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闯进生活”的网络语言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8日08:42 湖南在线-湖南日报

  本报记者 杨丹 实习生 王成健

  随着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语言不知不觉地诞生了,并在网上迅速地流传开来,成为网民在网上交流必不可少的通行证。有的甚至走下网络,闯入现实生活,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新的语言。对于这种现象,有人欢迎,有人忧虑。网络语言究竟是一种文字游戏还是现代汉语的一种发展必然?为此,记者采访了大量的网民和相关的专家学者。

  网络语言,你知道吗

  “今天我和GG去200玩,他的美眉GF也一起去了。偶们在BUS上遇到一个自来熟的青蛙,他老是找GG的GF聊,还喜欢PMP。真是一个天生的蛋白质。在200玩了一整天,246,就去KFC大撮一顿,回到家,偶打开那台酷鸡,先给老师发了伊妹儿,接着去烘焙鸡上打铁……”

  上面的这段看起来莫名奇妙的文字可不是什么“天书”,而是一位中学生用地地道道的网络语言写的日记。记者几经“查证”,总算破译了这篇文章:GG即哥哥,GF是女朋友,偶们指我们,BUS是公车,青蛙是长得不好的男生,PMP是拍马屁,蛋白质是笨蛋白痴神经质的缩称,200是动物园,246是累死了……

  看了记者收集到的注解,相信不少读者也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事实上这些“新词”在网络上非常流行。你随便进入网上一个论坛或聊天室,都可以发现铺天盖地的类似的网络语言。

  不仅如此,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年轻人还把网络语言“活学活用”在了日常口语里,与他们交谈,不时能听到他们嘴里蹦出一些诸如“蛋白质”、“大虾”、“286”之类的网络词汇。更有甚者,有的学生还开始尝试着用网络语言来写作文。据不少老师反映,现在不时能在一些学生作文里看到网络语言。

  “寻根”网络语言

  日益扩张的网络无疑是网络语言兴起的根源。目前我国约有网民9000万人,如此庞大的网络用户群自然成为了网络语言滋生的“沃土”。

  网络语言是汉语在网络环境下的变体,在网络语言语体中,病句、数字、符号、汉英杂糅表达式成了正宗语言和网民们的习惯用法,规范汉字却成为另类。记者通过对部分网民调查发现,网络语言产生的具体原因和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首先是为了节约时间和上网费用。一些网民为减少开支,或是在打字时没有耐性,就创造了数字代码谐音:886(再见);英语简缩略语如:TKS(谢谢,thanks);拼音简缩语比方说:BT(变态);或者是汉语谐音如:酱紫(这样子);借用动物名称:酷鸡(功能强的电脑)等各种形式的网络用语。

  其次是由于网民大多数比较年轻,他们喜欢创新,使一些传统词汇在网上被赋予新含义,如:斑竹(论坛版主)、大虾(网络高手)。最有创造力也最为传神的是新造词语:美眉(美女)、东东(指东西)等都是其中代表。

  还有人是为了张扬个性,造出一些奇怪的词汇和网名,以引起别人重视。当然,为了掩饰个人真实信息也是导致网络语言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网络语言引发利弊争论

  网络语言在给人们带来新奇感觉的同时,也给人们的交流带来不便。尤其是它对规范汉语的运用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因而关于它的争论也日益激烈。

  对于众多的网民来说,网络语言有着独特的魅力。一个在广告公司任职的张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挺省事的,网上打字讲的就是一个‘快’!”大二女生张玫则认为:“网络语言更‘酷’,更形象,更有味道。如果有人叫我‘美眉’,听起来都比那些说你长得漂亮,舒服得多。”

  作为语言的传授者和规范汉语的把关者,老师们则对网络语言的流行表示了担忧。长沙市一中的语文特级教师杨北辰呼吁:网络语言是时代的产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汉语的发展和丰富,学生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可以接受。但现在学生上网越来越多,而他们又处在打基础的时候,如果对网络语言不加以控制,很可能对传统正规的语言学习、良好文风的形成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最激烈的“声讨”莫过于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们,他们担心网络语言影响孩子的语文学习,这一点上他们几乎形成了“统一战线”。一位家长表示,为了孩子前途,绝对不会纵容他在学习上“乱来”。

  专家:对网络语言持宽容态度

  对于网络语言,专家们的态度则经历了一个从“不屑一顾”到“进行研究”的过程。据悉,国家语言改革工作委员会已于今年8月底邀请相关语言专家召开了一个研讨会,就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

  长沙市语言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负责人表示,对网络语言要抱宽容态度,不必惊慌。一味地放任自流不行,单纯拒绝网络语言也不明智。语言是活的、变化的、不断发展的。新词汇的诞生本来就是靠约定俗成,人们认可就有“生命力”。如果那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公众就可以接受,这有一个自然选择和淘汰的过程。我们反对网络上的粗话、脏话和一些废话,但一些生动形象的习惯用语反倒能丰富我们的文化生活。作为语言的主管部门,他们会关注这一现象并及时地进行一些积极的宣传和引导。

  据悉,在英美等国,一些权威词典已经收录了部分网络语言。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室也正在编纂一部《新词词典》,一些网络语言,比如“菜鸟”、“大虾”、“灌水”之类能够反映出新事物,又能被大家所接受,使用频率较高的词将收录进来。该词典将于明年正式出版发行。

  可见,现在网络语言不单是一种前卫的交流符号,它已经成为人们需要关注的文化现象。作为备受争议的新生事物,它能否最终成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还有待时间的验证。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病重
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第六届孙子兵法研讨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2004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加息后如何买房还贷
楼虫帮您买楼支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