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卸磨杀驴”悖天理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6日05:47 重庆晚报

  深圳市社科院教授杨立勋认为,大量低素质人群拥入了深圳,人口的急剧膨胀使深圳将实现现代化的时间推后了5年,因为有10多个现代化指标不能如期完成,影响了深圳的现代化进程(见昨日本报)。

  此言一出,当即遭到各界冷嘲热讽,对此,笔者也不敢苟同。众所周知,深圳是一座“打工城市”、“移民城市”,说白了,深圳的“家底”,无不是靠打工仔(层次、素质较
低)和精英人群(层次、素质较高)共同挥洒汗水创造而成。可以说,这两类人对深圳的贡献,根本难分伯仲。杨教授的理论,按照老百姓的理解,透出一股“卸磨杀驴”的残酷——深圳发展了,国际化了,要现代化了,用不着恁多“低素质人群”了……

  其实,杨教授是犯了认识上的错误。他所说的现代化,是一种指标性的、理想的、带有乌托邦式的现代化——市民个个衣冠楚楚、文质彬彬,没有着布衣干粗活的“下里巴人”。但是,现实远非如此。别说还没现代化的深圳,就是早已发达了的一些欧美国家,电视里也经常看到打工下苦力者充斥期间的镜头,也没见城市管理者将其统统赶走以“纯洁”城市!

  一个城市的发展进程,注定要“高素质”和“低素质”的人共同参与。如果我们将一个已发展得看似光鲜的城市与所谓实现现代化的距离,看成是“低素质”的人惹的祸,不仅没有道理,简直是忘恩负义。我赞成这样的观点:如果为了实现城市现代化的目的,以牺牲人的自由流动为代价,这不仅背离了以人为本的现代理念,同时也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最终损害的不仅是人,同时还有这座城市。更重要的是,教授这种论调,还与国家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吸纳农民进城)、从而实现国家整体现代化的目标相悖。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假如像深圳这样的城市没了“低素质人群”,率先“现代化”了,而四周全是“低素质人群”,那它岂不成了一座城市“孤岛”?陷入“低素质人群”“包围”的孤岛城市,又怎能确保现代化的长久?须知,“卸磨杀驴”的“发展观”不但违背发展规律,而且有悖天理!

  冉树林网络编辑:翁正平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逝世
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第六届孙子兵法研讨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2004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今冬采暖季节实用攻略
新北京规划为宜居城市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