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美国教师目睹西安巨变(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6日06:13 华商网-华商报
美国教师目睹西安巨变(图)
  西安巨变令外籍教师欣喜不已 本报记者 申重重 摄美国人Wilma Hoenes是西安一家培训学校的外教,在西安住了8年,她的中文名字叫“何伟玛”。从刚来时不会用筷子,到现在喜欢吃香喷喷的“臊子面”,何伟玛对这座古城多了份特殊的感情。每天,操着并不流利的汉语,她和太白小区的其他居民一样上街买菜、购物,感受着西安古城的点滴变化。11月11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开朗的何伟玛迫不及待地要说说西安的好。她说,8年来西安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让她这个外国人都为之欣喜,马路变宽了,立交增多了……要谈西安当然要从这几年的变化说起。

  城里树多了空气好了

  西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是吸引何伟玛来西安工作生活的重要原因。在这里生活了8年,何伟玛对西安的评价是:“Very good!(非常好)。这里有古老的建筑和名胜,我生活得非常愉快……”何伟玛说,8年前刚来西安时,感觉这个城市空气质量特别糟糕,路面上随处可见垃圾和痰渍,曾经从事医护工作的她对此很有意见。不过这样的情况在近几年大为改观,西安投入资金大力绿化城市环境,不光道路中间和两旁的草地和树木多了起来,像大雁塔北广场这样的城市绿地广场也相继建起。“现在再出去转,我和朋友都感觉西安比以前干净多了,空气质量也比前些年有了明显改善,看到这些变化我和西安人一样高兴。”

  对市政建设飞速发展感触最深

  谈话中,记者告诉何伟玛,西安今后要在保持历史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向国际化大城市迈进,何伟玛显出兴奋的神色,“西安实现国际化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想法,从到处修路、架桥的场面可以看出西安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正在向这个目标努力,建设步伐的加快不仅提升了整个城市的外在形象,也让和我一样生活在西安的每个人感受到了出行的便利。”

  何伟玛给记者举了个例子:“我的工作地点在西高新,每天要坐出租车。以前上班时二环路上经常会遇到堵车的情况,要么一等几十分钟,要么干脆绕路才能到学校,路上耽误的时间太长。这样的经历让我一度对西安的交通状况抱怨不已。不过现在好了,二环路上新修了立交桥,上班乘车方便多了。”何伟玛说,上班之余她喜欢在西安到处转转,发现不少以前狭窄难行的道路都拓宽了,与8年前相比,西安这两年城市建设飞速发展让她感触最深。

  人性化的设施日趋完善

  提起在西安逛街,何伟玛说,刚来西安时她最怕的就是过马路,西安城里人多车多,她第一次到钟楼时就特别不适应,过街信号灯上明明亮着红灯,人们还是无所顾忌地在车流中穿行,为了躲避行人,车辆也在路上七拐八拐,看得她不敢往前迈步,最后只好绕了一大圈才过了钟楼盘道,她当时就希望钟楼附近能修个地下通道,如今这样的愿望已经成为现实。

  类似的经历,何伟玛身边的不少美国朋友感受过,他们总觉得西安的城市设施不够“人性化”,人们出行会遇到不少问题。可近两年,何伟玛欣喜地发现,在道路大规模拓宽的同时,西安不少人流集中的路段都建起了人行过街天桥,特别是钟楼盘道建起的地下通道,不仅美观实用,日前还增加了为残疾人上下楼梯用的无障碍设施。

  采访结束时,何伟玛一再说,西安还是个发展中的城市,与许多国际化大城市相比,可能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但她一定要多说说西安好的方面,让每一个生活在这个城市中的人都对西安的发展充满自信。何伟玛说,她相信西安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本报记者 文心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逝世
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第六届孙子兵法研讨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2004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今冬采暖季节实用攻略
新北京规划为宜居城市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