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明天我们该怎么吃饭?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4日03:24 哈尔滨日报

  本报记者张巍

  11月8日报道,正在进行的“中国成人慢性病前瞻性研究东北地区调查”在对哈尔滨市南岗区的1459名35岁-75岁居民进行了体检后发现,83%的体检者体质指数超过标准,体重超标者超过80%。哈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合理,缺乏体育锻炼,造成脂肪大量堆积。另悉,10月12日,国务院新闻发布会公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的最新结果显示,我国现
在15岁-64岁的劳动人口中,慢性病发生率已经达到52%,死亡率已经占了30%。罪魁祸首竟是中国人食油过量。我们在吃上有问题,吃得不科学,吃出了很多毛病。这不禁令我们对自己的日常饮食倍感关注。

  现状:膳食结构问题大,吃油太多

  据了解,此次体检改变单纯以体重衡量胖瘦的传统方法,在哈尔滨首次对大规模人群采用体质指数评价胖瘦。工作人员在体检者中抽样调查262人的体检报告,发现高血压患病率为19.8%,83%的体检者体质指数超过标准,体重超标者超过80%。糖尿病患病率为7.8%,明显高于全国3%左右的患病率。专家认为,我市糖尿病高发,与市民高盐、高热量饮食,少动及生活不规律有密切关系。专家指出,成人超重和肥胖的体质指数与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等多种疾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其中,肥胖者患冠心病人数比正常人多两倍,患高血压者比正常人多2-6倍,患糖尿病的人比正常人多4倍,合并胆结石症的人较正常人高4-6倍。正常每人每天涉油量应为25克,而许多市民却吃了80多克。如何合理地引导市民、如何积极地普及相关知识成为有关部门将要抓的首要大事。

  专家:市民合理营养意识差

  记者采访了儿童医院、哈医大一院、解放军第二一一医院的营养学专家。专家称知识缺乏导致营养缺乏,这是我国居民营养状况令人堪忧的根本原因。

  百姓对于合理营养的意识不强,具备的相关知识不足。现在特别是城市的居民,进食高热量的食物过多。据儿童医院青春门诊于红介绍,在该门诊一年接诊的6000例患儿中,有2000例是肥胖儿。许多成人疾病如脂肪肝、高血脂、糖尿病、肝胆结石等疾病在该门诊都很常见。这些病的很大诱因都是食油量过高,脂肪涉入量过高引起的。而且肥胖儿中以学龄前后的儿童和初三高三前后的青少年居多。他们的营养失衡都是家长主动造成的。老人的老观念认为胖孩子才健康,于是采取“填鸭”式的喂养方式,小孩爱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吃多少就吃多少,结果造成肥胖。再有面临升学的孩子,家长不分青红皂白乱给孩子吃补品,一日三餐外还要加餐,而这阶段的孩子活动量又很少,所以造成肥胖。另外早餐提供的能量应占全天总能量的30%,早餐的食物量宜相当于全天食物量的三分之一。而我市有相当部分学生不吃早餐。儿童期养成的饮食习惯往往会持续一生。要全面地普及健康知识,首先要培养下一代的良好饮食习惯。

  据解放军第二一一医院营养科卫小青介绍,市民生活水平提高了,膳食结构发生了剧变。机体适应不了高脂、高热量的饮食,热量进出不平衡,营养比例不协调,人体就容易产生疾病。于是超重、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逐步年轻化。以东北人爱吃的酸菜为例,做酸菜就得多放油才好吃,于是不论是炖是炒还是包馅儿都要多放油、肥肉或大骨棒。另外许多老百姓错误地认为要让菜香就得多放油和盐,这样的饮食习惯非常不科学。

  我市营养专家称,我国目前非常缺乏营养师,只有比较大的医院里有营养师。哈医大曾招过4届营养专业的学生,但因为分配不出去而取消了该专业。社会上还没有真正意识到营养师对百姓生活的重要性。

  政府:集体供餐单位都要有营养师

  据悉,卫生部将根据此次调查反映出的居民在营养与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政策支持、市场指导和加强公众教育3方面开展工作。国家已经制定了相应的居民膳食与慢性病干预计划,并将逐步推广实施。膳食干预的重点是孩子,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这样才能改变下一代人的营养和健康状况。卫生部正在起草有关营养师的一些管理制度和要求,下一步在一些集体供餐的单位里应该都要配备营养师。但是,营养师主要是做具体的营养指导工作,要让全民膳食合理化,还需要广泛的宣传。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逝世
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第六届孙子兵法研讨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2004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加息后如何买房还贷
楼虫帮您买楼支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