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研究生培养要追求“多样性”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4日09:05 解放日报

  研究生培养要追求“生态多样性”,切忌整齐划一。昨天举行的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建院20周年座谈会上,中科院院士、复旦物理系博导王迅,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博导周振鹤等学者提出,研究生教育要实现高度个性化。

  培养博士要有精品意识

  近年来研究生扩招,一些导师一人要带二三十名。王迅认为,这种培养模式违背教育规律。他以复旦物理系为例,30多个研究生导师平时要上课、搞科研、做行政工作,而在读研究生有200多名,平均一位导师带六到七人,这是相当大的负荷。有学者指出,目前,高校要做到博导与学生“一对一”不现实,但必须树立“精品意识”。

  王迅认为,现在很多人批评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导师不在乎学生水平如何。“许多国家的研究生导师对学生精心培育,如果学生水平不高,导师会觉得对不起纳税人,这种负责精神,我们的导师要学习。”

  据悉,复旦已明确走“少而精、高质量”的研究生培养道路,将适当压缩研究生招收规模,调整专业结构,并完善教育质量监控机制,坚决淘汰不合格的导师。

  个性化培育能促发展

  研究生培养是高度个性化的工作,教育方法不能过于统一。著名学者丁肇中就要求博士生论文不能超过40页,而当吴健雄的博士生,可能必须拿出800页的论文才能过关。王迅说,导师治学风格不同,培养方式应该不一样。如按目前国内优秀博士论文的评选标准,丁肇中学生的论文肯定没戏,但丁肇中门下却出了多个麻省理工学院等名校教授。

  学者们指出,现在研究生教育越来越“规范”,统一课程设置、统一教材,难以培养出高质量的研究生。“不能用教本科生、高中生的办法来带研究生。”周振鹤教授说。他回忆自己读研究生时,正式课程不多,导师谭其骧先生的教学方式是“闲谈”,每次都让学生受益很大。能和导师对话,本身就是对学生提出了很高要求。

  有博导比喻,研究生培养不能搞成“人工绿地”,裁剪整齐,外表美观,但树种单一,形不成大气候。要营造追求生物多样性的“湿地”,鼓励导师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学生特点,开展个性化教学。本报记者金柯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美国总统大选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拉登最新录像曝光
阿拉法特病情严重
央行9年来首次加息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中国足球改革风暴
万张精彩家装美图欣赏
购房装修答疑集锦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