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感动的,不仅是记者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7日08:50 无锡日报

  11月2日,本报头版头条刊发了我写的近3000字的人物通讯———《一个人的笑脸》。和所有客运服务员一样,铁路无锡站的陈惠珍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小人物。在未经“指定”的情况下,我的这篇报道,着实让某些人看不懂了———长篇人物通讯一般都属上面指定的典型报道,这篇报道有何背景?

  没有背景,只因感动,她的事迹强烈地感动了我。随着采访的结束,那些动人的故事
叠加起来,我的脑子里净是“她是和谐社会的缩影”、“爱岗敬业的代表”、“她把雷锋精神创造性地融入工作中,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气息”这样的念头,我深知“有写头”!

  采访从讲故事开始。两次采访下来,我已有了充足的材料,事实上,在后来的写稿中,我最大的为难之处在于很多材料须忍痛割爱。

  例如有这样一封感谢信牞信尾竟是兄弟三人的联合签名,信寄自杭州:那是一个雨天,一位老太被扶着走入候车室,陈惠珍见状,马上找来轮椅,但老人似乎连把脚放在踏板上的力气都没有了。没有丝毫犹豫,陈惠珍立即弯下腰来,托住老太沾满泥水的脚,轻轻地放了上去。这一幕深深地印在了老人儿子的脑海里,他回到家跟两个兄弟一说,大家觉得一定要向她表示谢意,于是就有了联合签名的感谢信。信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是经历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从陈惠珍这个小小的动作中,我们又看到了雷锋。

  在采访陈惠珍的老领导、已退休的丁炳奎时,他嘱咐我一定要把陈惠珍照顾弃婴的事迹写进去。老丁说,1996年,陈惠珍有了第一个孩子,但不幸在一岁半时夭折,从那以后,陈惠珍对孕妇、小孩和有困难的妇女旅客就有了一种特殊的理解和关爱。

  采访中,陈惠珍似乎没有讲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倒是她的领导、同事们有着讲不完的故事,陈惠珍在旁边翻找着感谢信,努力回忆着,不时补充点细节。说实在的,很多事情的确大同小异,经过15年的“烹煮”,那“肉”早已化在“汤”中了,而这“汤”,恰如那浓浓的情,化在了陈惠珍对所有旅客,尤其是重病人、残疾人、老人、孕妇等有特殊困难旅客的理解、关爱和热心服务中。

  在乘公交车回报社的路上,正好碰上一位民工,带着鼓鼓囊囊几个包,站在车门口向司机问路,但刚开口,就遭到了呵斥。这种问询,如果让陈惠珍遇到,情形会完全不同。因为陈惠珍对民工有着深刻的理解与同情,把他们当作了平等的人甚至亲人。强烈的反差在我胸中激起情感的漩涡,使我理解了为何有旅客从北京寄一张旅游券给陈惠珍,以表达感激之情。

  她有着太多的荣誉,但同样也有酸楚和烦躁,但只要面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她就不去想别的,始终微笑着坚守在岗位上……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Twins
友谊第一乱世佳人
维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声有色
夏日狂哗依依不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