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同学之间缺信任(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8日09:05 潇湘晨报
同学之间缺信任(图)
  大学生诚信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意识感受,还是一种让人背负前行的道德压力?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行为目前已成为见怪不怪的现象 记者 马 静 摄

  如果用考试不作弊、按时归还助学贷款、不欺骗别人等具体行为来作为考量大学生诚信的标准,在此次我们对长沙市400名大学生做的调查问卷中发现,凡是没有经过机制约束的诚信口号在大学生心中仅仅只是一个符号,经不起任何现实的考问。

  大学生的诚信是道德意识还是行为规范?在调查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诚信只有通过机制的约束转化为行为,才能消解道德的压力,才能落到实处。

  四成大学生知道同学作弊

  原因:对考试内容不满

  “每当期末考试临近,我认识的同学中总有一些人在商量如何在考试中作弊。”在此次接受我们进行的大学生群体诚信调查的400人中有46.6%的大学生如是表示。

  期末考试没及格意味着重修或补考,但如果作弊被发现就意味着处分或开除。在各大高校中对于考试作弊处理往往是严厉处分甚至开除出校。

  国家教育部最近给全国各高校下发的文件中提到,对于在英语四、六级考试中的代考学生,一经发现立即开除。而现实中的情况是,“枪手现象”仍然存在,11.1%的大学生依然觉得“枪手”能使自己在英语四、六级考试中有捷径可走。

  让调查者难以理解的是,为何在面对如此严厉的惩罚下,考试作弊却依然屡禁不止,为什么有的学生宁愿冒着被处分的危险去逃避重修,这恐怕单单用“利益驱使”是无法解释的。一群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不可能权衡不了孰轻孰重。

  那么让我们看看下面这组数据:被调查的400名大学生分别有6.6%和5.3%的人曾请人代考或者替别人代考(见图1)。而考试作弊科目有40.7%和23.8%集中在英语和公共课,而专业必修课只占9.8%(见图5)。如果说考试作弊是一个学生道德品质有问题的话,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学生一遇到英语和公共课考试“道德品质就有问题了呢”?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单纯从诚信的角度去解释大学生作弊行为是不全面的。一位成绩非常优秀的某大学学生,面对记者的采访也坦言自己有公共课作弊的经历:公共课考试全靠死记硬背,学着没兴趣。在我们的调查里,有48.4%的学生认为考试内容死记硬背是导致考试作弊的直接原因(见图6)。

  长沙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韦成龙说,学生考试作弊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减少作弊的人数。

  很早就开始教学考试改革的长沙理工大学要求每个院系期末闭卷考试不超过4门,学校公共课的教育要“少记多活”。韦成龙认为,大部分的高校如果实行这样的改革,至少可以减少学生夹带和抄袭等作弊现象。他认为,学生的作弊行为跟老师的师德、教学方式都有一定的联系。但是他同时也承认,要解决老师的教学与师德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半数人不完全相信身边朋友

  分析:社会风气影响价值判断

  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50.1%的人认为身边的朋友不能完全相信(见图2);47.3%的大学生觉得,在遇到困难时首先要靠自己(见图3)。对于外界的不信任感,基本上在当今的大学生脑海里根深蒂固。不过有92.2%的大学生仍然认为,当别人请他帮忙时他会尽力帮助别人。

  生活在一种信任与不信任之间的情感氛围中,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对待身边每一个事物的价值判断。53.1%的大学生不完全信任现在研究生考试的公平、公正性。52.4%的大学生看见同学考试作弊取得了好成绩心理感觉不平衡,但在这些心理不平衡的大学生中,只有28.6%的学生产生了考试作弊的想法。韦成农说,每年学校教务处发现的学生作弊事件,有很大一部分是提前得到了学生举报。

  一名自称举报了他人作弊的河西某高校学生说,我就是看不惯有的人通过作弊取得好成绩,我不认为我有正义感,其实我身边有很多同学对大学里的成绩看得很重,但对于作弊的人却没有很好的制度来制止作弊。?

  湖南农业大学学生工作处处长周先进认为,大学生之间缺乏信任,很难认为是大学生道德素质的下滑,因为如今的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已经很紧密,社会大环境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学校小环境的风气,我们不能说社会道德下滑,也就不能说学生道德下滑,一个不健全的制度容易让人产生投机心理,这点同样适用于大学生。

  的确,制度的漏洞促成了投机分子的诞生。当我们在大学讲诚信教育的时候,在强调学生自律时,是否也想到了制度带来的他律性。诚信是一种制度还是一种品德,这个问题在很多大学生的心中是模糊的。

  助学贷款多数如约归还

  透视:约束机制助推诚信

  如果非得在大学中列出把诚信纳入社会规范机制的事情的话,那么要首推国家助学贷款。从1999年国家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推出国家助学贷款后,这个计划就成为一项制度,从另一个层面规范了贷款学生的诚信还款行为。它的约束力与其说是贷款人以诚信担保,不如说是贷款计划的可操作性让贷款人不得不归还贷款。

  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取得了助学贷款的学生里有79.3%的学生认为能按照贷款合同上的要求来归还贷款(见图4),同时有71.7%的学生认为自己综合了各方面的因素能够正确支配贷款,但有50%的人没有考虑到如果因为各种原因导致自己不能按时还款,自己该怎么办。

  因为助学贷款跟学校有很密切的关系,因此各所高校在拨出每笔贷款时都是小心翼翼。长沙理工大学受国家助学贷款资助的学生,在今年4月还专门听了中国农业银行湖南分行工作人员举行的《金融服务与诚信教育》的讲座。通过这样的教育,学生都能明确知道贷款让自己所承受的责任。

  当诚信有了机制约束,它就不再是一种单纯的道德口号,而是一种道德行为。然而当前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同时,却让65%的学生感觉是一种心理承载,承载的是一种来自道德的压力,而面对这种压力他们普遍不知道如何来消解。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病重
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第六届孙子兵法研讨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2004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加息后如何买房还贷
楼虫帮您买楼支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