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以提高文化力为核心加快哈尔滨文化建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1日04:23 哈尔滨日报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桂华

  参加市委中心组学习,听了几位领导同志的发言,深受教育和启发。下面,我就以提高文化力为核心,加快哈尔滨文化建设为题,谈谈个人的学习体会。

  一、以全会精神为指导,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摆在全党面前。《决定》对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进行了科学阐述,正确回答了文化和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关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发展。

  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根系,决定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兴衰存亡。同时,文化又是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和文明建设的显著标志,是一个城市人民群众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和整体素质的外在形象。因此,我市要把以提高文化力为核心,加快文化建设提上重要战略位置。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深刻理解《决定》精神,做到四个坚持: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建设的指导地位。《决定》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向。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建设我市先进文化,就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不断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基础,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第二,坚持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的协调发展。《决定》指出:“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把文化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深刻阐明了文化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文化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同时对经济和政治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力,为经济、政治的发展提供思想基础、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要保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必须重视文化建设,发展先进文化。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重视发展先进文化,提高社会成员的人文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

  第三,坚持发挥文化在增强综合国力中的重要作用。《决定》指出:“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增强微观活力,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增强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随着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文化与经济、政治日趋交融,文化增强综合国力的作用变得更加显著。作为文化与经济相融合的产物,文化产业在当代社会获得了飞速发展,并逐渐成为一些国家的支柱产业。这一现象充分表明原本作为软实力的文化正在转化为经济硬实力。我们党深刻认识到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突出的地位和作用,把文化建设问题提升到党的执政能力的战略高度加以思考,为我们发展文化事业提供了思想认识上的保证。同时,还应看到,国内地区之间、城市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力量的竞争,文化是竞争力的理念已凸显出来,并形成一种趋势,文化与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引起高度重视。

  第四,坚持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当务之急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事业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情况日趋突出:文化事业总体实力不强,结构不合理,不少文化企事业单位缺乏活力和市场竞争力;文化领域一些深层次问题和体制性障碍日益凸显出来。解决这些长期积累的问题,唯一出路在于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文化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保证城市文化建设的先进性。

  二、正确认识我市文化优势,增强加快文化建设的信心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市的文化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取得了显著成就。哈尔滨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北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建设北方历史文化名城,打造文化大市的现实基础。只有正确认识我市文化优势,增强加快文化建设信心,才能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我市文化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形态的多元性。一是历史上哈尔滨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固有的中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融合,创造了特色鲜明的哈尔滨文化。二是城市的建筑特色成为哈尔滨一个文化品牌,建筑艺术流派异彩纷争,各显特色,打造了哈尔滨独特的建筑文化。三是在国内众多的大城市中最早接受西方艺术熏陶,“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已成为国家级音乐盛会,成为哈尔滨的音乐文化品牌。四是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独具特色,民俗风情绚丽多姿,“哈尔滨民间民俗艺术博览会”已举办五届,使民间民俗艺术得到挖掘展示,充分显示了北方历史文化特色。

  2.文化创造的领先性。许多门类的文化创造,哈尔滨在全国居领先地位。一是文学创作呈多样化。二十世纪20年代,哈尔滨文学继承了“五四”运动传统,同西方创作方法相结合,形成多种创作方法。改革开放后的哈尔滨文学创作进入了繁荣时期,形成了新一代作家群,其作品争得了全国各类文学大奖。二是话剧创作表演全国闻名。培养出了一大批话剧艺术家,在全国具有影响力。三是音乐人才层出不穷,在全国均有影响,并为国家专业院团输送一批批专业人才。四是美术创作在全国颇有影响。美术工作者们借鉴西洋画风,发扬中国传统,夺得了历届中国美术大赛大奖,成为全国省会城市的佼佼者。五是雕塑艺术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拥有一大批知名雕塑家,城市雕塑成为哈尔滨文化的一个象征。特别是冰雪雕塑更是独具特色,享誉中外,成为哈尔滨的骄傲。六是冰雪文化强劲发展。以“冰雪节”为载体的冰雪文化已发展为哈尔滨品牌文化,在国内具有很高的知名度。通过特色文化所蕴含的文化传统、民俗风情、社会风气、人文环境等方面的形式和内容,彰显了哈尔滨文化个性的精髓和灵魂。

  3.文化体现的丰富性。哈尔滨文化建设凝聚着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体现在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呈现着自强不息,拼搏向上的精神风采。一是工业文化特色鲜明。哈尔滨是建国初期的重工业城市,发展到今天三大动力、哈飞等老字号、老品牌仍是城市的文化品牌。二是农业文化厚重。哈尔滨是全国农业主产区、商品粮基地,绿色食品畅销国内外,成为绿色文化品牌。三是科教文化闻名。在哈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数量众多,综合实力列全国第六。四是优美的自然风光打造了城市特色旅游文化。太阳岛、亚布力滑雪场、二龙山风景区等旅游景观,凸现了哈尔滨所特有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文化特色。五是城市设施彰显历史文化特色。如圣·索菲亚教堂、防洪纪念塔、萧红故居、金上京遗址等,哈尔滨的城市历史印证在文化上。各类文化活动场馆和设施在陶冶市民情操,提高市民良好素质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路桥、街心广场、景观街路显示出了城市历史的文化底蕴。哈尔滨的革命遗址和文物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城市文化品牌,是哈尔滨加快文化发展,打造北方历史文化名城的丰富土壤。

  在看到优势同时,按照四中全会要求,感到我市文化建设总体上还比较滞后,主要表现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不适应,文化设施基础较差,文化产业发展缓慢,现代城市文化格局尚未形成;文化发展与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不适应,文化新产品和文化生活服务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文化体制与市场经济发展不适应,文化生产力需要进一步解放和提高;文化人才与文化建设需求不适应,或留不住人才,或推不出人才;文化建设现象与文化建设发展需求不适应,对文化巨大的社会功能认识不足,缺乏大文化、大产业观念和长远发展意识。这些都严重制约、影响着我市文化建设发展。面对文化建设的新形势,我们既要正确认识优势,增强加快文化建设信心,又要正视存在问题,增强加快发展勇气,树立全新文化理念,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努力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创新体制,转换机制,不断增强文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切实发挥文化在小康社会建设中的引导和牵动作用。

  三、以提高文化力为核心,努力推进城市文化建设

  按照四中全会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哈尔滨城市文化建设、打造文化名城,要着重实施以下几个发展战略:

  (一)实施城市文化发展战略

  对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进行全面、科学地规划,制定近期、中期、长期的文化建设目标、任务、政策和措施,促进文化艺术各个门类的全面繁荣。一是专业文化要上档次、出精品。通过实施精品战略,发挥整体优势,努力创作一批体现时代特征的精品力作,造就一批具有重要社会影响的名人名家,提高哈尔滨文化知名度,扩大哈尔滨文化影响力。二是群众文化要上规模、广参与。城市以社区为重点,发挥各种文化资源的效益,住宅新区按规定搞好文化设施的配套建设;以广场文化为重要载体,采用群众喜闻乐见形式,促进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健康发展。农村以村镇为重点,依托各地民风、民俗与传统节日,创建“村镇”特色文化,促进农民读书活动、民间文艺汇演、民间工艺创作等蓬勃发展。三是建筑文化要保特色、提品位。中心城区要抓住新一轮城市建设契机,以文化意识审视城市规划与建设,注重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注重建筑设计的文化个性;以保护、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为己任,保存一批有价值的历史文化街区和重点文物,建设一批标志性重大文化设施,不断拓展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四是文化产业要拓新路、求发展。要走社会办产业、科技兴产业、品牌立产业的新路子,重点要“完善一个体系、调整两个结构、深化三项改革”。即:完善文化市场体系。要加强宏观调控,积极引导健康向上的文化消费行为,优化消费结构,打开市场空间。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方针,在抓好管好文艺演出市场、文化娱乐市场之外,积极开发培育文化服务、信息音像、艺术培训、文博旅游等文化市场,增强文化市场的辐射能力。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其他市场体系相衔接,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繁荣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调整产业结构和国有文化资产布局结构。对主导文化产业,要集中力量、重点发展。对演出业、影视娱乐业等传统文化产业,要加快改造、提高档次,有选择地吸纳引进国外文明健康、科技含量高的现代文化娱乐项目,不断延伸产业链,使之成为支柱型产业。对文化信息业、环境艺术业、文化技术业等新兴文化产业,要创新经营体制和经营方式,促使其健康发展,成为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深化经营机制改革、文化管理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要紧紧围绕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服务,积极实施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全面实行全员合同制、岗位聘用制,文化单位面向社会自主用人,文化单位职工自主择业。各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事分开,从“办文化”转为“管文化”,代表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管好事业单位的领导班子,监管国有资产,调控文化单位经营行为。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国有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投资发展文化产业。按国家有关规定,逐步扩大非国有经济投资文化产业的准入范围。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文化单位的改革、改组和改造,发展多种所有制文化经营企业,积极引进外资直接投资国家允许经营的文化产业,促进我市文化产业升级。

  (二)实施文化品牌带动战略

  根据我市文化资源优势,围绕重大文体活动、著名历史人物、绚丽地域风情、多彩民间民俗艺术等等,有重点地打造一批具有哈尔滨特色、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文化品牌,形成一批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精品,进而确立我市文化在全国的地位。要坚持国际化方向,按照国际化标准,打造“哈夏”、“哈洽”、“哈博”、“冰雪节”等文化品牌。积极申办各类国际性的文化、国家级的文艺体育赛事,吸引更多国内外文化人士的目光。要立足本土,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和特色文化,不断丰富城市文化发展的新内涵,努力打造文化品牌。

  (三)实施科教兴市战略

  要围绕提高市民素质这个核心,全面加强文化建设,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要狠抓基础教育,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教育结构与布局,加快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抓好成人在职教育,努力构建学习型社会,全面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要广泛倡导科学精神,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要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全市广泛开展“热爱哈尔滨、热爱家乡”教育活动,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引导人们树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的共同理想。

  (四)实施文化人才培养战略

  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观念,在加强中高层次人才培养同时,大力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特别是培养文化艺术人才和民间文化艺术传人等特殊人才。认真制定并落实各种有利于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使用人才的政策措施,在创作上扶持、生活上关心、使用上重视、政策上倾斜。在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的前提下,采取更加灵活政策措施,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

  (五)实施改革创新战略

  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在继承的基础上,从城市文化的理念、内容、形式以至发展体制上进行全方位创新,努力建立健全有利于面向群众、面向市场的现代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繁荣发展城市文化提供体制、机制的保证。要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扶持文化艺术门类、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走向国内外文化市场,提高哈尔滨城市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哈尔滨城市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迷你小熊
强烈推荐火线下载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孙燕姿
我要的幸福、遇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