

  关于李远自杀,校方则有另外的推测,那就是李远改动成绩被老师揭穿,李远认为没法回家向父母交待,遂跳楼。此说的主要理由是李远没有勇气回家,而是在必须要回家的时间自杀。

  校方认为,郑雅兰老师同样是此事件的受害者,她才25岁,还没有结婚,生平第一次当班主任,她与学生谈话是教师职责,但学生随后却在学校寻了短见。“这对她的刺激太大了,打击也太大了,这不是她一个走上讲台不久的女孩子能接受的。事后她的精神很不好。”

  据了解,郑雅兰系江苏某著名师范学院毕业生,两年前分配进入启东中学,一直任化学老师。由于其教学成绩优异,被学校列为重点培养教师,一年前,她成为李远的班主任,这是她第一次做班主任。

  学校多名老师评价郑老师待人和蔼,讲话也细声细语。警方和教育部门经过调查后,均未作出郑老师有过错的结论。事发后,学校对郑老师作出“停课一周,配合调查”的决定。“现在看来,她没有错,学校正考虑尽快让她重返讲台,但是否还任班主任,这有待讨论。”王生说。

  一位教育心理学者的看法也许更为准确:老师与学生的谈话也好,学生不敢回去见父母也好,都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看,是李远同学身上承受的学习压力太大了,并且在自杀前到了他自己不能承受的地步。

  他有自己的爱好和快乐

  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无比惋惜李远的轻生,都认为他本来会有一个很好的未来,都评价他是个学习刻苦的好孩子。当人们回忆李远短暂一生时,几乎发现同一个事实:他的一生在永无止境地学习和考试,他承受的压力好大,他拥有的快乐好少。

  “他从小到大学习刻苦,放假和休息天都趴在桌子上学习,不出来玩。每天晚上,他房间的灯一般亮到11点多。”倪松华说。李远住一楼,倪松华住二楼,倪是李远母亲的老领导,两家做邻居有10余年了。李远房间的窗口对着自行车棚,邻居们总能看见李远学习。“初中的时候,有那么一两次,李远在小区里和同学踢过足球。”这是退休多年的倪松华唯一能回忆起来的李远玩耍的事,更多的时候,倪见到的李远是在急匆匆地赶校车。

  “李远不是个调皮的孩子,虽然上高中后成绩落后一些,但是他学习确实很刻苦,下课时也不出去,一般坐在教室里看书。他说话略有点结巴,与同学交往少,他朋友也少。”校方事后调查同学得知。记者翻看李远的影集,只在有限的几张照片上有他的笑容。

  启东中学一位高三学生说,走读学生一般早晨5点半就得起床,6点左右坐校车到校,除中午有两个小时时间回家吃饭外,一天的学习要持续到晚上9点20分晚自习下课,回到家一般是9点50分左右。“我们一天的休息最多7个小时。”而李远的初中生活也大抵如此。

  学校放假时,李远很少出去玩,一般去补课。“因为启东这里多数学生都补,不补会落后。”李远的一位表姐说。李远能拉二胡,这是上学之前学的。

  小学和初中,李远学习成绩都很好,初中是在一所当地重点中学里读的,班里名次能排到十几名。考高中时,他的分数也是较高的,虽然没能上启东中学的计划内招生分数线,但与计划内自费生分数只相差不到10分。他偏胖,体育成绩不好,因此拉了分。为了能上启东中学,家里出了3万元的赞助费。

  李远也有自己的爱好和快乐。他爱唱歌,做作业时哼,洗澡时也唱。他对电脑、军事飞机、汽车的兴趣非常之高,熟知最新的战斗机知识,在大街上能认出几乎所有的名车类型,还能说出价位、性能,他的理想是当一名汽车制造工程师。他的零花钱,许多被用于买与自己爱好相关的杂志。李远的内心其实很丰富,父母说,他的作文写得很好,爱看“闲书”也就是各种小说,与投脾气的人也能说很多话。

  李浩承认,有一回李远一次买了许多杂志,他就骂了李远:“你有本事就把你的学习搞得好点,不然就别买这些东西。”因为怕李远沉迷于电脑,李浩还把电脑搬到自己的卧室。“做家长的,没有不希望自己孩子学习好的。再说,现在上高中,学习就像拼命一样,哪有时间发展这些爱好。”

  李远十几年的学习和考试,为的是考进一所重点大学,但是,在高考离他越来越近时,他放弃了一切。他死后3天,学校为他的父母一次性补偿了20万元人民币(不包括丧葬费)。

  李远自杀并非偶然事件

  据透露,该校高三近年高考本科升学率能达90%以上,升学率前些年曾达100%,近年因为陆续招收了为数不少的自费学生,所以升学率有些下降,但是,即使这样,每个班一般也只有一两个学生考不上大学,不到10名的学生上不了本科线。

  高升学率的背后,是学生的高压力。事实上,李远自杀绝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记者采访到的几位启东中学高三学生坦言,现在学生的物质生活好了,教育条件也好了,但是,现在的学生并不快乐,更不轻松,因为学习压力太大了,学校和家长出于各自的考虑对他们要求都特别高,有时真觉得“受不了”,有一种“要崩溃了”的感觉。

  李远自杀后,一位启东当地的女士专程找到李远母亲,说她的女儿现在上了大二,在高考前夕,同样因为学习压力大,差点自杀。在互联网关于此事的相关帖子中,一位大学生跟帖说她的一位堂妹在高中时代割了腕,差点死了。

  李远之死直指应试教育

  在教育学者眼中,李远自杀也不是个别现象。南京师范大学丁家勇教授就此事在媒体上指出,高三学生跳楼事件,这几年屡见不鲜,值得社会关注。现在学校按学生成绩来排名次,连教育部门也按各校高考名次给学校排名,这对家长和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国家的应试教育制度必须加以改革了。

  还有学者认为,绝大多数中小学校、老师和学生家长,甚至整个社会,目前仍然处于应试教育的惯性之中,以考试来衡量学生的好坏,并决定学生上大学的好坏,最终决定就业的好坏。但应试教育是社会的需要,不是青少年的需要,他们本来该快快乐乐地度过这段美好时光,而不是日以继夜地机械学习,更不是在压力下结束生命。

  就在李远选择自杀的时候,他所在学校的校门外立着一块这样的宣传牌:热烈祝贺我校一个班12名同学考取清华大学,某同学高考总分名列江苏省第二、南通市第一。处理李远自杀事件的校领导、警察、教育局领导和政府官员,一次次走过这块宣传牌。(注: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文中李远、李浩、王萍、郑雅兰均系化名)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美国总统大选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拉登最新录像曝光
阿拉法特病情严重
央行9年来首次加息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中国足球改革风暴
万张精彩家装美图欣赏
购房装修答疑集锦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