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规划馆里找到我家窗户(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5日06:18 北京青年报
规划馆里找到我家窗户(图)
规划馆里找到我家窗户

  北京规划馆成基地刚“满月”就已接待3000多名学生

  记者昨天在规划馆里见到了中关村一小三年级的石浩然同学,他正拿个数码摄像机忙个不停。兴奋地对记者说他在规划模型上找到了他的学校,“两个操场一个不少”。还找到了他家的那栋楼,“甚至连窗户都看得很清楚,做得又细致又漂亮”。

  本报讯昨天,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刚刚“满月”的北京规划馆,迎来了又一批小观众———北京的中小学生。规划馆有关负责人对记者介绍说,截至昨天已经接待了近3000名北京的中小学生和大学生。对城市规划的好奇,让孩子们流连忘返。

  走上二楼,把孩子们和规划的距离拉得更近了。十八区县的规划,让孩子们能够直接了解到自己家门口将来的变化。“虽然一时还不能马上实现,但看着这些蓝图,就足以叫人兴奋了。”

  三楼是规划专题区域,北京古城变迁展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展区、历次总体规划介绍回顾区、功能区等规划尽管有些“专”,但孩子们听得很认真。在CBD的模型前,孩子们看着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细细地打量着哪一座最高。讲解员为孩子们细致地讲解着什么叫CBD?CBD的功能有哪些?它将给北京带来什么?“我们给孩子们讲解时特意增加了一些内容,这些内容不仅带给他们知识,或许能启发孩子们对其中的某一个领域的兴趣,将来成为这一区域建设的参与者。”

  汉代的井圈、明清的城砖、门墩、望柱头等实物,以及标准三进四合院、各式门楼等模型,这些新“古董”向孩子们展现了自石器时代到近代不同时期北京城的历史演变发展过程。沿展墙布置的长53米的中国画院刘洪宽所绘《天衢丹阙》工笔长卷,画上的5000多个人物、超百栋建筑物更让孩子们知道了愿汁原味的老北京中轴线。三层西区的这些颇具老北京文化特色的展物,不少孩子们像对待爱不释手的玩具一样摆弄着。

  三层东区的大型模型让孩子们最感兴趣,1300

  平方米的面积,气势宏大。孩子们一个个在模型和图片上找着自己的家。“我的家在这儿!”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模型,在昼夜灯光的变幻中,让孩子们看到了“整个”北京的美丽和壮观。

  四层西区的未来家居,让孩子们在里面“爬”了个痛快。英国著名建筑师扎哈·哈蒂德的设计用玲珑曲线等因素颠覆了传统建筑中的层次感,地板、墙、门窗等传统因素在她的建筑结构里消失了。在她的设计中,可以看到充满活力的场地、造型。不仅有千奇百怪的洞穴,连居室内的家具也都是智能化的。如果冰箱里少了什么东西,马上就反馈到超市,超市再根据主人的作息时间,定期送货上门。“这太神奇了!”一位7中的学生对记者说,“或许这就是科学真正的魔力。过去我们只在书本上学习科学知识,规划馆让我们看到了它的实用价值,大开眼界!”

  未来的北京啥样?孩子们在四层东区找到了答案。北京奥运场馆规划借鉴了鸟巢、水立方的设计元素,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还展示了部分已确定设计方案的奥运场馆单体建筑模型,在绿化美化、改善交通状况、实现市政基础设施现代化诸方面的规划蓝图。为展示北京未来空间发展的有关内容,安排了巴黎、伦敦等五个世界大城市的规划内容,作为借鉴。

  “把规划馆作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在北京还是头一次。”据规划馆负责人介绍,规划馆内通过高科技技术手段,不仅向孩子们讲述了北京3000年的建城史、850年的建都史,还通过照片、模型等,展示了北京的现在和未来。

  摄影/本报记者陈柏

  作者:梁琦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迷你小熊
强烈推荐火线下载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孙燕姿
我要的幸福、遇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