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五保户徐红发:没有王院长,我早就不在人世了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5日09:26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报道】“刚搬过来才几天,厨房、淋浴房、卫生室都是新建的。‘五保户’能过上这么舒坦的日子,是镇政府做的好事。”上周一个秋阳高照的上午,引领记者走进院门,身材瘦弱的王红兰指点着眼前崭新的院落,兴奋地说。

  对于自己20年来7200多个日日夜夜对老人的付出,她只字未提。

  1985年,刚刚30岁的王红兰从妇联调到了敬老院工作。当时的整个敬老院只有3间房屋,9位老人。除了简陋的生活条件,初来乍到的王红兰很有些顾虑,“一户照应一个老人都不一定管得过来,这么多的老人,万一出现纰漏怎么办?”

  “当时敬老院人手不够,王院长一个人大小事情都要照应,要帮着老人换洗衣服,还得临时充当炊事员。”一位当年的同事张小绘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炎热的中午,灶间凌乱地堆着几袋面粉,苍蝇在空中飞来飞去。午饭是大锅煮面条,王院长总是流汗流得全身湿透地从灶间端出饭菜来。”

  “我在这里住了5年,要不是王院长,我早就不在人世了。”镇上69岁的“五保户”徐红发老人拉住记者,朝王红兰的背影竖起大拇指,用浓重的乡音诉说起来。今年春天,徐红发半夜突然发起高烧,加上他原有的一些慢性病,情况十分危急。不巧的是,王红兰也在感冒。得知老人病情后,她立即从床上爬起来,披上一件外套,和工作人员一起将老人送到医院就诊,又是找医生又是抓药,整整一晚跑前跑后,直到老人脱离危险才离开。事后,病中受冻的王红兰大病一场。

  然而,这个孤寡老人眼中的“好女儿”,却不是一个“称职”的儿媳。

  丈夫常年在外打工,照顾家里已经80多岁的公公婆婆的担子就都落在了她的身上。但是,从1986年镇敬老院扩建后,王红兰就搬进敬老院住了。这一住就是18年。

  “我每次想见到妈妈,还要跑到敬老院去才行。”在离敬老院好几里地的王红兰家,王红兰正在读中学的小女儿抱怨道。陪记者去家访的张小绘补充道,“我和王院长在一起工作了17年,在我印象中,她几乎没有一年除夕夜是在家里过的。”王红兰已经工作的大女儿叹了口气,“敬老院的事情,妈妈一刻也放不下的,去年爷爷生了场大病,妈妈还是请人来照顾的,自己只能抽空过去看一下。为这事,爷爷奶奶暗地里掉过眼泪呢。”

  这时,王红兰已经是泣不成声。接过女儿递来的一块白毛巾,她哽咽着说,“照料老人和一般的工作不同,24小时随时都可能出现情况,我如果不随时待在这里,怎么放心得下呢?”

  王红兰的丈夫在长途电话中表示了对妻子的理解,“她要对上百位的老人负责,家里爸妈有什么想法,也只有我这个做儿子的来承担了。”

  50岁的王红兰,到了退休的年龄,是去是留呢?镇上的领导告诉记者,“她一再向我们表示,自己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在这里再多工作几年,为这些老人再做点事。” 南京日报记者 徐羽

  (编辑 丹妮)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迷你小熊
强烈推荐火线下载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孙燕姿
我要的幸福、遇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