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陪着四正社一起慢慢变老(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5日07:48 潇湘晨报
陪着四正社一起慢慢变老(组图)
当年的四正社就位于这里记者 殷 歌 摄

  长沙太平街孚嘉巷42号,一张高达四米的石拱形大门嵌在一座高大的建筑里,一股威严隐隐从古朴的大门透出。周珏站在大门边,抚摸着大门那两扇表面坎坷不平的厚木板,看着门前的四级青色石阶,慢慢想起了儿时“干部楼”里的快乐光景,“这就是当年四正社旧址,我生于此长于此,一晃便48年了”。

  急促的脚步声还在回荡

  初冬的中午,天空正飘着绵绵细雨,来到孚嘉巷42号前,踏上四级青色石阶进入拱形大门,内庭摆满的杂物扑面而来。这是一座类似于公馆的两层建筑,屋顶完全被黑色瓦片和明亮的天窗所遮盖,南北两边是厢房。正是中午时分,院子内庭分布的多个简易灶台上火苗通红,热油在锅里吱吱作响,妇人在灶台和住所之间来回穿梭。二楼厢房木栅栏上的淡红油漆已经失去了光彩,站在黯然的木栅栏边,晚清时期四正社革命志士们商量反清计划时的紧张场景一一浮现眼前,而身边古朴的厢房似乎也在诉说着乱世雄奇的故事:辛亥革命期间,湖南革命党人焦达峰等人,就在这里召集四正社志士组织策划反清行动,枪声隆隆,炮声轰轰,一派金戈铁马惊心动魄的场景。

  48岁的周珏在这里住了48年,是现在住户中居住时间最长的。他早就听老人说过,当年四正社志士入住的公馆高大威猛,门前的石阶长达10余级。四正社的历史使命完成后,入住公馆的便多是湘乡行商,几乎每一天,院子里都会出现一些新面孔。

  可惜,原来的公馆在文夕大火中不幸部分坍塌,现在的建筑是在大火之后仿造的,当时的街邻们称其为“兰庄”。在周珏记忆深处,现存的院子与以前没有多大变化,只是门前的石阶变矮了,门前那条巷道变高了。大约在20世纪60年代,由于孚嘉巷不时遭到水淹,人们便运来土石将巷道填高,大门前的10多级台阶大部分没入黄土,曾经负载的脚步也随之消失在人们的记忆深处。

  “干部楼”里的嬉闹

  “这里现在住着12户人家,其中有5户人家在这居住的历史已经超过20年,其余大部分是租赁户。”周珏说。周珏的父亲是省纺织品公司的干部,他小时,院子里也住着10多户人家,都是像他父亲一样属于干部身份的人,外面的人便戏称这里为“干部楼”。

  当时,院子里孩子加起来有30多人,每天,孩子们就在院子内庭玩游戏。由于出生干部家庭,院子里的孩子个个都“霸道”,天天出门向外面的孩子“挑衅”,并且不时打哭外面的孩子。当外面的孩子放声大哭时,他们的父母就肯定知道:“准是干部楼里的孩子惹的!”那时,院子内庭也是当时的茨山街居委会召集居民开会的地方。大人开会时,孩子们就在旁边追逐着,嬉闹着。

  时光如流水,后来,院子由省纺织品公司宿舍变成了公房,住在里面的人们,其身份也变得丰富起来,新面孔不时出现,仿佛又回到了湘乡行商入住的年代,让人不禁慨叹历史竟然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

  年轻夫妇的相守

  虽然一家三口现在仍然住在院子里的两间黑房子里,虽然烧水做饭要到院子外面提自来水,虽然在夏天洗个澡还得在院子后面惟一的小澡堂前排队,但周珏和他的妻子黄艳仍然觉得生活是如此的惬意。

  认识周珏前,黄艳一家住在长沙河西的一片集体宿舍里,虽然住房不宽敞,但光线却毫不吝啬地落在每一个角落。与周珏相恋后,黄艳第一次走进周珏家时,阴暗的房子让她不知所措,旁边有人正儿八经地解释:“当年四正社志士在这秘密反清,搞地下工作当然得选个不被人注意的黑暗角落!”结婚后,黄艳和周珏一直住在院子一楼东南角的房子里,爱情在这里开花结果,他们的儿子现在是一个16岁的高一学生了。

  其实,周珏一家也不是没有机会搬走。20世纪80年代中期,周珏的单位分给他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租住,每月只需交不多的租金,租住一段时间后,只要出少量现金就可以拥有房子产权。但周珏还是退掉了那套房子,仍然住在孚嘉巷内的这个院子里。
陪着四正社一起慢慢变老(组图)
一位老人在院子的内庭里做饭记者 殷 歌 摄

  在周珏看来,这个与中国历史联系在一起的小小院子,散发着久远而亲切的气息,是他一生最大的牵挂,“除非政府为了保护这座院子而不许人居住,我才会搬出去的!”黄艳补充说,前些年,居委会开了几次会说要拆掉这个院子,周珏一听便急了,会后几天都不见笑脸,心里好像拴着一块大石头,后来听说房子不拆了,并且政府说要将它保护起来,他才长舒了几口气。

  风流雨打风吹去

  现在,院子的大门仍然透露出时空挡不住的威严,但院子里面却早已显示出了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的疲惫。院内墙壁上的石灰层也剥落了,里面竹片编成的篱笆墙裸露出来,黑黑的干枯竹片似乎经历了千年的烟熏火烤。更有那楼层之间的楼梯和二楼楼道的木板,在负重的历史中已经老了,人踏上去木板便颤颤巍巍的。楼梯旁边的多块木栅栏已经换成新的了,其新鲜的白色,显得另类。

  走出院子,走在悠长悠长的孚嘉巷道上,深邃苍凉的感觉油然而生。回首,那扇威严的石拱门已经不见,只见到大门西边一棵弯着身子的大树。周珏记得,这棵树是他上小学一年级时被人们栽种在这里的,它看着他慢慢地长大,也看着孚嘉巷慢慢地变化。

  让周珏欣慰的是,现在,大树的表皮虽然坑坑洼洼,疙瘩遍布,但它密密的树枝上却仍然长着密密的青翠叶子,给这条古老而朴素的孚嘉巷,给这个冷索而单调的冬季,增添了许多生动的色彩,也许,有些东西是可以超越时空的!本报记者贺银河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迷你小熊
强烈推荐火线下载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孙燕姿
我要的幸福、遇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