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熊在吼吼出团团谜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5日01:14 辽沈晚报

  初冬。山岭。夜色沉沉,寒气逼人。

  在墓园旁侧,山岗上树木芜杂,掩映着其间的一片坟茔;在坟地的另外一边,从孤零零的一个院落透出一缕灯光。初冬的寒风掠过山岗,发出了阵阵声响。

  突然,在院子的某处发出一声低沉的吼叫,随即,好似一只庞大的困兽撞击铁笼子的
声音直响,这些异样的声响在寂静的夜空中显得格外刺耳……

  沈阳市东陵区前进乡一处“鹿场”,名列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名录、身躯庞大、生性凶猛的黑熊,竟然委身小院,而照顾其日常“饮食起居”的竟是一对年过花甲的老人!

  夜寻黑熊

  绕墓地过树林仿若走迷宫

  东山墓园、废弃的温室大棚、鹿场……根据读者提供的这些零碎信息,11月11日下午3时左右,记者沿着榆林大街(沈铁路)一路驱车寻找黑熊的“行踪”。在离东山墓园还有1000米的地方,记者弃车步行,边走边向沿途的村民打听路线。一位大婶指着前面山岗说:“顺着墓园的东墙往前走,有一片小树林,还有坟地,那儿就是鹿场了!”沿着村民指点的路线,记者一路下来,发现墓园墙外弯弯曲曲的小土路走到尽头,却分出了岔路,而有“小树林”、“坟地”等地理特征的地点,刚好位于岔路路口的中间。

  记者一行3人决定先沿着左边的小路走过去,而此时,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四周的地形越来越模糊,只在远处有一点微弱的灯火。

  记者折回头沿着另外一条小路找了过去。在走了将近50米的泥泞道路之后,记者在路边看到了市民所称的另外一个“坐标建筑”:废弃的温室大棚,旁边是几所民宅。

  沉沉夜色中,四周没有一点灯光,也看不到一个人影,记者绕着温室大棚走了一圈,发现里面空无一物,更不用说“黑熊”。

  夜色越来越重,气温急剧下降。正当记者打算暂停当晚的查访时,前方隐约有2个黑影从夜色中走了过来。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记者上前搭讪,打听“鹿场”的方向,令记者惊喜的是,这两名村民不仅明确知道鹿场的所在,而且还愿意带记者前往。

  或许是看见有熟人引见,记者轻而易举地进入了养熊者住的屋子,看到一对年过花甲的老夫妇。“我实话告诉你们吧,今天是熟人领你们进来的,要不然我都不能给你们开门。”

  一段寒暄后,老夫妇的戒备心消失了。男主人姓李,原来在苏家屯区的农村居住。今年4月,经人介绍,李氏夫妇来到这里的鹿场当起了饲养员兼更夫。

  “听说,这里的动物挺多的,你们两个人能忙过来吗?”记者试探性地问。

  “有啥忙不过来的,就9只鹿和两只‘熊瞎子’呗,一天喂三次,没啥!”

  “这里真的有熊?!”记者故意装作很吃惊的样子。

  “当然啦,以前这里有四只熊,我们过来前听说死了两只母熊。”

  “在家里怎么养熊呢?我们还从来没看过熊呢,能不能让我们看一看?”

  “走吧,看呗。老头子,拿手电筒。”老妇很爽快地答应了,老汉稍微犹豫了一下,但是还是去拿手电筒了。

  不知为什么,刚刚走出房门,老头又后悔了,“你们是干什么的呀?看熊干什么?”

  “我奶奶身体不好,听说这里有熊,想买点熊的胆汁或者鹿血。这不,听说这里有,就立即赶来啦。”

  “你们还挺孝顺的!买这些东西必须要找老板,我们说的不算!”

  “我们不认识老板,也不知道他的电话呀?”

  “那我就不能让你们看,谁知道你们是不是坏人呀?”

  无奈之下,记者掏出了身份证。老头很认真地看了一阵子后终于相信记者不是“坏人”了。

  黑熊在笼

  夜里一发疯地动山摇

  走过一段崎岖的小路,一行人来到一趟房舍前。“鹿的胆子很小,一听见脚步声就乱跑。”果然,顺着手电筒的光,记者见到圈里的9只鹿已经慌作了一团。

  “熊也在房舍里吗?”

  “这种房子能圈得住熊瞎子吗?它们在铁笼子里呢!”

  在与鹿舍毗邻的院落里,记者看到了两个用手指粗细的钢筋和角铁做成的笼子。借着老汉手中的手电筒,记者注意到,每个悬空近半米的笼子大约50立方米。几个角铁直接伸到了地下,“整个笼子就靠这几个角铁,牢固吗?”

  “还成吧,这么长时间了,一直没有出过事儿。但是,有几次我看见这只大熊不知为什么发疯了,一个劲地在笼子里闹,折腾着笼子都有点摇晃!”老汉说,最开始的时候真把他们夫妇吓坏了,“就怕它跑出来,熊瞎子一出来,我们俩还能有好?”

  顺着老汉的手指,记者才隐约看到曾经发过“疯”的大熊。大熊的身体臃肿,懒洋洋地躺在笼子里。当光柱照到它的眼睛时,大熊突然“疯”了——整个身体突然立起来了,前脚搭在笼子上,一边张着大嘴,一边摇晃着笼子。记者吓得不由自主地向后退了一步。“你不害怕?”记者问一旁的老汉。“时间长就习惯了,每次都这样,每次都没事。”

  说着,老汉又将手电筒对着另外一个笼子。与大熊相比,这只熊实在有点小。或许是年幼的关系,小熊已经睡着了,即使光柱照在它的眼睛上,它也只是动一动头,然后继续呼呼大睡。

  熊场主人

  像谜一样见首不见尾

  老夫妇并不是这些熊和鹿的主人,“这些动物都是彭先生的。”老汉说,以前这里是鹿场,因为鹿场欠彭先生的钱,所以就将鹿场给了他。“熊是后运过来的,但是具体什么时候运过来的,我也不知道。”

  老妇说,彭先生很少到这里,每月10日定期派人给两人送800元的工资,他们的工作就是喂熊和鹿,“以前熊还喂点动物肺子,现在也没有肺子了,只能吃玉米面。”

  李氏夫妇说,他们也没见过几次彭先生,“听说他在二台子地区居住,我没有他的电话。鹿场旁边有一个工厂,那里的负责人有!”

  11月13日下午,按照老人提供的线索,记者找到了鹿场附近另外一家工厂的负责人。记者称想买几头鹿,但没有“彭老板”的联系方式,特地前来请求帮助。

  这位负责人表示,他的确有彭老板的电话,但不方便提供。“你们找李氏夫妇要吧,他们就有彭老板的电话。”记者离开时,这位负责人长时间地站在路口,直到记者走出了他的视线。

  当晚,记者再次来到鹿场,李氏夫妇已经没有上次的热情,“要彭老板的电话吗?我们也没有。你看,我们这连电话都没有。”但是,记者在房间的一角看到一部小灵通。

  附近居民

  如果熊出来就躺在地上装死

  “熊舍”虽然建在墓园附近,但是它距离两个村子大约只有400米。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村民都知道“熊舍”里有两只熊。村民们称,自从知道身边有熊相伴后,他们就在为自己的安全担心。“养熊的人对熊的凶猛和安全防护显然考虑得不太周全,只有铁笼,再没有其他防护措施了,如果熊出来怎么办?李氏夫妇根本不是专职的饲养人员。”

  一位刘姓老汉说,村里有些孩子因为好奇,常到“熊舍”里去看熊,有时还把小手伸到笼子里,“有一次,我孙子这么做,把我吓坏了,我狠狠地打了他一顿。虽然小孩子淘气,但是李氏夫妇竟然也没有制止。”那次之后,刘老汉就经常告诉孙子,“如果熊出来了,当它们攻击你时,你就躺在地上装死。”

  市动保站

  养熊必须通过审批获得许可证

  昨天晚上,记者就3天来探访的有关情况与沈阳市野生动物保护站的工作人员进行了沟通,工作人员表示,黑熊是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养熊者必须得经过审批,获得许可,否则就是违规违法。

  对于记者所称养熊民宅所在的地点,该工作人员介绍说,由于手边缺乏相关的档案资料,他暂时无法确定对方是否获得相关的许可。他表示将立即着手对此事进行调查,与本报共同联手,把此事弄个水落石出。

  首席记者李军 靳室绂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迷你小熊
强烈推荐火线下载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孙燕姿
我要的幸福、遇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