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龄考生张树东尴尬求职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1日02:50 燕赵都市报 | ||||||||
本报驻张家口记者 刘雅静 张树东,37岁,1988年从河北省机电学校毕业后在张家口市沙城铁厂工作,他经历了技术员、车间主任、下岗、炸油条、卖烧饼、到民营企业打工……。3年前,34岁的他因为参加全国首届不限年龄的普通高考,成为张家口地区第一个大龄考生并考进张家口市教育学院,这使他一夜间闻名山城。然而当他经过3年的努力顺利完成大专文凭,准备迎接一种新生
为了生活放弃理想 张树东说,他想走出去看看,开阔一下眼界。张树东第一个应聘的是他实习的单位———北京大兴行知学校,这是一所私立学校,是专为“流动人口子女”创立的一所学校。但是,学校的经营很艰难,尽管热心教育、想干点实事,但是面对三年来支持他的妻儿,面对家里欠下的三年大学学费,张树东离开了行知学校。对于自己的离开,张树东用了“惭愧”二字,他说:“我自信自己是一个为了理想而执著的人,可如今却不得不为了生活而放弃自己的初衷。” 所学难以满足现实 为了让自己的妻儿过上稳定的生活,张树东想选择一所公办中学。可是,诸如“年龄:35岁以下,本科”这样的招聘条件将这个已经37岁的专科毕业生死死地挡在门外。面对着比自己小十几岁的年轻人,感受着他们的朝气与斗志,他几乎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于是,这位曾站在自己人生的交叉口,认真反思,慎重选择新的人生道路的大龄考生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悲剧色彩———毕业意味着失业。 社会认识亟待提高 据了解,2001年高考生年龄不再受限的第一批大龄考生(25岁以上)有1600多名,其中最大年龄有80多岁。对于张树东的经历,一位多年从事教育研究的老师这样理解,国家允许大龄考生参加普通高考,给了一部分人重新选择人生道路的机会,也体现了一个国家实现终生教育发展的决心。但社会的认识与社会的进步往往不能同步,所以大龄考生毕业后作为一种新鲜事物,将面临社会认识上的尴尬。正是这种社会认识的落后造成了“大龄考生张树东尴尬求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