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不愁吃喝愁“说话”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5日12:31 新闻晚报

  杨浦区老年医院与学校挂牌成立“敬老教育基地”,从导医服务队延伸到陪聊义工;黄浦区法律援助中心提供法律援助咨询,却成了老人的“聊天中心”;浦东新区东明街道开通的老年人心理服务热线乏人问津,有人希望变成老人聊天热线……

  根据有关数据,本市共有独居老人70.96万,其中,对于每天问候服务有需求的达11.94万人,占16.56%;对于每月一次以上的精神慰藉服务有需求的达16.12万人,占22.35%。随着
上海老龄化程度增高,种种敬老、爱老的服务和活动应运而生,最终却都不约而同地聚焦到了“聊天”问题上。

  老人想要“聊天服务”

  根据上海市老龄委最新的调查显示,本市共有独居老人70.96万人,其中,对于每天问候服务有需求的达11.94万人,占16.56%;对于每月一次以上的精神慰藉服务有需求的达16.12万人,占22.35%。而在记者随机调查的十余位老人中,即使是与子女同居的老人也表示常常会感到寂寞。老人们希望可以找人说话,于是,就出现了诸如法律援助中心等服务场所都变成老年人聊天室的“怪现状”。

  相比起社区老人,住院老人的聊天愿望更迫切。记者从杨浦区老年医院了解到,他们十月底与燎原中专挂牌成立了“敬老教育基地”,原意是培养青年的尊老敬老意识,组成一支“青年导医服务队”指导医院内的病人就诊。实践下来却发现患者的心灵更需要安慰。一名医护工作者告诉记者,有些老人的病床前小辈探望的次数少些,他们就会拉着护士的手说“你给我儿子打个电话,让他来陪我说说话。

  “聊天服务”不容易

  然而要开展聊天服务并不容易。浦东新区东明街道从6月份起为街道的老人开通了一条心理服务热线,开通四个月竟无一个电话。(本报10月12日曾经报道)老人们觉得,沾上心理咨询似乎就是心里有问题,而电话费及用电话聊天也难以接受。

  但是一名居委会干部向记者叹起了苦经。老年人爱谈“山海经”,但是小区里只有一个综合活动室,既是阅览室又是文化中心。要为小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医疗测试、健康讲座等各类服务,作为老年活动室开放,一周只有2次。要陪老年人聊天,场地和人员上都有困难。

  那么医院的“陪聊义工”又怎么样呢?老年医院团委已组织职工和中专学生近200名志愿者充当起了“陪聊义工”,分批去各病区“聊天”。一名义工表示,花一两个小时陪他们晒晒太阳,老人的确很高兴,但是他们却感到有压力。因为对待不熟悉的人,老人们并不会敞开心扉,把心里话说出来。陪聊也需要一些技巧,只是简单的问候,也不能解决太多问题。

  开辟社区聊天室

  既然陪聊耗时耗力,能不能开辟社区老人聊天室,或者成立老年人“聊天角”。让老人们自娱自乐呢?记者从杨浦区四平路街道了解到,他们已经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四平街道60岁以上的老人已占总人口的23.19%,是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社区之一。街道为发挥老年人的能动性,成立了老年社团。240平方米的活动室每天开放,由社区中的老年志愿者自主管理。由于活动室没有收入来源,每次进入该室活动的老年人都要付5角钱。但是因为活动内容丰富,老年人可以唱戏曲、跳交谊舞、打牌下棋,所以“生意兴隆”。

  “如果成立专门的聊天室,只放几把椅子肯定是不行的,要有人管理有人搞活动,而不是简单地提供个地方让老人自顾自聊天。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需要我们仔细考虑和探索。”一名街道工作人员如是说。作者:晚报记者王楠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迷你小熊
强烈推荐火线下载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孙燕姿
我要的幸福、遇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