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藏族小伙痴迷相声 制铁丝话筒练词拿画像当搭档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7日01:31 新京报
藏族小伙痴迷相声制铁丝话筒练词拿画像当搭档
  铁丝拧成的一个架子,就成了张仁青用来表演相声的“话筒”。藏族小伙张仁青来到北京,一边当保安一边学习相声。

  张仁青

  29岁,来自青海,12岁在草原放羊时通过收音机听到了评书和相声,也学会汉语。从此,他立志学习相声。

  有人说现在相声不太景气,但就是这项传统的艺术,已经成为他生命中的最重。

  为了学习相声,他来到北京。生活的窘迫难不住他,他一边在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当保安,一边向老师赵小林、马桂荣夫妇学习相声。

  最近,为了准备11月13日开始的中国首届网络相声大赛,他全力以赴。

  然而,意外的事情发生了。由于练习过度,他嗓子开始出血了。

  走进厕所,在洗手池前站住,张仁青对着墙上的镜子,嘴巴一张一合,“张得有点大,应该稍微小一点!”他自言自语。

  10月30日,距离中国首届网络相声大赛还剩下14天,张仁青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练习,哪怕是上厕所的时候。

  这个习惯,张仁青在青海老家的时候就养成了。

  只上了五年藏族小学的张仁青,通过收音机,开始接触汉语。他用三个冬天背了一本《新华字典》,并自学了三年级到高中的课程。

  1993年的一天,乡里与企业办联欢会,张仁青从磁带学的一个相声让大家笑个不停。

  10多年过去了,来到北京的张仁青说起话来,别人已经无法听出他的母语是藏语。

  自制“话筒”练对词

  用铁丝弯成的“话筒”是他的道具,而一个有鼻子有眼的人头画就成了他的“搭档”。

  爬上楼道里的梯子,掀开七楼楼顶的铁皮防雨罩,张仁青钻了出来,站在了楼顶上。他轻咳几声,清清嗓子,他大声喊了起来,“哎———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

  “有半个小时,这嗓子就唱开了!”唱了几首歌,他走到楼顶一间小屋子的外墙边,蹲下,把地上的砖块重新摆了摆。

  这是他最心爱的道具———用铁丝弯成的“话筒”。砖块压着一根大约一人高的竖铁丝,铁丝的最上端刚好能够着张仁青的嘴巴。“话筒”边的墙上,跟张仁青脑袋差不多高的位置,还画着一个人头,这是他的“搭档”。

  他摸了一下“话筒”,看了一眼“搭档”,冲着对面的高楼一拱手,“仁青冬竹祝大家吉祥如意!”仁青冬竹是张仁青的藏族名字。

  “这样根本不行!”女朋友扎西卓玛却极力反对他发明的道具。

  “我跟他一对词,问题就出来了,”扎西卓玛面向张仁青,先说开场白,“朋友们好!新交的朋友,啊,怎么样!”该张仁青接了,但他愣了一下,磕巴着接出了下一句。

  读报学习普通话

  下班回家他总是要找份报纸,大声读新闻,邻居听到后误以为他在和朋友说话。

  正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张仁青离开家乡,前往广州,再到北京。

  2000年,张仁青离开老家,到了广东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当保安,月薪700元,业余时间到外面表演唱歌。

  学院一位音乐老师很欣赏他唱歌,就对他说不要学相声了,“说一段相声多少钱?唱一首歌多少钱?自个好好算算!”

  “就是这句话,使我下了决心来到北京,我就是要学好相声!”2002年9月,张仁青踏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

  这天,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要大闹京城相声界。”

  到了北京,张仁青发现说相声最基础的功夫———普通话,他还没练好。

  于是,他选择读报———用最原始的方法开始练习。中午下班回家,他总是要找份报纸,看到重要新闻,他就大声读出来。

  “哪天中午要是听不见他念新闻,还真不习惯!”扎西卓玛一边在屋子外面的小炉子上做饭,一边听着当天的“新闻播报”。

  “刚开始时我以为张仁青在跟朋友说话呢!”邻居陈一平第一次听见隔壁传出说话的声音时,以为张仁青来了朋友,他问在外面做饭的扎西卓玛,“谁来了啊?”

  扎西卓玛“扑哧”一声笑了,“练普通话,在读报纸呢!”

  卖特产补贴家用

  8平方米的小家兼顾卖些藏族的特产和饰品,但他的心思不在这上面。

  扎西卓玛是在1998年时,张仁青在宾馆当服务员时认识的。“我还没有见过这么刻苦的人呢!”她说,当时他特别穷,还说相声,特别好学,两人越走越近,跟着张仁青去广州,又来了北京。

  “都是为了他学相声,要不然,我们在广州生活比这里好多了!”扎西卓玛说,在广州时,她打工一个月可以挣到1000多块。

  而现在,他们连800块钱的房租都很紧张。他们自己做饭,每天几块钱的饭费已经成了他们不小的开销。惟一的娱乐,是家里一台9英寸的旧彩电。

  由于日子紧张,张仁青上台穿的藏袍还是借来的。

  为了生存,张仁青不得不找个差事———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保安。他们的生活来源,每月又多出了560元工资。

  他们的“家”———高家园社区一间8平方米的小屋,还兼顾着卖些藏族的特产和饰品,像藏雪莲、藏红花什么的。但这些,也全部由扎西卓玛打理,张仁青根本没把心思放在这上面。

  形成自己的风格

  大家觉得他像洛桑,但是老师告诉他“要有自己的风格”。

  10月18日晚上6时,张仁青正要换下保安服下班,电话响了,女朋友电话中的语气有些着急,“快点回来,赵老师来了!”

  老师赵小林一直对张仁青寄予厚爱,他发现张仁青对词有些问题。每隔几天,他就来到小屋子,在惟一的一个旧沙发上,对词。

  虽然收了很多学生,但赵小林对张仁青特别关照,“他对于相声的执着,真是太少见了!”这个《欢迎您来新北京》的段子,就是赵小林专门为张仁青写的。

  刚到北京时,张仁青去拜见姜昆,但在姜昆办的昆朋网办公地点呆了3天,也没有见到。幸亏一位工作人员指点,他找到了赵小林、马桂荣夫妇,加入了“笑友校友相声俱乐部”。在这里,一年来,从吐字发音、绕口令练起,张仁青的说、学、逗、唱功夫长进很快。

  赵小林说,大家觉得张仁青像洛桑,张仁青也试图学习洛桑的表演方式。

  但是赵老师对他说,“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专业的相声演员,必须有自己的风格,你就是张仁青,而不是洛桑!”自此,张仁青生硬地模仿磁带成为了历史,他开始用自己的声音说相声。

  嗓子出血仍背词

  医生说他嗓子喊出了问题,一个月内不许再大声说话。

  距离11月13日的大赛越来越近了,张仁青恨不得吃饭时都在说词。

  意外的事情出现了。几天前,他吐出来的痰里有血丝。他身体一直很棒,并没有在意。又过了几天,血丝越来越多,甚至有时候觉得嗓子痒,可是一吐出来全是血。

  10月25日,他去了一趟望京医院,被诊断为支气管扩张。医生对他说,“你嗓子喊出问题了,这样,你一个月内不许再大声说话!不能练嗓子了!”

  他愣住了。

  但一回家,张仁青就开始背词。不过,他的声音小了许多,这是他学相声十几年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人物对话

  “哪怕不火,我也要练下去”

  新京报:是什么让你喜欢上相声?

  张仁青:我第一次背会一个相声,说给别人听时,别人笑得前仰后合的,我心里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很满足。能给别人带来快乐,我自己也快乐。

  新京报:你要是一直火不起来怎么办?

  张仁青:哪怕不火,我也要一直练下去。我就不信,一个人干一件事,会没有结果。

  新京报:要是有一天真的火了呢?

  张仁青:那个时候,我就可以24小时投入在相声里面了。本版采写:本报记者刘英才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倪华初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Twins
友谊第一乱世佳人
维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声有色
夏日狂哗依依不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